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斑牙鮃

漠斑牙鮃

漠斑牙鮃 (讀音:mò bān yá píng ),學名:Paralichthys lethostigma (D. S. Jordan et C. H. Gilbert, 1884),隸屬牙鮃科、牙鮃屬的一種深海底棲魚類。是美洲眾多鮃鰈魚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自然分布於美國北卡萊羅納州至佛羅里達州南部海灣,德克薩斯州南部海峽沿岸也有分布。是一種優質的水產養殖品種,其肉質鮮美、細膩滑爽,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DHA,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由於目前國內的養殖量很少,市場價格昂貴,屬名貴魚類,淡水養殖的前景非常廣闊。 (概述圖出處:世界魚類資料庫-漠斑牙鮃 )

形態特徵

漠斑牙鮃 漠斑牙鮃

漠斑牙鮃體長20~50cm,體重0.4~1.8千克,自然界中最長的超過90cm,最重超過11千克。形態與中國褐牙鮃相似,體側扁、卵圓形,兩眼均位於頭部左側,身體的左側呈淺褐色,分布有不規則的斑點,腹部顏色較淺,能隨著周圍環境而變化,以便隱藏身體,躲避敵害。 體腔很小,鰾缺乏,故生命中大部分時間營底棲生活。因身體上分布混合著黑色斑點的明暗斑塊,猶如沙漠一般,故稱漠斑牙鮃。

背鰭80~95根,臀鰭63~74根,有眼側胸鰭11~13根,第一鰓弓上鰓耙數為2~3根,下鰓耙數為8~11根,側線鱗35~100枚,身體厚度占標準體長的30%~47%。具有雌雄二態性。雌魚眼間距比雄魚短,而雄魚胸鰭比雌魚長。

分布範圍

漠斑牙鮃原產地 漠斑牙鮃原產地

漠斑牙鮃原產於美國大西洋沿海,在自然海域,主要分布於美國北卡萊納州至加州北部至佛羅里達北部、佛州坦帕灣以及南德克薩斯州墨西哥灣沿岸鹹淡水水域,最南可至墨西哥圖斯潘,是名貴的比目魚類。

在大西洋西北部水域,主要活動範圍是北緯79°到35°,西經95°到42°;

在大西洋中西部水域,主要活動範圍是35°到5°,西經98°到40°。

棲息環境

漠斑牙鮃通常可以在海水和淡水中生存,廣泛分布和居住在泥濘或淤泥質基質河流、海岸和河口水域。大多棲息於水深40m以內的水域,是美洲大約25種鮃鰈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

生活習性

洄游

漠斑牙鮃在生活史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棲息地,卵和稚魚在深海水域發育,稚魚變態後期移向近海,一旦到達目的地,稚魚變態成幼魚。鹽度和溫度直接影響漠斑牙鮃對棲息地的選擇,體重小於0.1g的稚魚主要集中在9~25鹽度水域,幼魚棲息在近岸、河口鹹淡水區域,而體長大於35mm的幼魚溯河而上進入0~10鹽度的河口上游區域;研究發現,漠斑牙鮃仔魚後期在冬末春初時由深海產卵場移向近岸水域,水溫16℃左右時達到高峰;但在溫度較低的晚秋和冬天,漠斑牙鮃向深水區集結。不過,標記放流試驗表明,漠斑牙鮃在生活區的活動半徑不超過9km 。

攝食

漠斑牙鮃為底棲肉食性兇猛魚類,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但也可像其它魚類一樣到水面攝食;漠斑牙鮃夜間比較活躍,近90%的漠斑牙鮃在夜間捕食。調查發現,孵化4~6天的仔魚開始攝食輪蟲,8~13天轉為鹵蟲無節幼體及無脊椎動物;體長達到20mm時,鯔屬魚類逐漸成為比較重要的餌料,兼食蝦類、頭足類和貝類;體長超過150mm後,鳳尾魚、鯡魚、石首魚類和鯔魚類等成為主要攝食對象。同樣,斑點鯔魚是漠斑牙鮃成魚的主要捕食對象,其次是脂塘鱧和鳳尾魚。人工養殖條件下漠斑牙鮃可攝食小魚和小蝦,馴化後可攝食顆粒飼料。

