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軌道交通S1線

溫州軌道交通S1線

溫州軌道交通S1線是溫州軌道交通第一條建成運營的線路,於2019年1月23日開通西段試運營,標誌色為海藍色。 軌道交通S1線一期工程西段南起桐嶺站,途徑甌海區、鹿城區和龍灣區,貫穿溫州市中心區域,東至奧體中心站,於2019年1月開通試運營;一期工程東段自奧體中心站至雙甌大道站。全線大體呈東西走向。 2019年1月23日,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在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上線運營。

基本信息

建設歷程

2010年11月,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城市軌道交通。

2011年2月,《溫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通過溫州市政府審批。

2011年11月11日,溫州軌道交通S1線石坦隧道動工。

2012年9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同意《溫州市域鐵路建設規劃(2012~2018)》。

2012年11月,浙江省發改委批覆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012年12月,溫州軌道交通向民資開放,面向社會募資15億元。

2013年3月,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一期工程(桐嶺站-雙甌大道站)開工建設。

2017年9月7日,試驗站惠民路站樣板段正式完工。

2017年12月1日,惠民路站風水電及公共區裝修工程基本完工。

2018年5月,溫州軌道交通S1線除機場段外軌道鋪設及長軌焊接工作全部完成。至此,奧體以西所有土建工程全面完工,S1線機電安裝進入無障礙施工階段。

2018年7月2日晚,桐嶺至奧體區間接觸網低速冷滑試驗順利完成。

2018年7月3日下午,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一期西段接觸網送電,實現電通。

2018年7月15日,桐嶺車輛段至奧體中心區間熱滑試驗順利完成。

2018年8月1日,惠民路站裝修完成並開始作為樣板車站進行對外形象展示。

2018年10月1日,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一期西段開始不載客試運行。

2019年1月16日~17日,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一期西段開展試乘活動。

2019年1月23日,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一期西段開始試運營。

線路站點

車站列表

站名換乘主幹交通開門方向衛生間車站形式所在政區
桐嶺站左側 非付費區 均有 衛生間 地面側式甌海區
潘橋站高架側式
動車南站M3線(規劃中)鐵路溫州南站地面側式
秀嶼站(預留)高架側式
新橋站M3線(規劃中)鐵路溫州西站
德政站鹿城區
龍霞路站甌海區
溫州火車站(繞行) M1線(規劃中)S3線(規劃中) 鐵路溫州站 鹿城區
惠民路站
三垟濕地站甌海區
文昌路站(預留)龍灣區
龍騰路站
科技城站M2線(規劃中)
瑤溪站
奧體中心站M2線(規劃中)終到(臨時渡返站)地下側式
永中站
機場站 S2線(未開通) 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靈崑站S2線(未開通)高架島式洞頭區
甌江口站高架側式
甌華站
雙甌大道站

車站命名

站點名命名理由說明
桐嶺站位於福州路與陽桐河交匯處東北側,以所處社區命名。
潘橋站位於福州路與陳馬路交叉口東北側,以所在街道命名。
動車南站位於鐵路溫州南站西北側,故名。
秀嶼站位於甌海區秀嶼山公園,以所在片區命名。
新橋站位於鐵路溫州西站南側,以所在街道命名。
德政站位於牛山北路德政橋西側,以所在片區命名。
龍霞路站位於龍霞路與霞北路交叉口西北側,以所在道路命名。
溫州火車站位於鐵路溫州站南側,故名。
惠民路站溫州大道和惠民路交叉口東南角,以所處道路命名。
三垟濕地站位於鐵道南路與三垟大道交叉口西北側,三垟濕地公園北入口北側,以臨近景區命名。
文昌路站位於文昌路與高二路交叉口,以所處道路命名。
龍騰路站位於狀元街道龍騰路上,故名。
科技城站位於浙南科技城區域內,故名。
瑤溪站位於南洋大道與瑤溪交匯處南側,瑤溪街道南部,故名。
奧體中心站位於溫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南側,故名。
永中站位於永強大道圍墾路交叉口下,以所在片區命名。
機場站位於溫州龍灣國際機場第二航站樓西側,故名。
靈崑站位於靈崑東路與王相中路交叉口西側,以所在街道及片區命名。
甌江口站位於霓澄路與甌繡大道與雁鴻路路口,因位於溫州重點支持建設的甌江口新區核心區域內命名。
甌華站位於甌江口新區一期規劃區甌華片區西側,故名。
雙甌大道站位於甌江口新區南側的雙甌大道上,故名。

線路走向

S1線一期工程西段全長34.77公里,近期共設定12個車站,自西向東分別為桐嶺站、潘橋站、動車南站、新橋站、德政站、龍霞路站、惠民路站、三垟濕地站、龍騰路站、科技城站、瑤溪站和奧體中心站。

