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江

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和靈川縣交界處,位於興安縣西南部、靈川縣中北部,通常是指溶江鎮,也較多指大溶江、溶江村,特殊情況下還指小溶江。

一、溶江鎮

(一)、概況

全鎮轄1個街委會和17個行政村,即溶江鎮街道居委會、一甲村、廖家村、蓮塘村、車田村、千家村、五甲村、半圩村、富江村、司門村、龍源村、茶源村、中洞村、永安村、新文村、佑安村、塔邊村坪寨村,共有256個自然村。總面積460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6.3萬畝。全鎮總人口5.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000人。盛產葡萄、竹木,有“華南吐魯番”之美譽。2010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9.9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23元。溶江鎮是全國星火計畫農村現代化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重點鎮、廣西重點鎮、廣西小康示範鎮、廣西特色農業十大強鎮、廣西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鎮、桂林百里生態小康文明長廊建設試點鎮。
溶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溫適宜,雨量充沛,鎮內河流縱橫,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溶江鎮葡萄種植面積達7萬畝,是華南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全鎮的毛竹種植面積16萬畝,年產量1000萬條。邊遠的金石山區羅漢果種植達2300畝。大力發展養豬業,是桂北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
溶江工業發展迅猛,初步形成以食品、建材、竹木加工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桂林三花宏興酒業、桂林溶江三花酒業、大溶江酒廠等酒業的檔次和規模不斷提高擴大,溶江鎮作為廣西的白酒基地初具雛形。罐頭食品、竹木製品遠銷日本、東南亞,是廣西輕工產品出口基地之一。
城鄉建設充分利用好全國重點鎮、全區小康示範鎮等政策優勢,不斷完善鎮區功能,拉大城區面積,增強輻射功能。近年來溶江鎮財政投資80多萬元,對鎮區街道實行亮化,投入150多萬元對供水系統進行改擴建,投資380萬元修建了休閒廣場,投資68萬元改擴建了環鎮公路。此外,先後共投入資金500多萬元,新建8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以開展鄉村生態游為主題,利用好葡萄、毛竹的資源優勢,整合灕江防洪補水工程水庫的建設,以及摩天嶺、月光洞峽谷、秦城遺址、紅軍堂、紅軍橋等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在興安的南大門,打造出一道亮麗的旅遊新風景。
溶江鎮已成為一個既有歷史文化底蘊,又融生態農業、工業發展、旅遊開發於一體的現代文明重鎮。

