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古典文學詞牌名]

滿江紅[古典文學詞牌名]

滿江紅,著名中國文學作品之一。作者為岳飛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漢族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傳唱最廣的是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及“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更是經典。另外,蘇軾、辛棄疾等名家的《滿江紅》詞也非常著名。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後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欽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鬱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後片十句五平韻。

基本信息

作品名單

以“滿江紅”為詞牌的知名作品名單:

【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宋】柳永《滿江紅·暮雨初收》、《滿江紅·萬恨千愁》

【宋】蘇軾《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宋】張先《滿江紅·飄盡寒梅》

【宋】辛棄疾《滿江紅·賀王宣子產湖南寇》、《滿江紅·敲碎離愁》、《滿江紅·送湯朝美自便歸金壇》

【明】文徵明《滿江紅·拂拭殘碑》

【清】秋瑾《滿江紅·小住京華》

岳飛名作

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怒髮衝冠:原指憤怒得都把帽子頂起來了,形容憤怒至極。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

等閒: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在邯鄲磁縣境內。天闕:宮殿前的樓觀。

【譯文】

我怒髮衝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還沒有一雪。我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啊!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口。我滿懷壯志,發誓喝吃敵人的肉,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訊息。

【品評】

陳天麟書法《滿江紅》 陳天麟書法《滿江紅》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光照日月的傳世名作。紹興十年(1140),岳飛 揮師北伐,大破金兵於偃城。 進抵距汴京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後, 他對 部下說:“直抵黃龍(今吉林農安,金故都),與諸公痛飲耳。”這是以恢復為己任的岳飛的素志。此詞即抒發他掃蕩敵寇、還我河山的堅定意志 和必勝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絕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詞聲 情激越,氣勢磅礴。開篇五句破空而來,通過刻劃作者始而怒髮衝冠、繼 而仰天長嘯的情態,揭示了他憑欄遠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洶湧激盪的心 潮。接著,“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現了他蔑視功名,唯以報國為念的 高風亮節,下句則展現了披星戴月、轉戰南北的漫長征程,隱然有任重道 遠、不可稍懈的自勵之意。“莫等閒”二句既是激勵自已,也是鞭策部 下:珍惜時光,倍加奮勉,以早日實現匡復大業。耿耿之心,拳拳之意, 盡見於字裡行間。它和《漢樂府·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 悲”一樣,是被後人奉為箴銘的警策之句。下片進一步表現作者報仇雪恥、重整乾坤的壯志豪情。“靖康恥”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韻鏗鏘。 “何時滅”,用反詰句吐露其一腔民族義憤,語感強烈,力透字背。“駕長車”句表達自已踏破重重險關、直搗敵人巢穴的決心。“壯志”二句是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式的憤激之語,見出作者對不共戴天的敵寇的切齒痛恨。 結篇“待從頭”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復、江山一統之後, 再回京獻捷。全詞以雷貫火燃之筆一氣鏇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因而一向廣為傳誦,不斷激發起人們的愛國心與報國情。

近人余嘉錫先生 《四庫全書提要辯證·岳武穆遺文》考證出此詞為明人所作而託名於岳 飛。夏承燾先生進一步證成其說。但持異議者也不乏其人。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髮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乾,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淨,光景自佳,翻助鬱悶之懷,於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雲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雲月共賞。(此功名即勳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後,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於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凶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並非誇大其辭。“飢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乾,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於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牌格律

此調有仄韻平韻兩體。仄韻詞,宋人填最多,其體不一,今以柳詞為正體,其餘各以類列。《樂章集》注“仙呂調”,元高拭詞注“南呂調”。平韻詞只有姜詞一體,宋元人俱如此填。

雙調九十三字,前闋四仄韻,後句五仄韻,前闋五六句,後闋七八句要對仗。後闋三字四字也用對仗,此調例用入聲韻腳。具體如下:

通仄平平,通通仄、通平通仄(韻)。通通通、通平通仄,通平平仄(韻)。

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平平仄(韻)。仄通通、通仄仄平平,平平仄(韻)。

平通仄,平通仄(韻)。平通仄,平平仄(韻)。仄平平,仄仄通平平仄(韻)。

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平平仄(韻)。通通通、通仄仄平平,平平仄(韻)

