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火焰

溫柔的火焰

《溫柔的火焰》是由一個因興趣而習詩,因愛而寫詩的人的所作。全篇共125首詩,以生活與自然為題材,將詩融入自然,將生活寫進詩。詩中有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關愛。通過詩了解生活辛酸苦樂,在詩中來感受自然的靜謐。每首詩都有自己特有的韻味,每一處描寫都有自己的背後含義。全篇像火焰一樣燃燒著,散發能量,但卻沒有一絲炙熱的感覺,只有溫柔與安逸。在溫柔的火焰里體驗生活,感受自然。 本書由團結出版社發行,北京博仲興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新華出書網出品。文章將生活寫入詩中,用詩去來品味生活。

序言

我是因為興趣而習詩的。想必多數喜詩、習詩的人都是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過,有的因喜好而寫,亦不缺少天分,韌性地堅守,成了著名詩人;有的只是耕耘,偶爾發表,不為什麼,喜歡了就是;有的因少了韌性,或是諸如語境跟不上,等等,而力不從心;有的途中因了什麼更大的誘惑被吸引了去;有的則純粹是為了欣賞,陶冶性情,給心靈加一點餐……

而人在事中往往著迷,有了詩癮的人,一般又難以去癮。這就涉及,詩是個什麼,總會讓少部分人著迷的問題。讀者對詩的感受不同,自有自己的定義,且教科書上有多種解釋。

我小時候的概念里,詩是母親哼的兒歌及民間的謠曲;是普希金《金魚和漁夫》詩里迷人的故事;是時代的尖兵,那些鏗鏘、打油、上口、分行的句子。總之,覺著特別過癮。到了中學階段,即嘗試著也那么打油、鏗鏘、順口溜地來上幾句。

成人了,刨過地球、操過畫筆,之後溫習功課,在工作之餘入了大學門,因喜詩的緣故,特意選了中文系。這樣自學海里一路游來,學到知羞處,才發現,詩其實不是好侍弄的東西。然,讀詩、習詩已成癮,且在間隙歪打正著,讓自個的幾首做了敲門磚,改行做了記者、編輯。

於是知道,寫詩其實是釀酒……詩是小眾的代名詞,當不得飯來養活自己。因此,幾十年前,偶爾發表詩作,偶爾獲獎,偶爾被人稱道,就沒當過目的(目前更是如此)。好了,只是因為興趣的緣故,只是因為能夠餵養我精神的緣故。因而錄入本集中的作品,少了些做作和功利,自以為,還是更多地呈現了詩境、詩思、詩趣,語言的美和嚴謹……當然,品質一定參差不齊,想想,幾十年習詩下來,一些詩,刻有那個時代的印記和局限,激情中合著稚嫩,等等;而有些,特別是近幾年的,激情不足,理性有餘。

好在本人一直以來認為,寫詩與讀詩,是一種特殊的邂逅繆斯的過程!因此,一直本著要與時俱進、貼著大地的脈率而寫,以納百川的氣量而寫,以播撒真善美的種子而寫,為語言的結晶而寫,本著靈性、高貴又曉暢直白的氣韻而寫,以悅己而後悅人的規律而寫,能夠令人記住一首或者一句而寫……

