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立夏節

澄江立夏節

立夏節是雲南省澂江縣漢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立夏日開始舉行,為期三天,地點在距縣城4公里的西龍潭。因西龍潭又名“西浦龍泉”,故又稱“西浦節”。新中國成立之初,立夏節仍繼續舉行,但後來中斷過幾十年,直到1989年才得以恢復。

基本信息

概述

立夏節是雲南澂江縣漢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立夏日開始舉行,為期三天,地點在距縣城4公里的西龍潭。因西龍潭又名“西浦龍泉”,故又稱“西浦節”。

 澄江立夏節 澄江立夏節

由來

 澄江立夏節 澄江立夏節

據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55年)所立的《西龍潭輪流演戲碑》記載:“立夏及龍王慶誕,牌到分定輪著村營演戲一天”。清末賀宗章《幻影談》中也提到:“澄江府……有岩泉(西龍潭),旁有寺廟,每年立夏,演劇酬神,居民男婦鹹集,俗稱西浦節”。

傳說

相傳西龍潭附近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嫁給了西龍潭龍王做妻子,她不忘人間養育她的土地和父老鄉親,每逢天旱,村民們只要到西龍潭祈禱,她就會要龍王降下雨,灌溉田地,使農民能按節令栽下秧,逐漸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立夏節。舊時,立夏日會期開始時,先由澄江壩子內具有威望的漢族或回族老者,挑選一名精悍的年輕伙子,抱著刻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銅牌,泅水送入潭內的洞中立好,然後再開始演戲活動。會戲連續唱三天三夜,請雲南省有名的戲班子或澄江知名的玩友演出。屆時,澄江以及呈貢、晉寧、昆明等地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民眾數萬人相邀前來聚會,西龍潭近旁的山腳、路邊還搭起臨時彩棚、攤點,買賣土產百貨、食品茶水,十分熱鬧。

現狀

舊時,立夏節會期開始時,先由澄江壩子內具有威望的漢族回族老者,挑選一名精悍的年輕伙子,抱著刻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銅牌,泅水送入潭內的洞中立好,然後再開始演戲活動。會戲連續唱三天三夜,請雲南省有名的戲班子或澄江知名的玩友演出。除唱滇戲、花燈外,還有耍龍、舞獅、跑驢(俗稱顛毛驢)、民間民族歌舞等各種文藝節目表演。每到節日,澄江周邊呈貢、晉寧、昆明、宜良、華寧等地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民眾也會應邀前來聚會。高峰時,聚會人數可達四五萬人。

 澄江立夏節 澄江立夏節

新中國成立之初,立夏節仍繼續舉行,但後來中斷過幾十年,直到1989年才得以恢復。為了不誤農時,恢復後的節日時間從立夏推後了5天左右。1995年,根據民眾要求,將節期從3天延長到5天,並正式確定為每年的5月10日至14日舉行。汶川大地震後,為悼念死難同胞,從2009年起,節期又修改為每年5月9日至11日。因聚會人數逐年增多,地點愈顯狹窄,加之西龍潭又是澄江壩子主要水源點等原因,從2005年立夏節改到撫仙湖北岸風之廣場舉辦。如今,每到立夏節,會場周圍還會搭起臨時彩棚、攤點,買賣土產百貨、食品茶水,十分熱鬧,成為澄江“節日經濟”的一個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