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研究

漢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研究

本書論述了中國歷史上值得關注、令人回味的漢、藏、蒙交流的盛事,總結三個民族的文化互動的經驗智慧,意在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格局和多元通和文化生態模式提供有力論證,以便推動民族團結和文化交流。

基本信息

目錄

漢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研究漢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研究

前言

上篇:蒙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研究

第一章藏傳佛教向蒙古族地區的傳播

一、藏傳佛教向蒙古族地區傳播的背景

二、藏傳佛教向蒙古族地區傳播的過程

三、藏傳佛教向蒙古族地區傳播的意義

第二章藏傳佛教在蒙古族地區的發展

一、藏傳佛教的政治地位

二、藏傳佛教在蒙古族地區的信仰狀況

第三章藏傳佛教與蒙古薩滿教的內在緊張

一、佛教取代苯教的背景與藏傳佛教取代薩滿教的背景

二、藏傳佛教與薩滿教的衝突

中篇:漢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第一章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上)

--唐代及其以前漢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考

一、唐以前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二、唐代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第二章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中)

--宋、元時期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一、宋代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二、元代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第三章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下)

--明、清、民國時期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一、明代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二、清代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三、民國時期漢藏民間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第四章漢藏學者、僧侶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上)

--唐代漢藏學者、僧侶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第五章漢藏學者、僧侶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中)

--宋代漢藏學者、僧侶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第六章漢藏學者、僧侶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下)

--元代漢藏學者、僧侶層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一、儒士、道士與藏傳佛教僧人的交流

二、漢地佛教僧人與藏傳佛教僧人的交流

下篇:蒙漢宗教思想文化交流

第一章元代宗教文化的特點

第二章蒙漢宗教政策的交流

一、吸收借鑑儒家的一系列治國方略

二、對漢地佛教和道教的推崇與利用

第三章蒙漢宗教觀念的交流

一、蒙古族的天神觀與華夏傳統宗教的天神觀之比較

二、蒙古族的天神觀吸收借鑑漢族天神觀的部分思想而演變為重倫理的宗教

第四章蒙漢宗教禮制的交流

一、吸收借鑑漢族的禮樂制度

二、借鑑漢族的祭祀制度

參考文獻

後記

……

書摘

二、藏傳佛教向蒙古族地區傳播的過程藏傳佛教向蒙古族地區傳播可分六期:成吉思汗時代為第一朗;窩闊台與蒙哥時期為第二期;忽必烈時代為第三期;忽必烈以後至元朝滅亡為第四期;俺答汗與索南嘉措時期為第五期;清朝時期為第六期。第一期。成吉思汗時代。藏傳佛教已開始向蒙古族地區傳皤,但這種傳播是非官方性的和非大規模的,只是一種局部的和淺層的。蒙古汗國在擴張過程中,曾一度面臨對吐蕃的經略。成吉思汗之時,幾次對西夏的征戰和對印度用兵都曾兵臨藏地邊境,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至於是否發生戰爭,史料記載互有矛盾。《蒙古佛教史》中說:“火兔年(1207年),梵天法王博克達成吉思汗親自派人從西藏的前藏到後藏去,與薩迦派的薩欽·貢噶寧布結成施主與上師的關係,並從前後藏地方迎請佛像、佛經、佛塔,使得蒙古人對佛法獲得堅固不壞的信仰。對佛法信奉和有持居士戒者出現,這是佛教在蒙古地方傳播的開始。”①《青史》記載:“(成吉思汗)四十五歲,丙寅年(1206年)出征西藏。西藏的愛門部的諾顏朱加與呼和杜利等來迎,設宴奉獻無數的禮物,並且奉獻出阿里三部,衛藏四族,拉母三岳地方,其國全部降服。成吉思汗大喜,乃備儀禮致書與西藏薩迦派大喇嘛呼和寧布說:‘早就想聘請喇嘛你,然而迄今因為政事俗務軍事未能就緒,所以未能聘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