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國軍隊

"軍政部(兵數:130人) 第1軍管區(兵數:12

簡介

滿洲國軍滿洲國武裝力量。成立於1932年,在1945年解散。成立時將“維持國內治安”、“國境周邊與河川警備”設為主要任務,主要是關東軍的後方支援部隊,多於戰鬥部隊。但在關東軍素質弱化後,日本面臨與蘇聯作戰時,滿洲國開始進行武裝。日本投降後,15萬滿洲帝國陸軍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成建制收編,另有部分成員加入國民革命軍。 因為中華民國政府及其後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不認可滿洲國的合法性,故滿洲國軍又被稱為偽滿軍偽滿洲國軍

軍制

指揮系統

制度上各軍(起初擁有6軍,之後擴充至11軍)之長為司令,警備司令官(陸軍)、艦隊司令官(海軍)皆直接受滿洲國執政(皇帝即位後即滿洲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指揮(溥儀和日本天皇一樣,擔任軍隊統帥之大元帥)。不過這只是制度上的規定,實際上滿洲國的軍事權力受關東軍支配,無論部隊變動、演習、裝備變更、人事升格等皆需經過關東軍之批准。

階級

滿洲國軍于軍官學校畢業後,以少尉任官。少尉滿2年後晉升為中尉、中尉滿2年晉升為上尉、上尉滿3年晉升為少校、少校滿3年晉升為中校、中校滿3年晉升為上校、上校任官4年後晉升為少將、少將滿3年晉升為中將、中將滿4年後晉升為上將。上將則為軍隊的最高位置,采終身職。 上將之上設定相當日本元帥府將軍府,並授予張景惠張海鵬於芷山吉興4人“將軍”之名譽稱號。

歷史

滿洲國軍創設時

根據1932年4月15日公布的陸海軍條令創設滿洲國軍,起初是將軍閥部隊與關東軍顧問編制而成。主要任務為“維持國內治安與國境周邊、河川警備。”(陸海軍條例第1條)。
而根據1932年9月15日締結的《日滿議定書》,滿洲國之國防由滿洲國與日本共同負責,以此承認關東軍之駐屯。此處的關東軍也就被宣稱為“作為滿洲國軍的關東軍支援部隊”。滿洲國的防衛工作實質上由日本軍隊擔任,使滿洲國成為傀儡政權
部隊構成
軍政部(兵數:130人) 於中央掌握軍政的部局。 洮遼警備軍(兵數:16,200人) 負責區域:通遼、奉平、昌圓、梨樹、懷德、雙山、遼源、開通、膽�、安廣、鎮東、洮安、洮南、秦來、突泉縣東部、景星縣西南部 (新京長春)西側、北至齊齊哈爾南側、南至奉天北側為管轄範圍。) 奉天省警備軍(兵數:17,153人) 負責區域:洮遼警備軍負責區域外的奉天省。 吉林省警備軍(兵數:44,692人) 負責區域:吉林省�龍江省警備軍(兵數:43,485人) 負責區域:洮遼警備軍負責區域以外的黑龍江省興安省警備軍(兵數:12,921人) 負責區域:興安省(於1932年4月滿洲國軍創設時尚未存在,同年9月才設定的樣子) 江防艦隊(兵數:392人) 負責區域:黑龍江烏蘇里江等國境河川以及渤海沿岸 以上部隊的數量為1932年9月時,根據當時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多田駿少將呈給陸軍省《滿洲國軍事顧問並軍事教官一�表外の件》。
日系軍官
滿洲國軍於創設時開始便雇用日本人做為顧問教官,此外部隊長等也有由日本軍轉籍的日系軍官(詳細請參照滿洲國軍軍事顧問列表)。
顧問中以1928年皇姑屯事件的主謀東宮鐵男上尉最為有名。

軍備擴大期

補充海軍兵力
配備四艘炮艦。詳細請參考滿洲國軍艦隊。
陸軍組織改革
將起初由軍閥部隊編成的軍隊重新訓練,並於1935年4月根據滿洲國行政區划進行陸軍再編成。
第1軍管區(兵數:12,321人) 第2軍管區(兵數:13,185人) 第3軍管區(兵數:13,938人) 第4軍管區(兵數:17,827人) 第5軍管區(兵數:9,294人) 興安東警備軍(兵數:929人) 興安西警備軍(兵數:858人) 興安南警備軍(兵數:1,052人) 興安北警備軍(兵數:656人) 江防艦隊(兵數:719人) 設立飛行隊
1937年設立飛行航空軍隊。詳細請參考滿洲國飛行隊。

中日戰爭開始後

中日戰爭轉變為全面戰爭後,日本將部隊投入山海關以南的戰場。原先“關東軍為中心的國防”的構想遭到挑戰,滿洲國軍將中心方針轉換為“自力更生的國防”。
制定國防法
於國內施行徵兵制,每年春天招集20萬名20歲至23歲的男性服3年兵役,參與軍事訓練、補充工兵、構築堡壘、以及輔助地方警察等工作,不適應軍職者則須進行3年的土木工程等勞役。

軍官學校

1939年於新京市(現長春市)設立陸軍軍官學校,負責訓練將領。除了滿人學生外,也擁有許多日系學生(亦包含處於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與朝鮮人),第一期入學生中擁有172名以上日系學生。 由於地理關係,校內擁有許多朝鮮學生,其中許多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入韓國軍隊。如後來成為韓國總統的朴正熙與歷任國會議長及國務總理等職的丁一權等,後來以政客身分活躍的人物。
另一方面,曾受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長期以來也不滿滿洲國軍人成為韓國軍隊的骨幹,甚至在韓國擁有政治影響力。 2005年8月29日日帝強占下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特別法的民族問題研究所與親日人名辭典編撰委員會發表親日人名辭典名簿中,共列入3090親日派分子,包括所有曾任滿洲國軍將校的朝鮮人。
白善燁韓國):1941年軍官學校畢業,二戰結束時為中尉官階。之後擔任韓國陸軍參謀總長上將朴正熙韓國):1940年4月進入軍官學校,1942年新京軍官學校第一名畢業,1942年10月前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57期)留學,1944年4月畢業,二戰結束時為中尉。後來任韓國總統。 另外由於當時滿洲極度缺乏醫師培訓機構(含滿州醫科大學在內),因此設立滿洲國軍醫學校。中學畢業生接受4年醫學教育後,便擔任軍醫少尉。

解放軍收編

由多民族構成的滿洲國軍身為傀儡國之軍隊,實質上受關東軍支配。對此感到不滿的軍人也相當多,諾門罕戰役時石蘭支隊步兵第14團第1營便發起叛變,蘇日戰爭時也有少量部隊投降蘇聯
1945年8月18日皇帝溥儀發表退位宣言,滿洲國滅亡,滿洲帝國陸軍也正式解散。滿洲帝國陸軍的高級指揮官主要由蘇聯俘獲後引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犯收容所管理。部隊主力15萬陸軍於國共內戰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成建制收編。另有部分成員加入國民革命軍滿洲帝國空軍和海軍,包括其骨幹日籍軍官則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並負責海軍和空軍的擴編。

參與過的戰役

1933年熱河省侵略戰
1937年1945年中日戰爭
1939年諾門罕戰役1
941年-1945年太平洋戰爭
1945年蘇日戰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