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文言修辭學

內容介紹

《漢文文言修辭學》是楊樹達先生的著作,楊先生是中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在專業上的成就在同時代的學者中被公認是最好的,陳寅恪、錢玄同、黃侃等均對他的成就表示過讚譽。楊先生此書,原名《中國修辭學》,後才改名為《漢文文言修辭學》,這本書自創一格,對理解漢文文言相當有幫助。

作者介紹

楊樹達(1885~1956)
語言文字學家。字遇夫,號積微,湖南省長沙市人。年輕時曾留學日本,習“歐洲語言及諸雜學”。回國後曾先後任教於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國立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私立中國大學、湖南大學等學校。曾歷任上述學校的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政協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等。他在語言文字學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的早期研究,即古漢語語法方面,兼及修辭和其他。二是他的後期研究,即文字學研究方面,兼及訓詁、音韻和方言等。
在漢語語法方面,他著有《古書疑義舉例續補》(兩卷,家刻本,1924年)、《中國語法綱要》(商務印書館,1928年)、《高等國文法》(商務印書館, 1930年)、《詞詮》(商務印書館,1928年)、《馬氏文通刊誤》(商務印書館,1931年)及《中國修辭學》(世界書局,1933年,增訂後更名為《漢文言修辭學》科學出版社,1954年)等。其中《中國語法綱要》是仿英語語法而寫的一本白話文語法書,目的是為教學的需要而分析白話文的語法結構。
《高等國文法》是作者積多年教學與研究的經驗於30年代寫成的一部博採眾家之長的古漢語語法著作。該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訂正了《馬氏文通》的一些錯誤,樹立了以劃分詞類為中心的語法體系,揭示了文言語法的一些規律。《詞詮》是《高等國文法》的姊妹篇,是其另一部代表作。該書仿《經傳釋詞》的體例,解釋了472個虛詞,是當時同類著作中收詞最多的一部。克服了清代人講虛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弊病,結合文法來講解,從而使文言虛詞的研究從清代的訓詁學提高到科學的文法研究的高度。該書集《馬氏文通》以來虛詞研究之大成,多有精闢見解,頗具學術價值。在文字學等方面,他著有《積微居文錄》(商務印書館,1931年)、《古聲韻討論集》(好望書局,1934年)、《古書句讀釋例》(商務印書館,1934年)、《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商務印書館, 1937年)、《積微居金文說》(科學出版社,1952年)、《積微居國小述林》(科學出版社,1954年)、《積微居甲文說·卜辭瑣記》(科學出版社, 1954年)、《耐林廎甲骨文說·卜辭求義》(群聯書店,1954年)等。他研究文字學是起源於對章炳麟的“形聲字聲不含義”觀點表示極大的懷疑。認為 “形聲聲類有假借,同義字往往同源。”其研究方法是“循聲類以探語源,因語源而得條貫。”在方法上受到了歐洲語源學的影響,因而研究獨具特色且成果超過了前人。他的文字學研究中富有創意的基本論點是:形聲字中聲旁往往有意義;造字之初已有彼此通假的現象;意義相同的字,其構造往往相同或相類;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四書的字往往有後起的加旁字;象形、指事和會意三書往往有後起的形聲字。晚年從事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