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口

滄口

滄口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滄口之名,明代就有了。原名為“海滄”,意思是河海交匯之處。後來,“滄口水道”的繁衍,使這裡逐漸成了膠洲灣的一個貨運碼頭,滄口也是“海滄口”的簡稱。道光版《膠州志》載:“金家口、青島口海船按裝卸貨物抽取稅銀,盡征盡解無定額;倉口、沙子、登窯三小口裝花椒梨果同”,說明此時滄口的港航活動已比較正規。三盛樓的前身“新生園飯店”是由平度人張義進、王斗年在滄口的滄台路開設,後於1913年改稱現名,其寓意是“人氣盛、買賣盛、財源盛”,後搬到大馬路。

歷史沿革

道光版《膠州志》載:“金家口、青島口海船按裝卸貨物抽取稅銀,盡征盡解無定額;倉口、沙子、登窯三小口裝花椒梨果同”,說明此時滄口的港航活動已比較正規。嶗山道院和附近地區所需糧食從滄口碼頭上岸,通過大車(地排車)和獨輪車運往嶗山。嶗山特產也是經此裝運各地。1901年滄口火車站開通,水陸貨運從這裡周轉。坐船乘車這裡出入,滄口下街的碼頭處在鼎盛時期。

市井

隨著滄口下街的碼頭的繁榮,1921年大馬路應運而生(現四流中路)。解放前,滄口、東鎮、市里是有名的三大地方,孩子們為到過滄口而炫耀。大馬路兩旁的店鋪,直到現在也沒有大的變化,從國棉六廠路西邊自南向北,化工店,綢布店,萬香齋飯店,滄口交電,同仁堂藥鋪,奶站往南就是高精益診所,聽說還是日本時候建的。四流中路116號,是一個大院,青島解放後大家都叫它杜主任大院。因第一任街道主任杜大爺住此院而得名。解放前此院樓上住過日偽時期的漢奸特務。大院左右是成文堂文具店和祥運壽布莊。再往北海倫照相館,鐘錶店,百貨店,就到了三盛樓,為青島市“三大樓”(中山路的春和樓、台東的聚福樓、滄口的三盛樓)之一。三盛樓的前身“新生園飯店”是由平度人張義進、王斗年在滄口的滄台路開設,後於1913年改稱現名,其寓意是“人氣盛、買賣盛、財源盛”,後搬到大馬路。通往下街路口拐角又是一個中藥鋪。派出所照相館隔得很近旁邊還有竹器店和交通隊。對面是22中學,是青島3中的前身,始建於1945年,原名為“青島滄口中學”,是當時僅有的三所公立中學之一,1951年增設高中部,1956年遷出四流中路。

往南是滄口郵局,至今還是原來的面目。第一樓澡溏也很有名氣,一般人平常也難以光顧,到澡溏洗澡,脫得光光的,店員把衣服拴繩子上拉到屋頂,成了老人永恆的記憶。華一茶莊,新民理髮店同盛和帽店滿口福飯店,嶗山號食品店,三八食品店,拍賣行都在馬路的東邊,回想起當年滄口,很有感慨,曾經也繁華過,留下的只是共同的童年往事。

附近交通

滄口滄口

振華路西站:22、23、305

滄台路:23路環線; 24路; 112路; 113路; 118路; 120路; 207路環線; 908路

興華路:10路環線; 22路; 23路環線; 207路環線; 233路; 305路; 908路

永平路:7路; 24路; 115路區間; 128路; 233路; 302路; 364專

安國路:233路; 313路

邢台路:117路; 233路; 313路

邢台路小區:233

3中:7路; 24路; 29路; 101路; 112路; 115路區間; 116路; 117路; 121路環線; 130路; 233路; 302路; 313路; 364專; 636路

滄口體育場:7路; 24路; 29路; 101路; 112路; 113路; 115路區間; 116路; 117路; 121路環線; 302路; 313路; 364專; 636路

興華苑:10路環線; 22路; 24路; 112路; 113路; 118路; 120路; 305路; 908路

振華路:7路; 24路; 302路; 326路; 365路; 373路專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