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礩

潘基礩

湖南省寧鄉縣人,我國著名城建專家。

基本信息

潘基礩,1914年12月29日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 1934年考入武漢大學土木系。

人物概述

1938年大學畢業後投筆從戎,參加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建築處工作。被派駐常德,督率3萬民工趕修軍用機場。同年12月調貴陽航空站工作。1939年調漢渝公路修建嘉陵江渡口工程。1940年回到湖南,任省水利局工程師,興辦農田水利。1944年赴沅陵任川湘公路局湘西業務工務科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奉派率領日軍俘虜廣島師團修復長益公路。竣工後,應聘為湖南省城鄉興建委員會技正,參與長沙、衡陽、株洲等被毀城鎮的規劃。1949年7月,在湖南地下黨的支持下,他利用自己任長沙市工務局長的有利條件,為保護省會城市的工礦企業、公用設施和房屋住宅作出了貢獻。長沙和平解放後,他被任命為長沙市城建局局長。

專業成就

他是一位有建樹的城建專家。新中國建立後,他選擇城市規劃與建設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在中共長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廣納人才,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完成了長沙市第一個總體規劃,並新建了自來水廠、湘江輪渡、沿江大道、五一西路、兒童醫院,向北開闢了建湘路、瀏陽河路,向南開闢了新興路、勞動路,向東延伸了中山路。還在城東北興建了占地2345畝的烈士公園,在城南修建了多層看台的馬蹄形體育場。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改變了長沙市破舊的面貌。隨著工業的發展,全國城市規模日益擴大,他針對當時控制特大城市的熱門話題,率先撰寫了《論衛星城市規劃的基本原則》,發表在1957年國家建工部主編的《城市建設》上,引起城建界的重視。60年代,他根據國家處理城市污水的技術政策,以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作為指導思想,在工作中闖出了一條具有南方城市特色的城市污水資源化道路。他將城郊窪地規劃建成湘湖漁場、西湖漁場等,由於他研究污水資源化問題成績顯著,因而在污水處理界有“北過(過祖源)南潘”。“文化大革命”,他被迫中斷了研究工作,下放農村勞動4年。

政治履歷

1973年重新回到長沙市城建局工作。1981年7月當選為長沙市副市長,分管城建工作。他為改造舊城區,修建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城區做了大量艱巨的工作,1982年,他積多年從事園林建設工作的經驗,撰寫了《旅遊景觀規劃構思與欣賞》一文,獲得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學森的好評,被國內一些大學專業教師與園林工作者選為參考資料,並作為湖南省市(縣)長技術訓練班專用教材。1984年1月,他當選為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此時的他,雖然已年逾古稀,仍以半個世紀從事城建工作的學識和經驗,繼續為湖南的城市建設獻計獻策。80年代中期,他被邀請參加了省市許多重大市政規劃建設項目的論證與決策。1988年,他當選為第七屆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分管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

民主黨派領導

他是一位在省內外有聲望的民主黨派領導人。1951年加入民革。先後被選為民革湖南省委委員、常委。1982年當選為民革湖南省委副主任委員。1988年當選為第八屆民革湖南省委主任委員。他還是第三、五、六屆湖南省人大代表,第四屆湖南省政協委員,第五、六屆湖南省政協常委,第五屆民革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屆民革中央委員。1994年他率領民革參政議政課題組三下郴州開展調研工作,提出了“加速開發‘郴州過渡試驗區'的考察與建議”,受到省委領導的重視,並批示給郴州組織實施。1995年,他就如何解決湖南能源問題獻計獻策,寫出了《湖南煤炭生產與經濟發展關係的考察報告》,提出湖南能源仍應以煤炭為主,並立足本省,再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視。1997年後,他雖然不再擔任民革湖南省委主委,但作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中央監委常委,仍為湖南的建設和履行民主黨派的職責盡力。

逝世時間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民革湖南省委名譽主委潘基礩因病於2011年4月26日逝世,享年9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