格一

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¼●○○(句)½½●(豆)½○¼●(韻)½¼¼(豆)¼○½●(句)¼○○●(韻)¼●½○○●●(句)¼○½●○○●(韻)●½¼(豆)½●●○○(句)○○●(韻)

○½●(句)○¼●(韻)○¼●(句)○○●(韻)¼½½½¼(句)¼½○●(韻)½●½○○●●(句)½○¼●○○●(韻)½¼½(豆)¼●●○○(句)○○●(韻)

滿江紅--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

幾許漁人橫短艇,盡將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

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格二

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六仄韻。

○●○○(句)○○●(豆)●○○●(韻)○●●(豆)●○○●(句)●○○●(韻)●●○○○●●(韻)●○●●○○●(韻)●●○(豆)○●●○○(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韻)●○○●○○●(韻)●●○(豆)●●●○○(句)○○●(韻)

滿江紅--張元乾

春水連天,桃花浪、幾番風惡。雲乍起、遠山遮盡,晚風還作。

綠遍芳洲生杜若,楚帆帶雨煙中落。認向來、沙嘴共停橈,傷飄泊。

寒猶在,衾偏薄。腸欲斷,愁難著。倚蓬窗無寐,引杯孤酌。

寒食清明都過卻,可憐辜負年時約。想小樓、日日望孤舟,人如削。

格三

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六仄韻。

●●○○(句)●○●(豆)●○○●(韻)●○○(豆)○○○●(句)●○○●(韻)●●○○○●●(句)○○●●○○●(韻)●○○(豆)●●●○○(句)○○●(韻)

○●●(韻)○○●(韻)○●●(句)○○●(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滿江紅--戴復古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

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烈炬魚龍怒。卷江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

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旁、楊柳為誰青,搖金縷。

格四

雙調,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句)○●●(豆)●○○●(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滿江紅--呂渭老

燕拂危檣,斜日外、數峰凝碧。正暗潮生渚,暮風飄席。

初過南村沽酒市,連空十頃菱花白。想故人、輕箑障遊絲,聞遙笛。

魚與雁,通訊息。心與夢,空牽役。到如今相見,怎生休得。

斜抱琵琶傳密意,一襟新月橫空碧。問甚時、同做醉中仙,煙霞客。

格五

雙調,八十九字。前段七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句)○○●(豆)○○●●(韻)○○●(豆)●○○●(韻)○●●○○●●(句)○○○●○○●(韻)●●○(豆)●●●○○(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滿江紅--呂渭老

晚浴新涼,風蒲亂、松梢見月。庭陰靜、暮蟬啼歇。

螢繞井闌簾入燕,荷香蘭氣供搖箑。賴晚來、一雨洗游塵,無些熱。

心下事,峰重疊。人甚處,星明滅。想行雲應在,鳳凰城闕。

曾約佳期同菊蕊,當時共指燈花說。據眼前、何日是西風,吹涼葉。

格六

雙調,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句)○○●(豆)○○○●(韻)●●●(豆)○○○●(句)●○○●(韻)○●○○○●●(句)●○●●○○●(韻)●●○(豆)○●●○○(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豆)○○○●●(句)○○●●○○●(韻)●○○(豆)○●●○○(句)○○●(韻)

滿江紅--蘇軾

東武城南,新堤固、漣漪初溢。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

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試向江邊覓。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時畢。風雨外,無多日。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

君不見、蘭亭修脩禊事,當時座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格七

雙調,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句)○○●(豆)○○●●(韻)○●●(豆)○○●●(句)●○○●(韻)●●○○○●●(句)●○●●○○●(韻)●○○(豆)●●●○○(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滿江紅--趙鼎

慘結秋陰,西風送、絲絲雨濕。凝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

欲往鄉關何處是,水雲浩蕩連南北。但修眉、一抹有無中,遙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腸已斷,頭應白。空搔首興嘆,暮年離隔。

