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龍清

潘龍清

潘龍清,男,1949年出生,大學,高級經濟師。曾任上海市南匯縣副縣長,金山縣黨委副書記、縣長、縣委書記,上海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兼市體改委副主任,上海市松江區委副書記、區長、區委書記,上海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系統黨委書記、黨組書記,上海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主任。現任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並任多家企業獨立董事。

從政府官員到集團老總

潘龍清,身兼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和上海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少琢磨人,多琢磨事

細看潘總的簡歷,他的從業經歷主要在政府部門:從南匯縣縣長、黨組副書記、到曾經的金山縣縣長、縣委書記、再到上海市農委副主任、松江區區長、區委書記、上海市外經貿委主任、黨委書記……長長的經歷、整整35年時間,潘總毅然告別自己熟悉的政府機關,轉而來到一個全新的領域。
政府部門重在巨觀,強調服務,企業經營則側重微觀,強調效益。潘龍清認為,作為公司一把手,一定要做到“少琢磨人,多琢磨事”。這個角色的改變,可以使自己“多琢磨一點事情”。
“在任何組織內,優柔寡斷者和盲目衝動者都是一種傳染病毒,都能給公司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金融機構更是如此。”他說,“我現在經常琢磨的問題就是盈利,有利,才能有力嘛!合規與創新,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概念,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在合規的基礎上創造,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自去年到上海國際集團上任之後,我每天都要研讀金融方面的資料,每天晚上都要備課,備的就是明天要做決策的課。”
上海國投成立於1981年。25年的經歷,歷任的公司領導,其實大都走的是這樣一條穩健經營、規範管理的道路,用實實在在的業績,在海外融資、證券、信託、基金等領域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和品牌。在重新登記以後,上海國投更是秉承開拓創新、嚴控風險、專業理財的經營理念,截至2005年底,相繼開發了118個信託產品,累計受託規模達89億元。潘龍清到任後,將其一貫低調、務實的處事風格發揚光大,使公司資產質量有了很大提高。2005年,公司實現利潤總額18,414萬元,比2004年增長21%;實現信託及中間業務收入6,522萬元,比2004年增長35%;淨資產收益率達6.14%;到期兌付的投資者實際加權平均收益率為4.20%,實際運作的收益率超過了預期的收益率。此外,公司還於2005年一季度提前全部完成了銀監會規定的清理存款性負債這項責任目標,公司經營業績在全國信託公司中位居前列。

不求最大,但求最精

在我國,信託業目前是與銀行、保險和證券並立的四大金融支柱行業。有資料顯示,2005年,信託市場的融資規模已經占據了同期資本市場融資的20.8%,這說明,信託業的發展不僅有力地提高了我國直接融資的比重,而且還增加了金融市場的投資品種,滿足投資者不斷擴大的資產管理需求。
但信託業至今仍存在信託配套法規不健全,理財業務競爭混亂,信託公司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託業的健康發展。
在政府部門工作30多年的經歷,使潘龍清養成了一個凡事都要事先制定一個發展規劃的習慣。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上海國際集團以金融投資為主導的戰略定位已經明晰,正在為抓緊集聚發展地方金融資產而努力。上海國投作為上海國際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利用信託平台最佳化配置各類資源,發揮協同效應。
上海國充分發揮信託業特有的制度優勢,積極打造公司品牌。在業內,上海國投首創了第一個使用優先、劣後收益結構,並帶有準資產證券化性質的“磁懸浮股權信託項目”,並在後續產品中廣泛運用“優先劣後”受益權的結構性安排,滿足不同客戶對收益和風險的不同偏好。此後,公司又積極探索“從項目到產品、從產品到產品線”的研發模式,建立了有公司特色的品牌化、系列化信託產品。比如“藍寶石”、“紅寶石”、“白金”系列信託產品。其中,“藍寶石”系列結構化證券投資信託產品對不同收益風險特徵的資金進行分解組合,風險低、收益穩,已累計發行35個,合計規模達到14.87億元。相比同期證券基金產品銷售黯淡、難以維繼的局面,“藍寶石”系列卻供不應求,獲得投資者的廣泛認同,逐步形成了具有較高聲譽的系列化品牌產品。

