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硐

滿硐

滿硐,地名,位於嘉祥縣南部山區,境內大小頭16座。嘉祥、金鄉、巨野三縣交界處,面積40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是儒家四大聖賢之一——宗聖曾子的故里。2015年1月13日上午撤鄉建鎮。

歷史沿革

1958年建滿硐鄉,同年劃入金鄉縣,1962年恢復嘉祥縣成立滿硐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21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轄順河、滿硐北山、滿硐南山、楊樓、鷹咀劉、宋山、趙坊、郗莊、韓溝、唐莊前、唐莊後、阿城鋪、翟坊東、翟坊西、付莊、上吳、北吳、陳坡、梁莊、公莊、徐村、南武山西、南武山東村、南武山中村等26個村委會。建材業有開山析石、燒制石灰水泥。農業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宮文彩領導義軍,此地是發祥地和根據地。

2015年1月13日上午,在滿硐鄉政府門口舉行簡樸而隆重的“撤鄉建鎮”揭牌儀式

經濟

人傑地靈,資源豐富。轄區內大小山頭16座,石灰岩儲量18億立方米,是石雕、建築板材、水泥、化工的上等原料,已形成石子、石灰、石材、石雕四大建材系列產品。經過綜合治理,開採加工秩序規範,加工企業規模迅速膨脹、檔次不斷提升,並逐漸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日益成為帶動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的新亮點。

土壤肥沃,物阜民豐。3萬餘畝優質圓蔥、大蒜等蔬菜實行了無公害標準化種植生產,年產大蒜、圓蔥等綠色蔬菜10萬噸以上,通過全程質量監測,農產品不斷上檔次、上水平,其“宗聖牌”無公害蔬菜品牌已被國家工商局註冊,已形成除臭大蒜、烘乾脫水、食品添加、醫藥原料、蔬菜汗液5大系列產品,有力帶動了農業加工企業的崛起,形成區域化布局、規模發展、產業化經營的格局。

景區介紹

曾廟景區是滿硐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在“打響曾子文化、發展旅遊業”的總體思路的指導下,鄉黨委、政府以挖掘、弘揚曾子文化為重點以中國·嘉祥石雕藝術節活動為契機,不斷增加旅遊看點,豐富旅遊內涵,強化曾廟景區管理,搞好環境綜合治理,塑造了曾子故里新形象,為海內外來賓提供了一個文明、祥和、優美的環境。

榮譽

被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為“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被濟寧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業結構調整先進鄉鎮”、“特色農業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