因此自信,如果是技藝精湛的詩、真情自然流露出來的詩、能夠達至事物本質的詩(雖然甚少),還是能夠令讀者喜歡和品味的。

本不想弄序。想讀者吃雞蛋就好,何必要追溯是哪只雞下的呢?錢鍾書先生的意思合著吾意。可臨了,又想那古人云:文章千古事……而靜心擬就此篇,是為序。

夏晝

2015年10月20日西安

目錄

CONTENTS

卷之一:溫暖的火焰

002/燭火

004/春天

005/故鄉的鳥巢

006/一頂草帽

007/溫暖的火焰

008/鳥巢

009/花園

010/愛你

012/在那寒風吹進峽谷的早上

013/那一刻

015/夜

016/周莊

017/鄉民與鳥巢

018/雨濛濛

020/期盼的愛

021/小朋友

卷之二:走上山岡

024/大碗酒

026/聽歌

028/走上山岡

029/老月亮

031/入疆

032/王師傅

033/一個夢想

035/在遙遠的工地想家

036/流浪的雲

038/在彎彎的山道上

039/他們

041/老金

043/悼X·F老弟

卷之三:岩畫

046/北方的山河

048/偶遇屈原

049/蘇武牧羊

050/張騫

052/項羽,那一年天天鴻門宴

054/武則天

058/陸游

060/古代速寫

062/盆子

063/中山先生

065/與文人聊天

066/在這塊土地上

067/讀保爾

069/唱搖滾的兄弟

072/墓碑

073/祈福

075/游孔林

077/岩畫

卷之四:天空

080/跑道上的人

081/三哥

082/壁虎之死

084/落雪

085/在塵世里

086/有一種力量

087/靈魂是個什麼樣的精靈

088/池塘的魚

089/天空

090/村莊

091/陝北即景

092/在雪天

093/京巴素描

095/悠閒的馬群

097/草原偶得

098/羊

099/還是那片草原,那些馬

101/冬天裡的一棵樹

102/在東方

103/煙霧

卷之五:鄉間紀事

106/初春

107/一隻母羊

109/那晚,我做了一次惡人

111/就是沒養雞

112/拉煤的火車

113/她

114/呂小雨的父親

118/心中的光芒

卷之六:裊裊的青煙

120/到唐朝去

121/聽《二泉映月》

122/雨

123/釣魚

124/無拘無束的童年多么短暫

126/給媽媽

127/風中的花盆

129/感覺的風

130/古城向晚

131/裊裊的輕煙

133/清明祭父

134/清明偶得

135/送鮮奶的人

136/一棵年長的樹

137/望月

138/月亮

卷之七:聽聲

140/聽聲

142/歲月的口吻

144/似水流年

146/許多年之後

147/進山的路

148/海

149/有一種聲音

150/因為懷疑

152/釣魚的朋友

153/獨坐南山

155/同樣的日子

156/自嘲

157/自然的事

159/給一個動了手術的朋友

160/夫妻

161/心態

卷之八:青果

164/自由

165/懷念

166/空中

167/小時候

168/龍珠軼事

169/麻雀

170/母雞

171/在山林中

172/海·天·海鷗

173/月亮姑娘

174/檯燈

175/太陽

176/與眾不同的風景見得太少

177/貓

178/與你相遇

179/捂住眼睛

180/故屋

181/待嫁的女兒(仿古調)

附錄

183/潛心在生活的空隙捕捉詩意

附錄

潛心在生活的空隙捕捉詩意

——讀夏晝詩集《溫柔的火焰》 遠洲

夏晝要出詩集了,可喜可賀!我和他,上世紀90年代初作為陝西學員,一起走進北京魯迅文學院參加詩刊社舉辦的全國青年詩歌刊授學院講習班,後來又都從事報刊編輯工作,多有往來。對於詩,在新浪部落格上也常有互動。因此少了客套,可以順藤摸瓜了。

夏晝性格沉靜內向、外冷內熱,所以他的詩多屬情感內斂型的。他的詩有對生命的覺悟,有對人生經歷的體驗,有對築路人的謳歌,有對滄桑歷史的感喟,也有對大自然的敬畏,對鄉間的回憶,以及生活中的些微哲理、情趣、轉瞬即逝的美。他說他是因為興趣而習詩的,注重“詩境、詩思、詩趣、語言的美和嚴謹……”我很認同他的說法,他的文本已經印證了他寫詩的態度和審美觀。他是潛心在生活的空隙捕捉詩意的人,詩行里很少見到強力而為留下的痕跡,所以讀來自然、乾淨、沉靜、含蓄、空靈、耐品,容易將人引入詩的意境和氛圍,使人從內心產生溫暖。我尤其喜歡他的一些短詩,有張力,耐咀嚼,陶冶性情。這些詩既有意象寫作,也有口語化寫作。

