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廣

這是一首戀情詩。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鍾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愿。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悵的愁緒。關於本篇的主旨,《毛詩序》所說贊文王“德廣所及也”,並不足據,《文選》注引《韓詩序》云:“《漢廣》,說(悅)人也。”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進而發揮曰:“夫說(悅)之必求之,然唯可見面不可求,月慕說益至。”對詩旨的闡釋和詩境的把握,簡明而精當。“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是體現詩旨的中心詩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疊三唱,反覆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難求的感傷之情。魯齊韓三家詩解“游女”為漢水女神,後頗有從者,這給本詩抹上了一層人神戀愛的色彩。不過一部《詩經》,總體落實在現實人生,“十五國風”,皆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間歌謠,因此似乎沒有必要將此詩與神話傳說聯繫起來。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興而比也。上竦無枝曰喬。思,語辭也。漢水,出興元府幡家山,至漢陽郡大別山入江。江漢之俗,其女好游,漢魏以後尤然,如大堤之曲可見也。泳,潛行也。江水出永康郡岷山,東流與漢水合,東北入海。永,長也。方,桴也。文王之化,自近而遠,先及於江漢之間,而有以變其淫亂之俗。故其出遊之女,人望見之,而知其端莊靜一,非復前日之可求矣。因以喬木起興,江漢為比,而反覆詠嘆之也。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興而比也。翹翹,秀起之貌。錯,雜也。楚,木名,荊屬。之子,指游女也。秣,飼也。以錯薪起興而欲秣其馬,則悅之至。以江漢為比而嘆其終不可求,則敬之深。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興而比也。蔞,蔞蒿也。葉似艾,青白色,長數寸,生水澤中。駒,馬之小者。

朱熹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