按照設計方案,全線高架站為潘橋站、新橋站、德政站、龍霞路站、惠民路站、三垟濕地站、瑤溪站、靈崑站、甌江口站、甌華站和雙甌大道站,地面站為桐嶺站和動車南站,地下站為奧體中心站、永中站和機場站。列車將在瑤溪站與奧體中心站之間的隧道穿入地下,再從機場站至靈崑站之間駛上高架。東段初步設計方案2012年12月底通過專家審查。

溫州軌道交通S1線西起沿海鐵路溫州南站南端潘橋街道,向東北繞出至溫州西站,沿既有金溫鐵路通道至溫州東站,過溫州東站後線路折向西南沿龍灣區南洋大道、圍墾路至機場,在機場航站樓西側設機場站,出站後向北跨甌江南口至靈崑島折向東至一期工程總終點雙甌大道站。

運營情況

溫州軌道交通S1線為雙線電氣化線路,設計時速120公里,平均旅行時速50公里至60公里。

從桐嶺站至奧體中心站運行時間在40分鐘左右。

從動車南站(溫州南站)到溫州龍灣國際機場運行時間在50分鐘左右。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溫州軌道交通S1線採用4節編組市域動車組(2動2拖),溫州市域動車組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完全自主研發,自主掌握關鍵技術和核心繫統,整車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8%以上,具有持續運行速度高、平均旅行速度快、載客量大等優勢。同時,該車還是我國軌道交通車輛領域首個整車實施第三方獨立安全評估的項目,更好地保障了車輛的安全性。

溫州軌道交通S1線列車車身由藍白灰三種顏色組成,外觀設計呈流線型。車體寬度3.3米,與高速動車組相當,比當今最寬的A型捷運車輛要寬0.3米。車廂內座椅採用縱向和橫向相結合的方式布局,以最大程度地滿足乘坐舒適的要求。該市域動車組列車最大載客量達1328人,未來預留6節編組,以滿足客流量增長的運營需求。

重點工程

S1線石坦隧道

2011年11月11日上午11時11分11秒,溫州軌道交通S1線石坦隧道工程正式開工,標誌著溫州市作別沒有軌道交通的歷史,開始建設聯繫未來溫州大都市核心區兩大中心的都市快線。

溫州軌道交通S1線構建了未來溫州大都市核心區兩大中心——中心城區和甌江口新城的快速聯繫通道,承擔都市區範圍內東西向組團間快速交通聯繫,串聯起了甌海中心區、中心城區、龍灣中心、溫州機場和靈崑半島,乃至遠期的洞頭島。

2019年1月23日,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在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上線運營。作為市域鐵路的核心裝備,S1線使用的市域動車組,由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為市域鐵路量身打造,是一種新型軌道交通裝備。其以動車組技術平台為基礎,同時融合了捷運車輛技術,吸納兩者的優點,堪稱動車與捷運的“混血兒”。

出行距離一般為50—100公里,設計速度一般在120—160公里/小時之間,比捷運的設計速度高,站間距也比捷運大,因此通行速度更快。

S1線上線的市域動車組具備速度快、快起快停、載客量大、乘坐舒適的特點。最高設計時速140公里,加減速能力與捷運相當,能像捷運列車一樣“快起快停”。與高鐵動車組設計標準一樣,該車車體寬度達3.3米、採用高標準氣密性設計、在頭部設有碰撞吸能裝置,能滿足時速36公里級的碰撞吸能要求,提高了車輛的被動安全防護能力。

捷運實際旅行速度一般在30—35公里/小時左右,城際鐵路旅行速度一般大於160公里/小時。

溫州軌道交通S1線全長約53.5公里,運營時速120公里,是連線未來溫州大都市核心區兩大中心的快速通道。當天通車的溫州S1線一期工程(西段)全長34.48公里,全程運營時間40分鐘。

文化特色

惠民路站以“世紀綠軸”為文化主題,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將“世紀廣場”“中央綠軸”“時鐘”“河岸”“流水”等元素巧妙地融入車站的空間中,為乘客營造了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圍。

價值意義

溫州軌道交通S1線是溫州軌道交通線網中重要的一條主幹線,是溫州南站、金溫鐵路溫州站、城市公交中心站、溫州機場等不同交通站場的紐帶,將不同類型的客流進行快速集散運輸,可以大大提高市民出行效率,縮短旅途時間,並緩解尖峰時段交通壓力。

溫州軌道交通S1線是溫州軌道交通線網建設實施的第一步,將為其他幾條線路的建設積累經驗,以及為市域鐵路網今後全面實施奠定基礎。

溫州軌道交通S1線是中國具有創新性,具有先行先試意義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要將溫州作為市域軌道交通建設先行先試城市,建設溫州軌道交通S1線成為全國示範工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