“一覺醒來,看窗外的陽光照耀著雪/晃動的雪,漸漸地成為/溫暖的火焰//在大地上,她是我夢中的情人/在我醒來的時候翩翩起舞/並且優雅地與我作別”(《溫柔的火焰》),在冬天的早晨,醒來的人見到窗外的雪,心裡大都會驚喜這突如其來的天使,詩人更是得到了靈感,陽光照在璀璨的雪面上,會產生無數細若遊絲晃動的氣息,這一自然現象在他的感覺里像火焰在燃燒。雪是冷物,但這冷物此時此刻也在燃燒,溫暖的一幕在心中升起,使他想起夢中的情人,純潔、優雅。這短暫的一瞬,是夢中的真實,還是現實生活的虛幻,盡可由讀者去玩味。把詩寫美,是詩人的天職,夏晝的詩集裡有很多唯美的詩,如《燭火》、《一頂草帽》、《花園》、《聽歌》等。在燈紅酒綠的現代,那搖搖曳曳的燭火可能早已在很多人的腦海中熄滅了,而詩人把它卻牢固地映印於心,不期在某個夜晚將它作為精神力量點燃:“比如今夜/在我的心中/就有個空虛的長夜/和長夜裡的風,來襲/讓我在那樣多溫暖、激勵/堅韌、抵禦、抗擊、舍己,等等/精神偶像的長廊中,佇列里/唯獨想起了它”(《燭火》),這裡的溫暖、激勵、堅韌、抵禦、抗擊、舍己,我相信是指過往那些為人類崇高事業而前赴後繼的先驅者、勞動者,他們對作者產生過深刻影響,作為光明的象徵,在漆黑的夜晚,燭火就是人們尋覓真理的信號,人生在世,信仰就是前行的燈,就像長夜裡的燭火,它能在迷茫時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他的《花園》有種憐香惜玉的美:“我們一起走進花園,看花/再看一看彼此/被時光,打磨的痕跡//——那約定的/即將到來的一幕,可以想見”,用假設的手法設定一起看花的時間地點和情景,拋出懸念,看花,看人,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可內心又流露出矛盾糾結,為了留住約定人年輕時美如花容的印象,“其實,我是多么希望/那一天,在花園的門前/你的身影沒有出現/只有當年……在我心裡/你那,如花的容顏”,這一心理也迎合著古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感嘆,而時間是一把刀,美既是永恆的也是易逝的,這應是一個美學範疇。詩人在平靜的獨白中,也夾雜著一絲哀嘆,其浪漫情懷就是要把約定人的美永遠地留在心中。如果這首詩只寫一起約定去看花,而沒有那種怕失去美的矛盾心理,也許就不叫詩了。

再看他的《聽歌》,這首詩2007年曾在中央電視台“散文與詩歌”欄目播出,歌手韓紅的《天路》高亢洪亮,歌頌築路大軍建成了一條“天路”,歌頌青藏高原美麗的風光,聽眾會從這首歌中獲得不同的享受。作為《鐵路建設報》的記者,作者經常深入到一線採訪,對築路人的工作艱辛感同身受。“我聽著《天路》/總能想像出青藏/偉岸的高度/一種孤寂已久的/忽然的傾訴”那悠揚飄蕩的旋律使他震驚,不由想起了“在高高的海拔上/挪步”的“在天路上築路的兄弟”,此刻,每一個音符都是明亮的,如高原上“閃著靈光的清澈河流”。但詩人的心情卻難以平復,那些築路的兄弟們“像烈日下的犬/在風沙雪野里喘息/使熟悉的勞作變得笨拙”以及“陽光下紫銅色的皮膚/映著那條天路/像鷹划過的影子”的勞動場景,也伴隨著歌聲深深地觸動了詩人的心靈。這裡沒有概念化的正面歌頌,而是隨著歌聲的旋律產生出聯想,委婉地表達了對築路人的崇敬之情。由聽覺到視覺再到感覺幻覺的相互轉換融合,使這首詩有了一定的時空感和厚度,產生了超出歌聲之外的詩意的藝術效果,是一首很有質感的詩。

