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灌

滿堂灌

滿堂灌(cramming education),指教師主觀地將眾多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而不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自覺性的。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基本信息

概念

滿堂灌教學滿堂灌教學
“滿堂灌”教學或全班教學就是wholeclassteaching,也被稱為"chalkandtalk"teaching。
是以老師為中心、由老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方式。
這種傳統教學方式是和時下流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相對的。

優缺點

缺點

滿堂灌滿堂灌教學
1、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課堂上教師單獨的表演,讓學生成為看客。擔負主要學習責任的主體沒有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同樣也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教學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參與交流活動。
2、課堂上教師不遺餘力的知識講解,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接收機器。扼殺了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和樂趣。老師要講,更要讓學生想學。
3、機械地接受知識,不利於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提高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師大量的知識板書,讓學生成為抄寫工。學生疲於記筆記,而忘記了對知識的思考。而上課更重要的不是記下了多少個知識點,而是要開動腦筋,去思考、去理解,把老師傳授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5、老師講解的大量知識,為了考察學生是否掌握,單純檢查知識點的考試,讓學生成為考試專業戶。其實純粹知識點的灌輸和考察,而學生沒有在自己心裡明白知識的真正內涵和價值,這些知識也就很難融入到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這樣學生就變成為了考試而學習知識。

優點

1、滿堂灌無形中否認了講授法所有的優點――難道那些深奧難懂,學生無論怎么努力也攻克不了的重點,難點問題,如寫作技藝、古典詩文、魯迅作品,教師少講或甚至不講,學生真的能從沙子堆里經過無數遍的淘洗而挖出黃金嗎?其實可疑得很。
2、要將這個“講”到落實處,要科學合理地看待教師的講,首先要解決該講與不該講之間的矛盾,才是教科研應弄清的事。除此之外,還應該剔除那些曾經把教師和科研人士誤導的、不切實際的、貌似成功的、人為的教學理念。
3、傳統有許多好的東西就是創新了一萬年也不要搞掉。傳統教學許多好的東西搞掉了都要來一個恢復,因為那些失落的才是永恆,而創新的部分,正探索的部分,卻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瞬間困惑。如五四運動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是因為文言文已成為阻礙民族文化繼續前進的障礙,把傳統否定之後,是否就已經實現了創新。

教育改革

改變過去教師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方式
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師主導地位的內涵,真正發揮教師主導地位的作用。要認真理解和轉變教師自己的“角色”,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要轉變觀念,甚至要大膽摒棄傳統、落後的“滿堂灌”教學法,真正體現教師教學活動中主導地位的內涵。
其次,要重新審視學生的主體位置,給學生創新的時間和空間。應該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職權”在教師的啟發下自學、自悟,從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再次,要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

教學交流

2014年11月18日,英媒稱,英國學校被要求重新採納曾在英國很流行的“滿堂灌”教學法,以重現該傳統方法在中國取得的成功。
據《每日郵報》周日報導,英國一名教育部高官呼籲本國國小回歸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法,以重現該方法在中國取得的成功。
由於上海小學生在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表現最優,60名最出色的上海數學老師被邀請到英國學校分享教學經驗,一些英國老師也乘飛機到上海來學習教學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