(二)、著名景點

1、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灕江源區三大生態水庫) 長期以來,桂林的乾旱、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嚴重製約了桂林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據專家介紹,灕江屬雨源型河流,在季風氣候影響下,每年3至8月為汛期,降雨頻繁;當年9月至第二年2月,為枯水期,灕江又貫穿桂林市中心,灕江漲水,市區低洼地帶就出現內澇。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在灕江上游建設一個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調控系統。經過多年的反覆論證,確定選擇灕江上游小溶江、川江、斧子口作為整個系統工程的三個子工程。
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是在灕江上游幹流及其支流上修建斧子口、小溶江及川江三座水利樞紐工程,以桂林市防洪以及灕江補水為主,結合發電、灌溉、生態旅遊等綜合利用。工程總庫容4.67億立方米,其中設定防洪庫容1.952億立方米,可調配水量2.53億立方米,工程估算投資40.47億元。工程建成後與青獅潭水庫和桂林市城市堤防工程聯合運用,將成為桂林市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灕江生態補水的重要水源工程,可使桂林市的防洪能力從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徹底扭轉洪災頻發的局面。同時,三座工程攔蓄雨洪資源,通過聯合調度,每年枯水期可向灕江補水4.3億多立方米,保證灕江生態環境用水和遊覽通航流量60立方米/秒的要求,使灕江生態環境和景觀環境徹底改善;保護城市人口72.5萬人,農村人口140萬人和31萬畝耕地免受洪災;可每天向城市供水70萬噸,滿足桂林市發展新城區的用水需求;可為1.86萬畝耕地提供灌溉水源,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可新增裝機容量3.88萬千瓦,增加工程的綜合效益;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削減灕江下游和桂江洪峰,對陽朔、平樂、昭平、梧州等城市的防洪起到積極作用。
三座水庫建設征地移民安置工程總用地面積3.7萬畝,其中水庫淹沒土地2.97萬畝,淹沒房屋面積44.66萬平方米,需搬遷人口7578人,主要分布在興安、靈川兩縣。工程總投資40.47億元,征地移民安置補償總額達26.98億元,其中征地移民安置補償投資占工程總投資的67%。26.98億元將用於水庫移民的征地補償、生產生活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移民教育、後期扶持等方面。市水庫移民工作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三座水庫建設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將長期持續下去,甚至可能持續10年或20年之久。
三座水庫建設牽涉面廣,面臨資金籌措難、移民安置難等各種問題,建設周期長,開工啟動儀式頻繁。從2004年11月24日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小溶江水利樞紐前期工程開工儀式在桂林市興安縣小溶江水利樞紐施工現場舉行後至今,還先後有:2007年11月24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24日正式啟動,該工程由斧子口水庫、小溶江水庫、川江水庫3個工程組成;2008年12月7日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在廣西興安縣開工。工程包括斧子口、川江和小溶江三個水庫,總庫容合計4.67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1.952億立方米;2009年6月16日上午,桂林灕江水利樞紐工程之一的川江水庫正式開工興建,這標誌著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建設進入主體施工階段;2009年11月21日作為灕江水利樞紐工程之一的小溶江水庫舉行盛大開工儀式,標誌著小溶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進入主體施工階段;2010年12月30日桂林灕江補水及防洪樞紐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斧子口水利樞紐附屬工程,在灕江上遊興安縣華鄉開工。 
(1)、小溶江水利樞紐工程(水庫)
小溶江水利樞紐位於灕江上遊興安縣溶江鎮和靈川縣三街鎮境內,壩址在小溶江下游峽谷出口黃茅嶺村附近,距桂林市38公里。庫區範圍為溶江鎮(原金石鄉硯田村以下河道,正常蓄水位時水面面積約6.6平方公里,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60平方公里。該工程結合灕江生態環境和景觀環境補水、供水、發電等綜合利用,是解決桂林市防洪、生活用水和灕江旅遊用水、生態環境用水的一項重大水利項目。工程由攔河壩、泄水建築物、引水建築物及發電引水系統等組成,屬大(2)型水庫,工程等別為Ⅱ等。主要水工建築物包括攔河壩、導流洞、電站廠房、升壓站以及附屬建築物。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90.5m。水庫死水位221m、正常蓄水位267m、設計洪水位268m、校核洪水位270.5m,多年平均來水量5.0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5.90億立方米/秒,水庫總庫容1.63億立方米,預留防洪庫容0.642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39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1.66萬kW,相應多年平均發電量6477萬kW·h,裝機年利用小時數3238h,電站額定水頭為67m,額定流量為34立方米/秒。工程建成後,每年平均將向灕江補水9435萬立方米,到達灕江的有效水量達到7548萬立方米。小溶江水利樞紐工程概算總投資為123128.96萬元,其中樞紐工程投資49322.39萬元,水庫淹沒、工程用地及移民部分補償投資73806.57萬元。
(2)、川江水利樞紐工程(水庫)
川江水利樞紐位於灕江上遊興安縣溶江鎮和華江鄉境內,壩址位於灕江支流的川江下游峽谷出口司門前村上游4公里處,距斧子口水利樞紐工程壩址約5公里,距桂林市60公里,壩址以上集水面積127平方公里。庫區範圍為華江鄉洞上村委所在地以下河道,正常蓄水位時水面面積約5平方公里。是一座以城市防洪和灕江生態環境補水為主、結合發電、灌溉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建成後,在枯水季節可向灕江補水逾4000萬立方米,到達桂林市的有效補水量3500餘萬立方米。水庫正常蓄水位274m,補水死水位230m,發電死水位244m,汛限水位263.3m,防洪高水位275m,水庫總庫容0.98億立方米,有效庫容0.90億立方米,預留防洪庫容0.42億立方米。樞紐主要建築物有攔河壩、溢洪道、引水隧洞和電站廠房。初步設計階段概算總投資8.96億元。
(3)、斧子口水利樞紐工程(水庫)
斧子口水利樞紐位於灕江上遊興安縣溶江鎮和華江鄉境內,壩址位於灕江幹流六洞河出口司門前村上游4.6公里處,距桂林市57公里。庫區範圍為華江瑤族鄉政府所在地以下河道,正常蓄水位時水面面積約8.5平方公里,壩址以上集水面積分別為325平方公里。斧子口水利樞紐是灕江補水樞紐中容量最大、工程量最大的工程,是一座以城市防洪及灕江生態環境補水為主、結合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斧子口水利樞紐水庫正常蓄水位為267m,總庫容2.06億立方米,屬大(2)型水庫,工程等別為Ⅱ等。主要水工建物包括攔河壩、導流洞、電站廠房、升壓站以及附屬建築物。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81.6m。攔河壩、泄水建築物按2級建築物設計。樞紐主要建築物有攔河壩、溢洪道、引水隧洞和壩後電站(裝機規模為1.5萬千瓦),初步設計評審投資概算19.2億元。工程建成後,將向灕江補水多年平均出庫水量11094萬立方米,到達桂林市區的有效補水量8320萬立方米;可新增裝機容量1.5萬千瓦。