在寫築路人的詩中,有很多詩寫得相當感人,如《王師傅》、《老金》、《一個夢想》、《大碗酒》、《老月亮》等。就要退休的王師傅,在戈壁灘巡夜突發心梗,工友們抬著王師傅:“風照例吹來/這一次,老王要巡上很長時間”,讀來悲壯。《老金》一詩,寫其在退休歡送會上表達的一生有兩個遺憾(一沒有當過領導,二沒有過一個情人)“全場的人都笑了/可是老金沒笑/認真的樣子/就像平時/面對著稿件”,一個讓人敬重、兢兢業業工作的老金,生動地躍然紙上,笑聲里讓人感慨。好詩一定是與真切和人間煙火有著緊密關係的,好詩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反映了生活生存的本質,反映了人的基本屬性與現實之間發生的尖銳矛盾,以及克服這種矛盾,心理產生的糾結、掙扎、無奈的情緒。再來讀一首《一個夢想》,這是一個年輕的築路工作者的自白:“我有一個家了/我的妻子不很漂亮,卻很溫柔/那天陽光多么燦爛/你看它,是為我有了一個家/燦爛的/你看它,為我們祝福的樣子//這是一個夢想/我揣在懷裡,四處漂泊/隨便找個地方展開,品味/心裡就很踏實//現在,雖然我沒有那個家/雖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她為我而存在/有一天為愛/而默認我漂泊的生涯/她要經受無數次離別/會使我內疚/她要積蓄太多的思念/會讓我流淚/這樣,我們就扯平了/一樣的簡單和複雜/一樣的歡樂和痛苦//這是一個夢想/我揣在懷裡/雖然我沒有那個家/雖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把夢寫成現實,再用這個現實安慰自己,以達到現實與夢想的平衡,打發在野外工作的時間。這首詩讓人讀過之後感到五味雜陳,深深的遺憾在心底攪動,築路工作者的愛情活在夢想里,活在自我安慰中。讀到此,除了心酸,就是讓人緘默的思緒。築路人為了祖國建設,長年累月在野外從事著極其艱苦的勞作,犧牲了家庭和愛情,甚至犧牲了生命,這樣的奉獻精神,非常值得詩人去挖掘,喚醒社會尊重他們,關愛他們。雖然詩不是用來解決現實問題的,但詩可以從情感層面予以同情感染關照。

夏晝的詩題材涉獵較多,這與他記者的工作活動範圍大、視野廣闊有關,加之他寫了幾十年才整理出一本詩集,內容也就豐厚了。但不管寫什麼,他的詩有一種明顯的精神指向——正直、善良、理想、堅韌、豁達。他寫《讀保爾》:“保爾握著我的手說/時間真的吝嗇,人還要在/時間裡度過。”使人想起奧斯特洛夫斯基那段關於人生應該怎樣度過的名言。在《唱搖滾的兄弟》一詩中,一個格瓦拉(前古巴革命的領袖之一,阿根廷人)的崇拜者,一個要在自己一生實現做一個自由的精神貴族的李曉明,為自己追求的搖滾樂而活著,他活得也許很艱難,也許不為他人(甚至親人們)理解,但他是為自己的理想活著。“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妨礙格瓦拉/繼續往前走/距享樂越來越遠/離心愿越來越近/在夢裡嘗一嘗多彩的生活……”,人生的活法有多種多樣,怎樣活著有時取決於自己的選擇,這種選擇應該是有意義的選擇。唱搖滾的兄弟李曉明與格瓦拉像是同類人,在普通人之間與普通人之外行走著,他的精神信仰在當代這個物質化的現實社會中,無疑是高貴的,獨樹一幟的。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人應當生活在希望中,希望給人力量,儘管希望有時是空洞的,但它總能給內心帶來一絲美好,就像是在做夢,有夢的夜晚總比無夢的夜晚好。“有一種力量在遠方/可以將束縛我們的繩索割斷/讓我們相信遠方不遠/讓我們執著地走向遠方//直到許多年之後/我們筋疲力盡,而遠方/依然遙遠//像許多過來人一樣/許多人依然那樣習慣/並且鄭重地告訴後人/遠方不遠/那樣不斷複述/刻在骨子裡的聖人/寫下的名言”(《有一種力量》),不要說有了希望後又能希望什麼,但希望是不會消失的,生命永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希望。

