澗頭集鎮

澗頭集鎮

澗頭集鎮隸屬棗莊市台兒區。位於棗莊市最南部,西鄰張山子鎮,東鄰江蘇,邳州市,南界江蘇賈汪區,北靠運河與嶧城區古邵鎮,隔河相望。經緯度為,東經117°31′16.38″-117°42′0.56″,北緯34°29′20.63″-34°34′53.00″。面積120平方千米,2014年人口6.2萬,轄 32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韓莊運河與伊家河建有港口、碼頭、水陸交通比較便利。澗頭集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水量794毫米。 2014年澗頭集鎮實現稅收8330萬元,比2013年增長224.3%。財政收入4436萬元,比2013年增長都在143.87%以上。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澗頭集鎮 澗頭集鎮

北宋時屬京東東路沂州氶縣。

金時,先屬山東西路,後為河南路邳州蘭陵縣轄,後改

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屬嶧州蘭陵縣。

元時,為山東西路嶧州蘭陵縣轄,東南少部分屬邳州武原縣。

明時,先屬山東省濟寧府,後為兗州府轄。洪武二年降嶧州為嶧縣。

清朝屬山東嶧縣,現張山子鎮部分地區屬滕縣。

建國前屬嶧縣。

建國初屬蘭陵縣。

1952年由江蘇銅山縣黃邱區劃入張樓、穆莊、曹林、周莊、土山五個村。

1953年撤銷蘭陵縣,復歸嶧縣十四區。

澗頭集鎮 澗頭集鎮

1956年改稱澗頭集區。

1958年建澗頭集公社。

1960年撤銷嶧縣屬棗莊市。

1962年析出侯孟、張山子、賀窯3公社屬台兒莊區。

1967年賀窯公社機關遷薛莊。

1982年更名薛莊公社。

1984年分建澗頭集鎮與薛莊鄉,人民政府分別駐澗頭集和薛莊村。

行政區劃

2014年,澗頭集鎮轄 32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 政府駐地澗頭集鎮台利路附近。

澗頭集鎮下轄村 
張莊村 孫樓村 周莊村 木莊村
張樓村 徐樓村 金樓村 旺莊村
劉莊村 萬倉村 新河涯村 孫莊村
澗頭村 徐莊村 老宅子村 孫蘇莊村
褚提樓村 薛莊村 賀窯村 姬樓村
高山後村 耿樓村 小山子村 馮莊村
太平橋村 後洪廟村 草沃村 徐塘村
於溝村 巨梁橋村 萬年閘村 頓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澗頭集鎮位於棗莊市最南部,西鄰張山子鎮,東鄰江蘇,邳州市,南界江蘇賈汪區,北靠運河與嶧城區古邵鎮,隔河相望。東經117°31′16.38″-117°42′0.56″,北緯34°29′20.63″-34°34′53.00″。面積12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澗頭集鎮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起伏,土地瘠薄,最高點庫山,海拔191米,中部地勢平坦,地質肥沃,北部河套等黑土澇窪。

氣候

澗頭集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水量794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豐富,全鎮共有耕地92000畝,存量土地1600餘畝。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已經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炭、石灰石、黏土、軟質紅頁岩、鐵礦石等14種。

水資源

澗頭集鎮境內西有龍河,東有於溝河,北流入伊家河,均為季節性河流,韓莊運河,伊家河橫貫北境,為排灌航運動脈。

人口民族

2014年,總人口6.5萬人。澗頭集鎮民族主要為漢族。

澗頭集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65066
33091
31909
家庭戶戶數 10412
家庭戶總人口(總) 36377
家庭戶男 18636
家庭戶女 17741
0-14歲(總) 9262
0-14歲男 5087
0-14歲女 4175
15-64歲(總) 24741
15-64歲男 12608
15-64歲女 12133
65歲及以上(總) 3063
65歲及以上男 1429
65歲及以上女 1634

經濟

綜述

2014年,澗頭集鎮實現工業生產總值12.2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35.8%,2014年澗頭集鎮實現稅收8330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224.3%。財政收入4436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都在143.87%以上。

農業

澗頭集鎮 澗頭集鎮

2014年,澗頭集鎮共流轉土地15.33平方千米,發展各類農業合作社112個,拉動季節性用工9000餘個,其中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58個,經營土地9.53平方千米,資金註冊率和農民合作社農戶入社率均達到了100%。

2014年上半年新增流轉土地0.8平方千米、農業經濟主體5家;完成核桃等乾鮮果種植1.33平方千米、早春大棚蔬菜種植4平方千米,引導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形成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下半年新增土地流轉1.33平方千米,發展農村經濟主體5家。