2、夢裡水鄉休閒度假山莊

桂林市夢裡水鄉休閒度假山莊位於興安縣溶江鎮北面的靈河河畔,距桂林市區40公里的322國道邊,是興安、全洲、灌陽、資源的必經之地,它與“全國十大魅力名鎮”興安鎮一脈相連,秉承了靈渠的美麗風光。 桂林市夢裡水鄉休閒度假山莊四面群山環繞,靈河繞其背而過,靈河是連通靈渠匯入灕江的渠道,為靈渠之南渠,由人工挖掘而成,距今已二千多年,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運河,河道上至盡還保存著古時蓄水通航的陡門,沿岸有秦城遺址和被譽為靈渠軍屯文化活化石的季家屋場,以及漢代的數百座古墓,傳說楊門女將楊八姐就葬於此,是桂林米粉的發源地。河岸兩側柳樹成行,翠竹妖嬈,首尾相連,交相輝映,好似一條遊動的青龍,使水鄉充滿神韻。水鄉周圍有沙梨、葡萄、柑橘、獼猴桃等果園,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情醉遊人,果園旁還有魚塘,可滿足遊客垂釣之樂。水鄉對岸柳樹為樁,翠竹為籬笆渾然天成,圍起了一方數十畝的天然牧場,再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致,是水鄉一道亮麗景觀。 水鄉外美麗的田園、荷鋤的老農、古老的筒車、悠閒的水牛,構成了一幅絕妙的田園山水畫。水鄉內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楊柳依依,枕河人家,處處皆似園林,宛如夢中的江南水鄉,夢裡水鄉也由此得名。 目前,桂林市夢裡水鄉休閒度假山莊開發的旅遊項目有:古運河漂游、天門山峽谷探幽、垂釣、騮馬、賽車、滑索、摘果菜、燒烤、天然泳池、天然沐浴、農具識趣、野炊宿營等,遊人至此,各取所需,其樂無窮。 桂林市夢裡水鄉休閒度假山莊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具特色的旅遊項目,一經推出,便受到廣大遊客的喜愛,並被評為“桂林市旅遊局推薦農家樂”;2007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3、月光洞峽谷