鹽度

漠斑牙鮃屬於廣鹽性魚類,通常可在0~60鹽度的水域生活,最適鹽度5~30;產卵必須在海水中進行,產卵期間鹽度18~30。漠斑牙鮃的卵在32鹽度下開始浮動,在29鹽度下開始下沉,儘管有資料表明下沉的卵仍能正常孵化。漠斑牙鮃對鹽度的耐受性隨身體的發育而增強,50日齡的幼魚可在0.5鹽度生活,3cm以上的幼魚可在淡水中生長。研究發現,漠斑牙鮃的成活率在低於26鹽度時不受鹽度的影響,但生長隨鹽度的升高而加快;這可能與隨著鹽度的升高,漠斑牙坪用於維持浮力的能量減少有關。

溫度

漠斑牙鮃適應的溫度範圍較廣,可在7~35℃的水域生活,適溫範圍18~30℃,產卵期間水溫16~20℃。漠斑牙鮃在海水中耐低溫能力強於淡水,當溫度降至2℃時,幼魚在淡水中死亡率達60%,而海水中僅為10%;水溫降至1℃時,成魚在淡水中全部死亡,而海水中死亡率僅60%。研究發現,在0~34鹽度條件下,漠斑牙鮃幼魚生長的適宜水溫為25~29℃;而大於25℃的條件下,幼魚生長的適宜鹽度為0~10;對於體重<0.1g的漠斑牙鮃,在15℃和0~30鹽度條件下,生長隨鹽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對於體重>0.1g的漠斑牙鮃,低於25鹽度生長速度較快;對於體長37~70mm的牙鮃,在0.5~8.8鹽度和27~32℃溫度條件下,生長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

生長繁殖

漠斑牙鮃屬秋、冬繁殖型,性成熟的漠斑牙鮃在秋季水溫大幅度下降時(降幅4~5℃)向深海產卵場移動,產卵水溫16~18℃,鹽度33,產完卵後回到河口、淺海水域。雄魚比雌魚離開的早,儘管有少數終年待在河口、淺海水域。大約在產卵前的3周,雄魚開始追逐懷卵的雌魚;產卵前,一或多尾雄魚在雌魚附近或後面遊動,輕輕地靠近並將雌魚推向水面。當雌魚浮到水面排卵時,卵立刻被守候在附近的雄魚受精,受精率30%~50%,6%~35%的受精卵在61~76小時內孵化。漠斑牙鮃在自然界的繁殖期較長,可延續1~2個月,從分布區最北邊的12月份開始逐漸向南一直到翌年的4月初;北卡羅萊納性成熟的漠斑牙鮃秋季洄游到深海水域,在海水中產卵繁殖,而在南部的德克薩斯,它們生殖洄游的時間大約是10~12月份。

根據全生長方程模型推算,漠斑牙鮃的最大體長可達1461mm,最長壽命為20年;但在自然海域,雄魚壽命不超過3年,體長不超過330~400mm;雌魚壽命不超過8年,體長不超過910mm。

雌性生長快於雄性,兩歲年齡可達到性成熟。在魚齡相同的情況下,雌魚的體重要明顯大於雄魚的體重,一條三齡的雌性成魚可達到25cm左右。在自然海域,成魚最大可長到75cm,雌魚生長速度快於雄魚,二齡魚達到性成熟時雄魚長度可達到20~25.5cm,雌魚可達到30~35.6cm。若進行人工養殖,其生長期明顯縮短,見效更快,效益更好。

在自然海域裡,漠斑牙鮃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仔魚主要以甲殼綱動物為餌料,隨著魚的不斷長成,逐漸以各種魚類為食,通常捕食的對象包括斑點鯔魚、條紋鯔魚和白鯔魚及草蝦等。

養殖管理

養殖選擇

1.苗種與苗種的選擇

•規格

漠斑牙鮃與褐牙鮃在養殖技術上比較接近,生產中容易掌握。一般當苗種生長到5cm以上時,即可進入大池放養。規格在8cm以上放苗最好,此時幼苗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入池後魚苗的適應性強,容易提高成活率。

