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市漁洋鎮漁洋中學

潛江市漁洋鎮漁洋中學

潛江市漁洋鎮漁洋中學位於漁洋鎮文衛路1號,占地面積70.8畝,建築面積13884平方米,屬全日制初級中學。 漁洋中學地處潛江最南端,學校現有學生828人,教職工117人,其中寄宿學生776人,為了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幾年來,學校後勤工作始終堅持“最佳化服務,文明高效”的原則,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增強服務意識,紮實穩妥地推進各項工作,實施後勤精細化管理,狠抓落實。如今學校後勤工作初見成效,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2011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四個創建”先進學校,在《學校後勤保障》刊物上介紹,2012年被省教育廳、省綠委等多個部門評為“綠色學校”。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學校創辦於1960年秋,初名潛江縣漁洋區耕讀學校。1986年,學校規模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88人,教職工46人,當年畢業生145人,考入潛江中學8人,考入其他高中及中專學校113人。1989年,學校更名為潛江市漁洋鎮漁洋中學。1990年,學校被評為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1991年,學校第一棟教學樓建成並投入使用,辦學規模、辦學條件、教師素質、教育質量大為提高。1993年,學校建成第一棟教師住宿樓,改善了教師們的住宿條件,學校規模發展到1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93人,教職工54人。1994年,學校有1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人數首次突破千人大關,達到1021人,教職工65人。1997年,學校建成第二棟教師住宿樓,中考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考入潛江中學的學生達到26人,學校被評為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1999年,學校被評為潛江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文明單位。2000年,學校建成第二棟教學樓,教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學校被評為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學校參加了市級課題研究與實驗——《語文創新教育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研究》和《國中英語真實任務教學法研究》。2002年,學校被評為基礎教育先進單位。2003年,學校建成第一棟學生公寓,規模達到2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074人,教職工112人,考入潛江中學的學生達到32人,參加了國家級課題《白對蝦養殖技術推廣》、市級課題《英語任務教學法》、《中學物理探究性學習研究》和《科學課評價標準研究》的課題研究與實驗,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被市教育局評為先進學校,此後連年被評為市級先進學校。2004年,學校建成第一棟實驗樓,開展國家級課題《大蘇湖南美白對蝦及河蟹養殖》實驗研究,被評為市級安全文明單位和德育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學校規模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886人,教職工109人,其中本科17人、專科60人、中師32人,學歷合格率70%;專任教師中,中學高級教師6人,中學一級教師28人,國小高級教師9人,市級骨幹教師7人。考入潛江中學的學生達到44人,學校黨支部被潛江市委評為先進黨組織。

辦學規模

漁洋中學 漁洋中學

歷經幾年打拚,學校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在職教師113人,本科學歷70人,專科學歷30人,中學高級教師 12人,中考有73人夠潛江中學線,同時在全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勇奪男子團體第一、女子團體第四,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學校被評為全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後勤工作先進單位、基礎教育先進單位。

發展至今,學校建有教學樓2棟3400平方米、實驗樓1棟760平方米、學生公寓1棟1964平方米、教師住宿樓2棟2700平方米;有普通教室24個,配設有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多功能教室、計算機教室;裝備有遠程教育系統,配有衛星資源接收處理室、教師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遠程教育專用教室,並與計算機教室、校園計算機寬頻網連線成校園區域網路,裝設了校園廣播。

所授榮譽

嚴謹、有序、純樸、求真”的校風,“誠信、求實、樂業、創新”的教風;“勤奮好學、勇於探索、奮發向上”的學風,近50年間,培養合格國中畢業生3萬6000餘人。歷屆畢業生中,有6人升入高中學習後,考取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並有2人留學美國,均取得博士學位。在校學生參加作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競賽,先後獲國家級獎26人次、省級獎40人次。

學校教師發揚“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先後承擔國家級課題4個、市級課題8個。教師學術論文有8篇獲國家級獎、10篇獲省獎。在教學比武活動中,有3名教師獲省二等獎,30名教師獲市級獎。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表的有26篇。

學校先後被評為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文明單位、市基礎教育先進單位、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安全文明單位、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市後勤工作先進單位、市平安校園、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

學校管理

抓活管理方式,提升服務效率

(一)完善管理制度,發揮管理職能

要提高后勤管理效能,就必須建全各項規章制度,在制度建立上要做到科學性、可行性、行之有效及人文性,建立人、財、物等方面較為系統完整的規章制度,明確職責及義務,在執行中,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二)最佳化管理環節,提倡高效管理方式

學校後勤管理,注重最佳化服務環節,提倡高效管理方式,合理安排實施“四個推行”。

1、最佳化工作時間,推行“機械制”。學校根據發展需要,合理購置設備,由相應的機械生產,2011年以來,學校購買了鍋爐、拌和機、切肉機、烤箱、土豆脫皮機、土豆切絲機等。減輕人工操作負擔,將人員的工作重點,放在提高服務質量,提升食品味道上。