咬定青山,直面群雄

當前信託公司賴以生存發展的理財市場正面臨來自銀行、基金、券商、保險行業的不斷滲透和激烈競爭。
潘龍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信託業就必須加快創新步伐。上海國投以突破“200”份契約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標準化信託業務,將產品開發模式從項目開發到標準化信託產品開發。並搭建信託產品流通平台使之流通。標準花工作是信託公司形成標準化產品,進而形成核心業務,做大做強的基礎。目前,上海國投已開發了“現金豐利”信託計畫,作為對此類信託產品的嘗試。同時,上海國投正在積極探索標準化基礎設施投資信託計畫,並著力開拓資產證券化、企業年金等信託業務,積極爭取在新的業務領域有所發展。上海國投不斷完善客戶行銷模式,開發了業內首個信託商務平台,獲得了2005年度浦東科技發展專項基金獎。
市場競爭表面上看是產品與服務的競爭,而從深層次看,其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上海國投將進一步強化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培育四種能力———研發創新能力、投資管理能力、行銷能力和合規風險管理能力和建立一種機制———快速反應經營機制,包括快速的金融信息收集分析機制、快速的項目信息捕捉機制、快速的新產品開發機制和快速的決策機制,這是近期的核心工作。上海國投在業務創新的同時,高度重視合規經營。作為2005年非銀行金融機構建設合規風險管理機制的試點,上海國投主動構建合規風險管理體系框架,不斷完善內控制度、風險管理制度和各項操作規程,全面倡導企業合規文化建設,將合規理念貫徹到日常經營活動中。談到2006年的工作思路,潘龍清認為,正確認識和把握公司所處的經營環境,樹立危機意識、緊迫感,是做好2006年工作的動力和立足點,也是為了走出一條有上海國投特色的經營發展道路。潘龍清感到金融綜合經營大勢所趨,信託公司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創新是信託業發展的主旋律,信託業務繼續呈快速發展的態勢;監管層 “分類監管”的思路已基本成型,對全國信託公司實行了分類評級,優質信託公司將有機會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一些規模小、競爭力差的信託投資公司將不可避免面臨優勝劣汰的境地。 為此,潘龍清對上海國投的整體工作提出了“四個硬”的工作方針,即1)以轉變觀念、融入市場、推進公司持續發展為硬道理;2)以開拓創新、提高效益、確保金融資產保值增值為硬指標;3)以科學管理、防範風險、強化集團競爭優勢為硬功夫;4)以打造品牌、凝聚人心、構建企業和諧環境為硬任務。
潘龍清表示,發展才是硬道理。站在市場化企業的角度看待自己時,我們會發現自身正處於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所以要轉變觀念,到市場中尋求發展機遇,這是每個“信託人”所要思考和面對的課題。效益是公司發展的基礎和保證,而企業經營運作的最終成果也要反映在效益上。因此,公司必須強化成本效益觀念,把提高效益作為公司經營規劃的核心目標之一。
近年來,信託產品已涉及房地產、教育、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銀行信貸資產、銀行票據資產等眾多領域。但是,由於信託公司普遍缺乏創新獨立的信託產品、缺乏風險緩衝機制,沒有形成規模效益,導致其盈利模式不清晰,信託業務普遍盈利微薄,也使得信託公司沒有形成核心業務和與之配套的核心能力。而如果信託業離開自己的產業根基去與其它金融行業爭奪業務,比如像在過去信託業發展中,信託公司的很多業務和銀行交叉,搞準銀行業務。那么,信託業就將再次陷入了產業趨同之中,必然沒有競爭力。如何立足自身,求得更好發展,是“信託人”所要思考的問題。潘龍清認為,財產管理職能是信託的基本職能,其他職能是財產管理的衍生職能。信託公司在信託品種的設計上應儘可能體現信託基本功能,目前信託公司通過發售風險較低收益相對穩定的貸款信託產品,應該說,更多的目的是市場培育,藉此提升信託公司自身的信用。因此,信託公司在起步階段開發貸款信託類產品當屬我國信託業初級階段的產物。信託業要成為一個獨立的金融產業,需要不斷的結合委託人的需求,突出自身特色,充分運用信託制度優勢和功能優勢,創新開發出更多的信託金融產品。
潘龍清表示,如果放開信託公募產品,必定有利於形成信託公司核心業務,更重要的是通過公募,可以進一步規範信託業務。比如實施第三方託管、嚴格的信息披露等來接受公眾監督、約束,這些對信託業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不是所有的信託產品都適合公募,信託產品公募需要一定的基礎條件,比如:信託產品資金需求量要龐大、信託產品可標準化、信託產品須成熟,風險可控。依據實際運作經驗及市場需求分析,我們認為適宜公募的信託產品主要有三類:基礎設施類信託產品、資產證券化產品、結構性證券投資信託產品。而且,為防範風險,對於實行信託公募的信託公司也要設定一定的準入門檻。潘龍清最後引用了銀監會蔡鄂生副主席近期到上海國投調研時說過的一句話———“信託公司要找出清晰的發展路子”。他表示要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上海國投都將一如既往,竭盡全力做大做強信託主業,力爭打造國內一流的信託品牌。
不管怎么琢磨,都離不開發展與效益、創新與合規,這就是潘龍清。
最佳信託公司 上海信託董事長 潘龍清:
首先感謝上海證券報、“誠信託”評選活動的專家評審和參加此次活動的所有人士,正是因為你們所做的大量工作和鼎力支持,信託公司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才能在中國經濟的成長繁榮中貢獻力量、分享喜悅。上海信託能獲得“誠信託——最佳信託公司獎”,我們感到由衷地欣喜,這個獎項不僅是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