•苗種選擇

選購苗種時,注意選擇體形完整、體色正常、無畸形、無白化、鰭條無損傷、遊動迅捷的魚苗,大小勻稱,無病態,鰓無寄生蟲。

•放苗時間

室外養殖,水溫在18℃以上時開始放苗,以每年的4月份~5月份為宜。因為太早水溫低,魚苗難以適應,甚至降低苗種成活率;太晚則影響其當年長成商品魚。

•放養密度

池塘養殖,每畝放養500尾~800尾;池塘網箱養殖,每個3米×3米×1.5米的網箱放養100尾~200尾;海域網箱養殖,每個3米×3米×3.5米的網箱放養300尾~400尾;工廠化大棚養殖,每平方米放養20尾左右。

2.池塘的選擇

可利用現有的蝦池稍加改造即可養殖,要求水深1.5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質新鮮無污染,具備較好的進、排水設施。放苗前一定要進行池底處理,需乾池清淤,疏鬆池底,風化曝曬10天以上。進水30cm~50cm,用漂白粉進行消毒處理,池水中有效氯含量10ppm以上,含氯25%~30%的漂白粉一般每立方米水體施用40克以上。

養成管理

1.水質與換水

養殖用水質量好壞與否關係到養殖的成敗。養殖整個過程中要注意仔細觀察水溫、水質變化情況,定時測量水溫、溶解氧、鹽度、pH值、氨氮、硫化物濃度等。池塘養殖用水的調節,可通過調節換水量來控制。換水量的大小與水溫成正比。

2.餌料營養與加工

漠斑牙鮃為肉食性底棲魚類。將維生素與麵粉攪拌均勻,再與魚粉、酵母粉混合,然後加魚油混合均勻,加入鮮雜魚、鮮雜蝦(或冰凍魚蝦破碎),以上混合物一起放入造粒機中攪拌,製成顆粒飼料。加工濕顆粒飼料的原料主要是鮁魚、沙丁魚、鮐魚、麵條魚、青鱗魚及其他雜魚,要求新鮮度好,新鮮度差或冷凍時間過長的不能用。在養殖過程中,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和複合維生素類,加強魚的營養,防止因營養缺乏而發病。要注意加工的餌料要當天投喂,剩餘的妥善冷凍儲存。最長儲存時間不能超過2天,以防變質。可使用符合營養要求的商品性餌料。注意當水溫較低或較高時,可適當減少投餌次數和投餌量。原則上不能有殘餌,在藥浴前不能投餌。

預防措施

1.弄清魚病原因

•水溫變化

魚類屬於變溫動物,不能調節體溫,魚類的體溫隨著生活環境水溫的升降而變化,水溫的突然變化,會造成魚類死亡。一般當仔稚魚體溫變幅超過2℃、成魚超過5℃時,魚處於應激狀態下,此時最容易死亡。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魚類的耗氧量較高。魚類生活環境的溶氧量經常處於不太充足的狀況下,尤其在高密度養殖情況下,經常發生缺氧現象,魚很容易得病。因此,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一些增氧措施很重要。適宜的溶解氧一般為4mg/L~12mg/L,最適宜為8mg/L~9mg/L。

•COD小於3mg/L。

如果水中的氨、氮、COD含量太高,水質腐敗,容易發生病害。

•pH以6.0~9.5為宜,最佳為7~8.2之間。

養殖過程中只要注意經常觀察、化驗,比較容易掌握。

•鹽度和溫度

環境適應能力強,是漠斑牙鮃相對於其他魚類的明顯優勢。其適鹽範圍在0~60,最佳5~35,它甚至可以在淡水中生長。水溫生存範圍為1℃~35℃,養殖適宜範圍為18℃~30℃。

•餌料

魚類也往往“病從口入”,因此選擇什麼樣的餌料很重要。鮮活餌料和配合餌料的配備,既要注意營養的搭配和新鮮度,又要避免加工過程中的污染。飼料蛋白質要求32%~48%,最佳38%~48%。養殖8個月~12個月一般可達到600~800克左右。

2.魚病預防措施

•放養密度

魚苗的放養密度要適宜,放養密度過大,造成投餌量和魚的排泄物增多,使溶氧量降低,水質惡化。

•換水量及除污

隨著魚苗的增長,要逐步加大換水量,一般5日~10日齡日換水1次,換水量30%~50%;11日~20日齡日換水2次,換水量40%~60%;20日~30日齡日換水2次,換水量50%~70%。每1天~2天吸污一次,池塘每年要進行池底清淤,室內水泥池要及時吸底,清除雜質。