欲待忘憂除是酒,奈酒行欲盡愁無極。便挽將、江水入尊罍,澆胸臆。

格八

雙調,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句)●●●(豆)○○○●(韻)○●●(豆)●○○○●(句)●○○●(韻)●●●○○●●(句)○○●●○○●(韻)●○○(豆)●●●○○(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滿江紅--辛棄疾

點火櫻桃,照一架、酴醾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

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

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格九

雙調,九十七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六仄韻。

●●○○(句)○○●(豆)○○○●(韻)○●●(豆)●○○●(句)●○○●(韻)●●●(豆)●○○●●(韻)●○○(豆)●●○○●(韻)●●●(豆)○●●○○(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豆)○○○●●(韻)●●●(豆)●●○○●(韻)●●○(豆)○●●○●(句)○○●(韻)

滿江紅--柳永

萬恨千愁,將年少、衷腸牽繫。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滋味。

可惜許、枕前多少意。到如今、兩總無終始。獨自個、贏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傷感,消何計。空只恁,厭厭地。無人處思量,幾度垂淚。

不曾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抵死難拌棄。待到頭、終久問伊著,如何是。

格十

雙調,九十四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句)○○○●(句)○○○●(韻)●○○(豆)●○●●(句)●○●●(韻)●●○○○●●(句)●○○●○○●(韻)●●○(豆)●●●○○(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滿江紅--杜衍

無名無利,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酌,獨吟獨笑。

又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

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何時了。算簞瓢金玉,所爭多少。

一瞬光陰何足道,但思行樂常不早。待春來、攜酒殢東風,眠芳草。

格十一

雙調,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句)○○●(豆)○○○●(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滿江紅--葉夢得

雪後郊原,煙林外、梅花初坼。春欲半,猶自探春訊息。

一眼平蕪看不盡,夜來小雨摧新碧。笑去年、攜酒折花人,花應識。

蘭舟漾,城南陌。雲影淡,天容窄。繞風漪十頃,暖浮晴色。

恰是槎頭收犯釣處,坐中仍有江南客。問如何、兩槳下茹溪,吞雲澤。

格十二

雙調,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句)○○●(豆)○○○●(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韻)○●●(句)○○●(韻)●○○●●(句)●○○●(韻)○●●○○●●(句)○○●●○○●(韻)●○○(豆)○●●○○(句)○○●(韻)

滿江紅--葉夢得

一朵黃花,先催報、秋歸訊息。滿芳枝凝露,為誰裝飾。

便向尊前拌醉倒,古今同是東籬側。問何須、特地賦歸來,拋彭澤。

回首去年時節,開口笑,真難得。使君今那更,自成行客。

霜鬢不辭重插滿,他年此會何人憶。記多情、曾伴小闌乾,親攀摘。

格十三

雙調,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後段八句,七仄韻。

●●○○(句)○●●(豆)●○○●(韻)●○○(豆)○○○●(句)●○○●(韻)●●○○○●●(韻)●○●●○○●(韻)●●○○●●(句)○●○○●(韻)

○●●○○●(韻)○●○●○●(韻)○●○●(韻)●○○●(韻)○●○○○●●(韻)○○●●○○●(韻)●○○(豆)○○●(句)○●○○●(韻)

滿江紅--王之道

竹馬來迎,留不住、寸心如結。歷湖濱、須濡相望,近同吳越。

闕里風流今未滅,此行報政看期月。已驗永沂富有國,千古曾無別。

多謝潤沾枯轍,令我神思清發。新命歡浹,兩邦情愜。

明日西風帆卷席,高檣到處旌麾列。忽相思、吾當往,誰謂三山隔。

格十四

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後段十句,五平韻。

½●○○(句)¼¼●(豆)○¼●○(韻)○½●(豆)¼○½●(句)½●○○(韻)¼●○○○●●(句)½○½●●○○(韻)●¼○(豆)½●●○○(句)○●○(韻)

○½●(句)½○○(韻)¼½●(句)●○○(韻)●¼○½●(句)¼●○○(韻)½●½○○●●(句)¼○½●●○○(韻)●¼○(豆)½●●○○(句)○●○(韻)

滿江紅--姜夔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旌旗與、亂雲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應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江樓,簾影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