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達微故居

潘達微故居

潘達微祖居坐落於天河區棠下街棠東村啟明大街19、27號,兩進三間,水磨青磚石腳,硬山頂,碌灰筒瓦。面寬約11米,深約18米。兩進之間的天井已經蓋上瓦。

簡單介紹

潘達微祖居坐落於天河區棠下街棠東村啟明大街19、27號,兩進三間,水磨青磚石腳,硬山頂,碌灰筒瓦。面寬約11米,深約18米。兩進之間的天井已經蓋上瓦。首進門官龕上的灰雕圖案十分精緻。二進廳堂殘留的屏門上還有精緻的木雕花卉。左間寬約4米,是臥室;右間寬約2米,前是廚房,後是柴房;天井與祖堂之間有門進入臥室和廚房。 這間屋建於清末,是潘達微的爺爺大善公傳下來的,俗稱“太公廳”。根據潘達微的堂侄女潘蓮杏女士介紹:該廳做過房頭的私塾。潘達微在啟明大街6巷8號(現已坍塌)出世,潘達微的嫂嫂在廳住,他的祖母常常帶潘達微來廳玩。潘達微六七歲時在這裡讀書,晚上就住在這兒。

2002年9月1日,潘達微故居被公布為市內控文物保護單位。(天河區政協供稿)

人物簡介

潘達微(1880-1929),乳名阿忠,又名心微,字鐵蒼,號景吾、影吾。祖籍番禺縣鹿步司,車陂鄉東圃(今廣州市天河區棠下街棠東村)人。出身官吏家庭,善詩文,長國畫,是著名畫家居廉的入室弟子。潘達微小時多病,曾兩年未離病榻。在病中,潘達微學習了不少書畫,並達到一定境界。父親見他體弱,不是習武之材,便送他學經商,可是潘達微不感興趣。由於體弱多病,求醫中認識孫中山,受孫中山影響,立志投身革命。潘達微追隨孫中山,受到父親和家人的極力反對。1895年,潘達微便帶著妻子陳偉莊離家出走,在河南龍道尾租房子居住。孫中山得知,就勸他利用父親與上層的親密關係,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掩護,秘密從事國民革命工作。從此,他便以畫人身份,在各地開展活動,很少返回出生地棠東村。他支持孫中山先生革命。光緒三十年(1904),他與陳垣、高劍父等在廣州創辦了《時事畫報》,針砭時弊,鼓吹變革,受到清廷查禁。 1908年潘達微參加中國同盟會,投身革命活動,並與高劍父、陳樹人等在河南寶崗創辦“廣東博物會”,並設工廠加工繪製彩瓷。工廠也是革命黨人秘密集會之所。宣統三年(1911)他又創辦《平民報》,宣傳反清革命。黃花崗起義前,潘達微與革命黨人利用彩瓷廠作掩護,造火藥,制炸彈,以供起義之用。潘達微、陳偉莊夫婦,常常以探望親友為名,冒著生命危險,把炸彈放在轎中,送到革命黨人的地下據點。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黃花崗起義失敗,烈士遺骸分布在總督衙門前,有的被俘後用鐵鏈綁紮殺害,加上連日苦風淒雨,屍體膨脹,生蟲發臭,慘不忍睹。由於當時當局追捕革命黨人,所以無人敢殮。潘達微挺身而出,奔走諸善堂求助,終於得到當時督辦江孔殷的支持。潘達微以慈善界之名,將烈士遺骸收葬於廣仁善堂義地,並將墓地命名為黃花崗。

辛亥革命後,他致力慈善事業,創辦芳村花地孤兒院。從1917至1933年,該院畢業孤兒就有1100人。

1929年,潘達微病逝,當時國民政府特別為他頒發“國府嘉獎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