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子溪

漁子溪

漁子溪,官方稱二河,《漢川縣誌》記:“在漢除崛江外,即以此水為大,故名二河”(注:現縣境內,岷江支流流量以雜谷腦河較二河為大)。發源於汶川縣臥龍鄉西南,儀(川)小(金)交界之巴朗山東坡,由西南流向東北至耿達鄉龍潭磨子溝村附近轉向東,經臥龍、耿達、映秀三鄉鎮,在映秀鎮中灘堡匯入岷江,全長約89公里。 二河源長,積水面的森林復蓋面大,植被好,水的含沙量小,流量較穩,落差大,下游(兩水合點以上)河床比降是千分之24.4,是較理想的開發河流之一。國家以建成漁子溪一級電站投產,漁子溪二級電站等。二河兩岸山青水秀,氣候溫和,有極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棲息之地。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組成部份。 名片圖:漁子溪映秀鎮段(震後)

基本信息

幹流概況

漁子溪 漁子溪

漁子溪,官方稱二河,《漢川縣誌》記:“在漢除崛江外,即以此水為大,故名二河”(注:現縣境內,岷江支流流量以雜谷腦河較二河為大)。發源於汶川縣臥龍鄉西南,儀(川)小(金)交界之巴朗山東坡,由西南流向東北至耿達鄉龍潭磨子溝村附近轉向東,經臥龍、耿達、映秀三鄉鎮,在映秀鎮中灘堡匯入岷江,全長約89公里。

二河由耿達的正河(長約45公里)、臥龍的銀廠溝、鸚哥嘴溝、大魏家河等溝(河)121條組成。集水面積約1690平方公里。源頭名羊子坡,到小魏家溝的匯點始稱巴朗河,流經臥龍關時,俗稱皮條河,糖房至耿達鄉龍潭磨子溝稱燒湯河,以下稱二河,又名漁子溪。

漁子溪下游東莞援建的映秀鎮一段 漁子溪下游東莞援建的映秀鎮一段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正河,發源於著名的四姑娘山東坡,名曰正溝,發源於錢糧山東南麓的日錢糧溝,兩源不相上下,匯集白岩溝鍘刀口溝和龍眼溝之水,在耿達鄉龍潭磨子溝村附近匯入二河。

水文特徵

此水雖源於巴朗河20餘公里,但兩水流量可比。根據漁子溪水位站有記載的資料,年平均流量最高是1966年79.1立方米/秒,最小是1969年46.5立方米/秒,月平均流量最高是1966年8月219立方米/秒,最小是1972年12月12立方米/秒,流速最大是8米/秒,最小是4.44米/秒。日平均含沙量最高是11.500千克/立方米,最少是977克/立方米。二河源長,積水面的森林復蓋面大,植被好,水的含沙量小,流量較穩,落差大,下游(兩水合點以上)河床比降是千分之24.4,是較理想的開發河流之一。

水利工程

國家以建成漁子溪一級電站投產,漁子溪二級電站等。二河兩岸山青水秀,氣候溫和,有極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棲息之地。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組成部份。

漁子溪電站閘壩(震前) 漁子溪電站閘壩(震前)
漁子溪電站閘壩(震後) 漁子溪電站閘壩(震後)

1971年10月1日零點,辛勤勞作的建設者們,終於可以歡笑了!

這一天, 紅衛發電廠一號機組投產發電,興奮的人們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儀式,水電部副部長張彬親臨現場剪彩。

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映電第一天”啊,映電老人談起這一天,那種沉醉,那種自豪抑或說得意的神情,非親歷者莫能體驗。

從此以後,映電就有了無數個令員工驕傲的“第一”——

1971年12月1日,二號機組投產。

1972年4月14日,紅衛發電廠正名為映秀灣發電廠。30日,三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1972年12月5日,座落在岷江支流——漁子溪河畔的漁子溪水電站首台機組併網發電。

1973年11月16日, 漁子溪電站第二台機組併網發電。

1974年12月24日, 漁子溪電站第三台機組併網發電。

1975年12月26日,漁子溪水電站第四台機組併網發電。

1986年5月13日,漁子溪二級電站第一台機組投產發電,四川省副省長馬麟在在慶典儀式上,宣布將漁子溪二級電站正式更名為耿達電站。

1986年11月20日, 耿達電站二號機組投產。

1987年8月30日, 耿達電站三號機組投產。

1987年12月21日,耿達電站四號機組併網發電。

雅礱江、岷江水系

雅礱江是中國四川省西部河流。為長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岷江發源於岷山,是匯入長江的重要支流之一。提示:參考資料少的詞條可用一兩句話進行描述,可不添加摘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