2、管理精細標準,推行 “固定”制。即固定人員、固定時間、固定做事方案,固定結賬。如規定廁所每天7.00-7.20完成沖洗,7.30拖地兩遍,則這時間段必需完成工作,管理人員進行檢查,並對工作情況做出優、良記載。

3、實行師生共管,推行“五員”制。將學生與學校後勤服務團隊進行結合,讓學生參與後勤工作,對勞動成果進行定性評價。並對學生的建議、要求進行反饋,以提高服務工作的滿意度。

4、後勤工作“天天看”,推行“曝光”制。每天工作,由學校管理團隊,對後勤工作環節中各種現象,進行拍照,並定期公示,實行亮點,污點曝光,且及時整改表彰。

(三)實施信息化管理,評價公正公開

學校推行信息化管理以來,學校後勤信息化工作“常態化”

1、信息手段結合,促進管理規範。學校後勤人員管理採用信息化手段,與相應制度結合,通過編寫程式“漁洋中學後勤人員工資分析表”,進行推行實施,用電算化手段管理團隊,實行工資即日增長,獎扣相應,實時查詢,公開透明,月底自動生成。

2、運營成本透明,財務公開公示。學校根據食堂財務運營狀況,編寫“學校食堂成本核算”電子表格,對相應的收支,進行電算管理,隨時根據表格數據,對財務狀況進行監控。並在學校平台上共享,教師隨時查詢,明主監控,月底在食堂公示。

抓好“四個創建”,體現 服務亮點

學校後勤工作為加強安全管理和提高服務水平,為學生創造一個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積極開展“放心食堂”、“放心超市”、“文明宿舍”、“綠色生態校園”創建活動,體現學校後勤服務工作亮點,實施“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和諧育人”的“四育”標準。

(一)標準化管理 “放心食堂”,實施管理育人目標

1、進貨從源頭上把關。進貨做到定點供應,專人採購,堅持索證制度和建立完善的進貨台賬,做好原始登記賬冊。

2、從加工上把關,貯存食品做到專庫專櫃,分類分架、隔牆離地存放,食堂製作學生飯菜從粗加工、精細加工到各個流程都制訂詳細嚴格的安全衛生要求,加工工具做到清潔、定點存放。

3、從供應上把關。嚴禁提供不合格或腐爛變質過期食品,堅持食品留樣。

4、從人員上把關。加強人員安全衛生知識教育,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士來校對職工進行培訓,提高職工食品安全意識。

5、從檢查上把關。由校長過過牽頭,學校安全處不定期對學校食堂進行安全檢查,並配合工商、衛生、質檢等部門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6、學生進餐規範。由班主任組織學生,分年級分時段排隊進餐,食堂安排專人值守,以確保學生進餐安全、有序。

(二)、人性化管理“放心超市”,實施服務育人目標

學校高度重視食品衛生監管,將校園超市外包“鑫園公司”,用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同時學校領導堅持每周1次檢查。要求經營者堅持“安全第一、服務第一、質量第一”的經營理念,在經營行為上嚴把商品質量關,堅決杜絕“三無”產品,且必須建立完善的台賬制度,隨時接受學校和相關職能部門檢查。

(三)致力精細服務“文明宿舍”,實現和諧育人目標

1、注重製度建設 ,為了讓學生在校住得安心、住得舒心,我們除了靠人管人外,主要依託制度來約束。比如《學生寢室管理制度》、《值日學生責任》、《學生值日表》、《寢室長職責》、《文明寢室評比條例》等,讓學生對照制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2、注重安全管理 為做到警鐘長鳴,確保學生萬無一失,我校實現24小時無縫隙時段管理,中下午進餐時間有專人管理,夜晚班主任輪崗入住公寓值守,學校安排領導全天跟蹤配合。①公寓嚴格按作息時間開關鐵門,夜間時刻關注男女生住宿情況,值班老師通宵巡查;②值班領導和班主任每晚分兩班對學生進行管理,班主任入室清點入住學生,極積了解住宿學生動態。③充分發揮樓層層長、寢室長作用,對本寢室學生進行自我監督與管理。

3.注重環境薰陶 我校加強了對學生寢室文化建設,充分發揚環境育人的作用。①軍事化要求,讓學生寢室物品擺放井然有序,本學期學校為加強學生內務整理,設立“漁洋中學學生內務整理標準”圖解;②家居化要求,設立正容鏡,讓學生時時正身;《內務管理條例》,讓寢室地面、門、窗乾淨整潔;③書房式要求,讓寢室溢滿書香,如寢室牆壁上張貼著勤勉、勵志、篤學、自律、廉潔等方面的名人名言,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濃濃的書香,感到家居的溫馨,設立正容鏡。