月光洞峽谷位於興安縣溶江鎮東山下的月光洞水庫上游,距桂林約50公里,整條峽谷山清水秀,深潭連連,是驢友夏日溯溪地好去處。該峽谷是繼長灘,龍虎峽,龍潭峽(貓兒山下)之後,擠身桂林四大風光秀麗峽谷之列。峽谷里分布著大大小小紫色的岩石,清澈的溪水從紫色的石頭上滑過,清新的風從峽谷吹過,泛起漣漪。整條峽谷在紫色岩石的泛光下,讓人聯想到一種陰柔之美——紫色的月光。

4、摩天嶺

摩天嶺位於興安縣,北距縣城直線距離約14公里,西距溶江鎮直線距離約7公里,海拔1078米。摩天嶺四處高聳入雲的山峰與斧劈刀削的峽谷,構成了這裡驚心動魄的自然景觀。峽谷內水源充足,植被茂密,山林景色秀麗,適宜的季節來此,大小瀑布和各色的水潭,遍布山谷。在海拔800米以上,分布著在廣西難得一見的高山草甸。因未發展為景區,所以這裡依然保持著天然景觀的純淨和秀麗。摩天嶺既適合徒步穿越又可溯溪,線路豐富多樣且有一定的難度,對於喜歡自然景觀和挑戰自己的驢子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徒步穿越的線路之一是從長邱坪進,沿峽谷一直走到溶江鎮,全程約需12個小時,被入選為山水桂林十大經典徒步線路第三名。

二、溶江村

溶江村委,位於靈川縣中北部與興安縣溶江鎮交界,屬靈川縣三街鎮管轄,亦稱溶江河。

三、大溶江

1、指河名——大溶江,灕江幹流。

灕江源於貓兒山東北的老山界南麓,上游段稱烏龜江,塘坊邊以下稱集義河,至千家寺稱六洞河,司門前以下稱大溶江,至溶江鎮老水街匯古運河靈渠後名灕江。
烏龜江自北向南流,至東嶺西納南灣江,至塘坊邊西納砂木江後名集義河。至橋頭寨東納黑洞江,至千家寺有龍塘江和白岩江自西匯入後名六洞河,至升坪華江自東匯入,至司門前東有黃柏江西有川江先後匯入後名大溶江。至老水街與古靈渠相匯後名灕江,至大埠頭後小溶江自西匯入。大溶江水文站測得多年平均流量為35.6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深為1401.8m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1.6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為182.64m,多年平均最高水位為187.44m,多年平均最大流量為137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小流量為3.0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含沙率為0.166kg/t,多年平均流失量為20.58萬t。

2、指地名——溶江鎮

位於興安縣西南部與靈川縣三街鎮交界。

四、小溶江

1、指河名——小溶江,是灕江一級支流

發源於資源縣兩水鄉塘洞村南越城嶺西南麓戴雲山東南的大坳。自北向南流,經白竹江,折向西流,至雙江口以東1km進入興安縣境,經羅江至兩渡橋,西納產江後折向南流。至觀里有滄江、大烏石江先後從西、東兩側注入。至中洞,有上松江、粟家江先後從東西兩側注入。至座石岩有楊柳江自東注入。至大碧江口,西有大碧江、東有古樓江分別注入。至塔邊和松江口有小黃江和松江自西側分別注入。至白魚峰,入靈川縣境,經小河竹至山門口,重入興安縣境,進入開闊地帶,經田洞至大埠頭注入灕江。源地高程1656m,河口高程175m,河長49.0km,流域面積262.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2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4.18億立方米,含沙率0.15‰,平均年流失量7.07萬t。其主要支流有產江、大烏石江、上松江、粟家江、楊柳江、小黃江等,其中源於貓兒山的支流有產江,河長6.5km,流域面積27.5平方公里;大烏石江,河長8.1km,流域面積11.6平方公里;上松江,河長6.0km,流域面積11.0平方公里;楊柳江,河長6.2km,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

2、指地名——小溶江自然村

位於靈川縣中北部與興安縣溶江鎮交界處,屬靈川縣三街鎮溶流村委會管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