工業

2014年,澗頭集鎮更加注重全鎮重點項目建設,投資3億元的堯程二期、投資1億元的東泰綜合農貿市場等項目已完成前期手續;投資1.1億元的礦山機械項目正在協商契約;LED燈具項目準備落地;憩園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規劃的7個旅遊功能區有4個已開工建設;投資700萬元實施的後洪廟漁業項目建設,2014年正接受省里階段性驗收;投資5000萬元的購物生活廣場已正式運營;投資3.5億元的港航物流作業區項目,正在與北控集團洽談合作建設事項。

商貿

澗頭集鎮立足“邊界商貿重鎮”的發展定位,不斷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商貿物流業。一是投資5800萬元實施糧食物流及深加工項目。二是投資3.5億元、設計年吞吐量800萬噸的港航物流作業區已完成工程可研報告,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三是投資5000萬的項目主體已基本完工以及投資1億元的東泰綜合農貿市場正在辦理環評立項等相關手續。四是成立了新港、快捷和欣亞三家運輸物流公司,推動了商貿物流業轉型升級,賦予了邊界商貿重鎮更大的活力。

交通

澗頭集鎮 澗頭集鎮

澗頭集鎮境內206國道可至十餘個省市,京杭大運河常年通航3000噸級船舶,可直達揚州、南京、上海等長三角地區。駐地東距風景名勝台兒莊古城僅10千米,西距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高速鐵路處僅6千米,南距徐州觀音機場40千米,150千米半徑內有徐州、棗莊、濟寧、臨沂四大城市和日照、連雲港兩大港口。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4年,澗頭集鎮中國小22處,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分期分批新建村級人口文化大院22處,改造設施薄弱的文化大院10處,投資100餘萬元建村級多媒體人口文化教室3處,建起行政村農家書屋11處,兩處中學開設了人口文化課程,建設了人口文化宣傳陣地。並全面實現了人口文化學校的三亮(門窗、牆壁、燈光)、三新(教室、桌凳、多媒體)。

教育事業

2014年,澗頭集鎮總計2處中學和16處國小。其中,澗頭集一中和澗頭集二中為棗莊六中,建設了省級中心幼稚園,並不斷提升校園基礎設施和教學設備的水平,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水平。

衛生事業

澗頭集鎮 澗頭集鎮

澗頭集鎮衛生院下轄22個衛生所,擁有鄉醫68人,均建有標準化衛生室,滿足了民眾日常小病治療的需要;在衛生院原有的規模基礎上,投資300萬元進行了3280平方米的病房樓改擴建,並已投入使用,進一步改善了民眾就醫、住院的醫療環境,對現有業務人員採取分期分批到市婦保院進修學習,提高業務能力水平。

基礎設施

澗頭集鎮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確定孫蘇莊、褚提樓2個蘇魯邊界示範村,在境內道路、水體、景點沿線確定了23個重點整治村以及56個一般村。2個示範村、23個重點村和56個一般提升村,共清理柴草堆360餘處、建築和生活垃圾200餘噸,拆除廁所、散養圈60餘處,粉刷牆面12000餘平方米。新修硬化路面1100餘平方米,整修下水道6000餘米、新修1100餘米,新上土方7200餘立方米,新修花壇1800平方米,栽植女貞、法桐、美國柳等綠化喬木3000餘棵。

風景名勝

古蹟

逼陽城南依群山,東有龍河古道。城周長3293米,當地有“九里單八步”之說。城址南北長、東西短,大體呈長方形。城中西南隅有小山,俗稱“米山”。西北部有村莊,名城裡村。其餘皆為農田。殘牆北部明顯,系因清代農民義軍加高舊牆,築起了逼陽圩。現北牆高出地表4~5米,底寬20餘米,整個城跡輪廓清晰可見。

故城內及城外東部,地面散見許多陶片,以灰陶為主,多為豆、罐、盆之類。陶器除素麵外,有的飾有繩紋、凹凸紋。出土文物有磚、板瓦、瓦當、鐵渣、銅劍、銅鏃、銅印等。石器也偶有發現。清光緒《嶧縣誌·雜記》:“嶧地古陶頗多,而以逼陽磚為甲,其制古拙,無文,長尺有餘,寬半之,質堅,重逾於金石。人得之以為硯,付手民治之,鋒刃不能入也。”故城南,群山之陰,古墓成群,常有畫像石出土。

革命紀念地

運河支隊一營營長褚思惠烈士“殺敵報國”紀念碑,現移立在澗頭集西,於1985年建“高風亮節亭”“巨梁橋”位於澗頭集,西北伊家河上,1940年9月15日我28名抗日愛國志士在此慘遭殺害,史稱“巨梁橋慘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