夏晝寫人生體驗的詩較多,多數與他的經歷相關聯,經歷是詩的源泉,很多詩意可能在經歷的瞬間被靈感喚醒捕捉,如《塵世里》、《似水流年》、《雨濛濛》、《到唐朝去》等。《塵世里》就是一個例證。“那些景地/處處是喧賓奪主的人群/在塵世里/猶似在課桌上面對/有著許多道難題的卷子//望著不盡的人群/我望著,且匯入/猶似置身於官場、戲場/和婚姻”,在他見到的景地,到處是喧嚷的亂鬨鬨的人群,實在是一道很難解決的社會難題,置身於這種景地,誰也不能獨善其身或置身事外,只能順從這樣的環境。在這樣的景地,望著熙熙攘攘的背影,詩人突然將它與“官場、戲場/和婚姻”相聯繫,一下子深化了主題,多了意味,拓展了詩的外延和內涵。《似水流年》,把人生理想擺到幾個有標誌性的年齡段來談,從自信到平庸再到無奈,“再後來,我們見面寒暄/將溜到嘴邊的願望/關緊//再後來,就是現在/每天早上/我們在城河邊晨練/談健康,及一些與生活有關的/話題”,人生倥傯,現實生活改變了多少人的理想,讓人赤裸裸地回到肉體本身,靈魂早已經消失得所剩無幾。

詩集中還有一個部分取名“聽聲”,聽《二泉映月》,聽《海》,聽自己的心跳,聽《自嘲》,聽《歲月的口吻》,都是在一種平靜的心境下傾聽的,有著豐富的人生況
味……總之,我喜歡這部詩集,它凝練耐讀,是歲月饋贈的精華,是在生活的空隙捕捉的詩意,是他給築路人譜寫的浪漫情詩,也是他給自己興趣愛好的一個誠實的交代,是他心血和才情的結晶。作為朋友,我理解他在工作崗位上的繁忙,能抽空寫下這么多的好詩,實屬不易。在此,我祝賀他,祝賀詩集《溫柔的火焰》早日問世。

(本文作者系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西安市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商洛詩歌學會會長,民刊《商洛詩歌》主編)

2015年11月5日於西安

作者介紹

夏晝,本名賀鋼,山西洪洞人,1958年生。1989年、1995年(陝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專、本科(全國自考)畢業。當過知青;在鐵道部一局文工團從事過舞台美術工作;在鐵路建設報任編輯、記者,主任編輯,采編科長;現任總編助理、陝西企業報協副主席。

詩作選入中央電視台“電視詩歌散文”欄目(播出)、《中國鐵路文學》、《中國當代短詩選》等;曾獲“西安文學獎”。

出版作品:

《山影》(散文集,主編);《大路情緣》(新聞與散文合集,主編)。

獨立擔任過大型獨幕話劇《遛早的人們》舞美、道具設計、繪景工作。在新華社,中青報,陝西日報,西安晚報、日報,家庭之友雜誌等發表新聞作品數篇。新聞通訊《金牌工人竇鐵成》獲2007年度陝西新聞特等獎;訊息、通訊三次獲得全國鐵路好新聞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