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威脅天體

一顆天體將會被考慮是潛在威脅天體:如果它的最小軌道交會距離 (MOID) 小於0.5天文單位,而且它的直徑不小於150米 (大約500英尺)。這樣大小的天體撞擊到土地,或是撞擊在海洋引起史無前例的海嘯,都足以導致人類居住的區域受到影響。平均每一萬年會發生一次造成如此影響的事件。
大多數小行星的直徑都未能精確的知道。因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噴射推進實驗室使用更實用的絕對星等來測量。任何一顆絕對星等高於22.0等的小行星都被假設有足夠的大小,但是這仍然只是一種尺度的粗略估計,原因是必須先假設它的反照率,而這通常也是未知的。為了這個目地,NASA的近地天體計畫假設反照率是0.13。
在2008年10月初,NASA已經有982顆潛在威脅小行星 (PHAs) 和65顆 潛在威脅彗星 (PHCs)。總的太陽系清單不斷的增長,在2011年8月已經有1245顆潛在威脅小行星。像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和卡特林那巡天系統仍持續發現更多的潛在威脅天體。每個發現都是通過不同方法的研究,包括光學、紅外線和雷達的觀測,以測量它們的特性,像是大小、成份、自轉狀態、和更精確的軌道。專業和業餘的天文學家都能參與這種監控。
當一顆小行星接近行星或衛星時,它將受到引力攝動的支配,變更它的軌道,從先前不具威脅的小行星改變成為潛在威脅小行星,或是反之亦然。這反映出了太陽系的動力學特性。
用於分類小行星碰撞危險的兩個主要尺度是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和杜林危險指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