4、注重服務管理。學生宿舍管理實行“三個一”,一個管理團隊,即學生會管理,內務檢查日評比,強調生活習慣。一面流動紅旗,即文明宿舍流動紅旗,周評比,提升宿舍凝聚力。一塊公示黑板,即寑室損壞項目公示板,此黑板由學生填寫,能及時了解學生宿舍各種損壞情況,後勤人員隨時了解動態,進行維修,縮短由學生、教師、後勤主任、維修人員之間的時間。

(四)校園環境精細建“綠色校園”,實現環境育人目標

1、整治校園環境,細節決定成敗。學校歷年積累,大氣已成。精細化體現是提升品味關鍵。學校著手細節,對學校綠化實行細節管理,將花壇邊緣刷白,校道香樟圍pvc護欄,內置花草,普通花壇外圍竹籬。學校天台植紫藤,實行校園平面綠化向立體綠化過渡。

2、文化品味強化,塑造人文校園。辦學思想的提升,是學校進步的關鍵。學校後勤處強調校園文化品味,將德育與校園環境結合,樓樓有名,園園有景,處處有情,並編寫校本課程“解讀漁中”。將後勤文化工作提升品味。

抓住團體精神,體現團隊向心力

1、積極參與活動,體現團隊核心。後勤團隊的凝聚,是工作高效的表現。本學期來,後勤人員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學校教職工釣魚比賽、教師長跑運動中都活躍著後勤人員的身影,並為後勤團隊取得不錯成績。

2、集體生日開展,體現大家小家。本學期管理團隊為學校後勤人員過集體生日,體現家的溫暖;開民主座談會,言路暢開;“訪萬家”對後勤人員進行家訪,關心小家,並對困難家庭進行幫扶。使後勤人員感覺集體無處不在,促使後勤人員將學校當成自已家一樣來經營,並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

學校後勤實施精細規範管理以來,各項工作有條不紊,處處體現規範、和諧,人員向心力足。我相信,只要努力工作,我們學校的後勤團隊一定會成為社會、家長、師生滿意的服務團隊。

五員制

“培訓食堂操作員”、“選派衛生監督員”、“培養營養指導員”、“邀請一伙食質量評判員”和“聘請一伙食成本監管員”等“五員制”工作機制.

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

學校建立了學校QQ群、飛信群,安裝了3塊LED 屏,進行信息發布。建立了教學資源庫,有50台電腦的的電腦室。建立了校園區域網路,無線網路覆蓋了教學區域的任何一個網路。 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有校園辦公平台、學校網站和電視台,用指紋記考勤,有自動生成的學校管理信息庫。

辦學條件

1、校舍改造日新月異。一是消除了平房。三年來共向我校投入資金近600萬元,建設了7棟樓房。二是功能室配備齊全。2010年承辦了全市學校標準化建設現場會, 2012年被評為全省“四個創建”先進學校、“綠色文明學校”。

2、教學儀器配好配齊。配備教學儀器113種2000餘件,計算機50套,“班班通”覆蓋所有班級。藏書40000冊。

3、使用維護用好用足。塑膠跑道的興建,讓我校在2010年承擔了全市中國小運動會。實驗室的完善,讓我校在每年的全市中考實驗操作中,總是穩居全市前三。而“班班通”設備的配備,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真正實現了“同在藍天下,共享好資源”。

辦學思想

漁洋中學 漁洋中學

一個好思路:辦學思想建設

辦學理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辦學目標:全面貫徹方針 推進素質教育 爭創特色學校

學校精神:熱愛教育 精心育人 敢為人先 爭創一流

校訓:規範和諧 務實創新

校風:嚴謹 有序 純樸 求真

教風:誠信 求實 樂業 創新

學風:勤奮好學 勇於探索 奮發向上

師德師風

1、不準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論、信息,參與或組織民眾上訪及越級上訪。

2、不準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向學生及家長索要或變相索要錢物,隨意約請家長到校,訓斥、指責家長。

3、不準諷刺、挖苦、侮辱、歧視、體罰、變相體罰學生,或以各種藉口將學生攆出課堂,按成績排座次,給學生留機械、重複、超量的作業。

4、不準組織和參與有償家教,為社會辦學機構從事兼職、提供生源,向學生推銷任何商品或違規要求學生購買教輔資料。

5、不準參與賭博,酒後進教室。

6、不準在工作時間內上網聊天、玩遊戲、炒股、觀看娛樂性節目,在上課時間吸菸、接打電話和會客。

7、不準參與低級庸俗的娛樂活動、封建迷信活動,參加邪教組織。

8、不準巧立名目亂收費,不得向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罰款。

9、不準無故遲到早退,擅自調課、停課、曠課或請人代課,無備課上課。

10、不準在工作時間著奇裝異服、戴誇張飾物,穿拖鞋、背心進教室,男教師不得關門單獨與女學生談話或輔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