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行學說

滑行學說(Slidingtheory)從語言邏輯學上看,它是一個被動的術語。

滑行學說(Slidingtheory)從語言邏輯學上看,它是一個被動的術語。用在肌肉收縮上,作滑行現象解可以,表象嘛;但作為問題的實質,肌肉收縮的原理這種本質性的東西。滑行、爬行--被動、主動可能不在一字之差。

Huxley(1969)提倡了一套微絲滑行學說(slidingfilamenttheory),作為肌肉收縮原理的解釋。根據這套學說,肌肉收縮是由於肌動蛋白微絲(細絲)在肌球蛋白微絲(粗絲)之上滑行所致。在整個收縮的過程之中,肌球蛋白微絲和肌動蛋白微絲本身的長度則沒有改變。

微絲滑行的實際情況仍需等待進一步的闡釋,但相信肌球蛋白微絲的突起部分(稱作橫橋或交叉橋,crossbridges)與肌動蛋白微絲上的一些特殊位置形成了一種稱作肌動肌球蛋白(actomyosin)的複合蛋白,在ATP的作用之下,就能促使肌肉產生收縮的現象。

當肌肉收縮時,若肌動蛋白微絲向內滑行,使到Z線被拖拉向肌節中央而導致肌肉縮短了,這便稱作向心收縮(亦稱作同心收縮,concentriccontraction)。例如,進行引體向上(chin-up)動作時,當二頭肌(biceps)產生張力(收縮)並縮短,把身體向上提升時,就是正在進行向心收縮。反過來說,在引體向上的下降階段,肌動蛋白微絲向外滑行,使到肌節在受控制的情況下延長並回復至原來的長度時,就是正在進行離心收縮(eccentriccontraction)。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肌動蛋白微絲在肌肉收縮時並未有滑動,而且仍然保留在原來位置(例如:進行引體向上時,只把身體掛在橫桿上),這便稱作等長收縮(isometriccontraction)。

由於肌肉在放鬆的時候依然具有相當程度的彈性(muscletone),所以相信此時仍有一定數量的橫橋在不斷進行工作。根據Yu與Brenner(1989),即使肌肉在放鬆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有30%的橫橋正在執行任務。

ATP使肌肉收縮的原理好象是說,在ATP的作用下,使肌肉細胞的電位發生改變,並刺激肌球蛋白使它的形狀發生改變。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人也是電動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