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學山

潘學山(1889—1939)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原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人,藝名“蓋硯秋”,揚劇表演藝術家。

人物簡介

潘學山(1889—1939)江蘇省揚州廣陵區頭橋鎮(原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人,藝名“蓋硯秋”,揚劇表演藝術家。

人物生平

出生頭橋
1889年生於頭橋一家商戶家庭,從國小洗玉,愛好演唱,和當地藝友唱洲地花鼓香火戲,很有藝術天賦,逐步成為專業演員。他的拿手絕活“油頭”表演(即男扮女裝的角色),非常逼真傳神,字正腔圓,深受觀眾喜愛。
滬杭巡演 
1919年,潘學山在杭州“大世界”第一批登台出演揚劇,他是當時的著名老藝人之一,此後又赴上海“大世界”長期掛牌。當時,上海“泰源坊”揚劇班中出了一位名角,藝名“皮匠”,很能賣座,好學上進的潘學山遂將藝名改為“蓋皮匠”,以示超越名角的決心。
藝術成就
潘學山後來又赴長江流域中小城市巡廻演出,直至武漢,唱紅大江南北。當時京劇界四大名旦“程硯秋”響名遐邇,潘學山立志將揚劇發揚光大,超越京劇名旦,於是掛牌“蓋硯秋”,其二十多年藝海生涯,藝術造詣深厚,創唱了揚派《堆字大六》牌調,為揚劇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回揚獻唱
 潘學山先生不斷奔赴各地出演揚劇,不但去過全國各大中城市演出,而且還曾一段時間回到家鄉揚州,在瓜洲鎮等地表演過揚劇劇目。
葉落歸根
1939年7月,潘學山病危,一生長期在外的他深感即將不久於人世,頓生葉落歸根之情,於是拖著病弱之軀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頭橋,不足一月便長眠於故土,由家鄉街鄰父老料理安葬於衣胞之地的故鄉頭橋鎮。
潘學山先生逝世後,由於他生前平易近人,對藝術很有造詣,以至若干年中很多當年的藝友業徒紛紛找來,慰問遺屬,探訪祭掃者從1939年直至文革之前,均無間斷,足證潘學山先生在揚劇界藝友心中的地位與威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