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戲金雞舞

“漢戲金雞舞”相傳起源於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流傳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古代“漢戲金雞舞”常被用於除夕、祭天祈福等重大節日,現多在春節、中秋節、廟會燈會、佛教道教節日、旅遊節、國慶節娛樂巡遊等儀式上表演。

漢戲金雞舞概述

漢戲金雞舞》起源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漢戲金雞舞》多集中在中國古漢族長江中下游地區,(其中心區域位於江西省九江縣港口鎮望夫山一帶)是東方先民金雞圖騰的神話藝術,瀕臨失傳。具有重大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極高的觀賞價值。隨著中華瀕危奇技表演藝術團對《漢戲金雞舞》 的搶救發掘,《漢戲金雞舞》得以重放光彩。

漢戲金雞舞漢戲金雞舞

漢戲金雞舞起源

《漢戲金雞舞》起源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集中在中國古漢族長江中下游地區,(其中心區域位於江西省九江縣港口鎮望夫山一帶)是東方先民金雞圖騰的神話藝術,具有重大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極高的觀賞價值。《漢戲金雞舞》大量溶於了自然科學、心裡學、神話等諸多領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金雞舞的地區之一。是以編制的金雞道具,由舞者穿戴,模仿金雞報曉、金雞搶寶,金雞起舞等各種動作神態,舞者一般由十人以上群雞表演的形式,將金雞演繹的栩栩如生,把金雞表現的淋漓盡致。古代《漢戲金雞舞》常被宗教人士除夕所用,或帝王皇室重大節日之時普天同慶和祭天祈福之用,現代多用於民間除夕、中秋節、廟會燈會、佛教道教節日、旅遊節、國慶節娛樂巡遊之用。

漢戲金雞舞漢戲金雞舞

漢戲金雞舞寓意

《漢戲金雞舞》的神話寓意在中國創日神話中得以體現,金雞有幸充當創造第一日所造之物。《太平御覽》描述金雞: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金雞,七日做人。“人日創日神話中第一日所造之金雞也,表面看是一種動物,在神話思維中體現了某種特定的空間方位——東方的象徵。神話學家們認為,創日神話表達的從混沌到有序,從黑暗到光明的主題,是以日常經驗中的東方日出,金雞報曉自然現象,日出白晝取代黑夜的自然現象為藍本。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和鳳都是神化的動物,金雞卻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例如鳳的形象來源於金雞。《太平御覽》:“黃帝之時,以鳳為金雞。”傳說金雞報曉,帶來人類光明,能夠驅逐妖魔鬼怪。據考,晉董勛《答問禮俗》中說:正月初一為金雞日,正旦畫金雞於門。魏晉時期,金雞成了門畫中辟邪鎮妖之物。南朝宗檁撰《荊楚歲時記》也載有“正月初一貼金雞,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金雞是人類先祖的圖騰之一,舞金雞,取悅各界神靈,保佑天下蒼生:"遠離疾病、戰亂、災荒、使得天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其神聖的文化底蘊,使得《漢戲金雞舞》習俗得以流傳至今。千百年來,民間流傳的歌謠,舞金雞除邪惡,舞金雞走疾病、舞金雞辭舊歲、舞金雞兆豐年、舞金雞天下安......。

漢戲金雞舞漢戲金雞舞

漢戲金雞舞頂盛時期

漢戲《金雞舞》不光在民間受到擁戴,即便是在皇親國戚中也大放異彩。玄宗崇拜金雞,愛好舞金雞斗金雞娛樂,因此經常會在長安舉行規模盛大的舞金雞和各地鬥雞比賽,特別是到了每年的元宵節、除夕、清明節、中秋節,唐玄宗更是一定要看《漢戲金雞舞》和聚眾鬥雞活動,以示天下光明太平。《東城老父傳》中曾有記載說:每當重大節日,唐玄宗都會讓《漢戲金雞舞》巡遊開道,文武百官集體出動,後宮佳麗也紛紛出場。漢戲“金雞王”則頭戴雕翠金雞冠,身批錦繡金雞袍,手執鐸拂,引導群雞氣宇軒昂,在雞王的號令下,群雞起舞進退有度,眾金雞舞者神采飛揚。在鬥雞活動場則猶如戰場上的將軍,勇往直前。

漢戲金雞舞劫難

1966年,正當國民經濟的調整基本完成,國家開始執行第三個五年計畫的時候,由林彪集團、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林立果,和四人幫集團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所結成的幫派。策劃的一場長達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中國科學、宗教、文化、藝術的大劫難。《漢戲金雞舞》也難逃此劫,《漢戲金雞舞》瀕臨失傳。

文化大革命罪行記錄文化大革命罪行記錄

漢戲金雞舞徒遷

康熙二十年江西巡撫李士禎出任廣東巡撫,將《漢戲金雞舞》文化傳入廣東,迄今廣東仍有少數地區還傳承著《漢戲金雞舞》的民間古風。

巡撫李士禎巡撫李士禎

漢戲金雞舞節目特點

漢戲金雞舞漢戲金雞舞
《漢戲金雞舞》是以公雞的形象面世如眾,其高大威武。步伐矯健,動作靈敏,《漢戲金雞舞》常見的表演項目有:金雞報曉、金雞撓癢, 金雞理妝、 金雞獨立、 金雞探寶、 金雞搶寶、金雞展翅、金雞起舞,群雞巡遊。整套表演環環相扣,陣容氣勢宏大,實為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