•過濾淨化

大棚養殖用水至少要進行沙濾淨化,沙濾的細沙粒徑0.15mm~0.25mm,厚度60cm左右即可。

•加強投餌管理

養殖期間必須滿足仔稚魚和成魚的營養要求,餌料鮮度要好,營養要全。必要時可添加複合維生素、維生素E、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育苗用生物餌料投餵前必須用新鮮海水沖洗乾淨,有雜菌時必須用抗生素進行消毒處理。每天的投餵次數,根據魚的需要確定。投餵餌料要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原則上不能有殘餌。

藥物防治

1.魚體消毒

購進的魚苗無論是否有疾病或損傷,都要進行藥浴;苗種培育階段進行分選、倒池後也要進行藥浴。常用的消毒藥物有福馬林、硫酸銅、硫酸亞鐵等。福馬林濃度100~200ppm藥浴1~2小時,可預防細菌病和寄生蟲病;硫酸銅0.5~0.7ppm加硫酸亞鐵0.2~0.3ppm可預防纖毛蟲。預防和治療漠斑牙鮃魚的藥物中,要嚴禁使用高錳酸鉀,這是因為牙鮃類的呼吸系統對高錳酸鉀非常敏感,曾經有不少因為施用高錳酸鉀而造成牙鮃死亡的事例。

有關漠斑牙鮃的疾病,國內外報導的較少。據報導,由於漠斑牙鮃運輸過程中身體受傷,暫養時受傷部位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腐爛斑塊,每天換水後用2g/m3的土黴素和氟哌酸輪換使用,約1周后可治癒。在養殖中期(8月份),或發現少部分苗種患有白化病,及時用呋喃西林2ppm 、氯黴素1~2ppm治療,經一個星期的用藥,患病的魚基本痊癒。

2.池塘消毒

定期進行水體消毒,最常用的是潑灑生石灰,每畝1米深的池塘用量10~20mg,能起到殺菌、改善水質的作用。另外,還可用濃度0.5ppm的漂白粉殺菌消毒。

養殖效益

•池塘養殖

每畝可放養500~800尾,成活率為80%,養殖6~12個月平均達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每畝可收入6萬元~10萬元。

•池塘網箱養殖

每個3米×3米×1.5米的網箱放養100~200尾,成活率80%,養殖6個月~12個月平均達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0.8萬元~2萬元。

•海域網箱養殖

每個3米×3米×3.5米的網箱放養300~400尾,成活率80%,養殖6個月~12個月平均達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2萬元~4萬元。

•工廠化大棚養殖

每平方米放養20尾,成活率80%,養殖6個月~12個月達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收入1600元/平方米~2500元/平方米。

(註:以上均按200元/公斤計算)

主要價值

漠斑牙鮃肉質細膩、營養豐富,是公認的優良養殖魚類。其具有的生長快、品質優、食性雜、飼料係數低、適應性廣、耐高溫、耐低氧、抗逆性強和易運輸等優點,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該品種的引進,能夠緩解我國魚類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等優良品種缺乏的問題。有專家預言,漠斑牙坪有可能象大菱鮃一樣在我國掀起新一輪養殖熱潮,前景十分廣闊。 在海水、半鹹水和淡水水域養殖,適合於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等多種養殖方式在肉質、生長速度、對環境的適應性等方面均優於本地褐牙坪,被公認為是一種優良養殖品種。 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漠斑牙鮃繁育及養殖技術,在生理、生態、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方面已取得突破,漠斑牙鮃的養殖已成為美國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養殖產業。

種群現狀

這是一個河口依賴的物種,由於該物種在其範圍內過度開發,它們的棲息地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有許多跡象表明,這個物種正在其範圍內減少;捕撈壓力,包括偶然捕獲,是種群數量減少的一個因素;但在全球海域範圍內同步下跌表明,大規模的海洋機制也可能起促進作用。野生狀態下,由於該種類的河口依賴性,以及河口處可能存在的人類活動,使它和蝦等一起被捕撈;它也被漁民作為直接目標。這在北卡羅萊納州尤為常見。

而調查表明,近年來實施嚴格的管理措施,可以讓其種群恢復。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