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壽泉

1904年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國。 同年11月由日本回國,任山西大學堂兵學教員,後參加清政府會試,被賜予陸軍炮兵科舉人,並授副軍校。 1911年10月29日太原起義成功後,被選為山西省副都督兼山西軍政部部長。

1881年生,洪洞縣辛村鄉白石村人山西洪洞人。字靜庵。山西武備學堂肄業。1904年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國。任山西大學堂(今山西大學)兵學教官,山西督練公所會辦兼陸軍國小堂監督。辛亥革命時,參加太原光復之役,任山西軍政府福都督,後任燕晉聯軍參謀長,北京政府陸軍部參議。1929年後任國民黨河北省政府建設廳廳長。建國後,應周總理之邀,任全國政協文史館館員。
溫壽泉自小師從於本村蘇老先生門下,專心攻讀,成績優良。1902年考入山西武備學堂,受康梁變法思想影響,決心走革新道路。1904年以優異成績被選送日本留學,先入東京振武學校,學習日語和科學知識,不久結識了孫中山,加人中華革命同盟會,參加革命活動。振武學校畢業後,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並同閻錫山等人參加“鐵血丈夫團”,作為回國後各省軍事運動中心。同年11月由日本回國,任山西大學堂兵學教員,後參加清政府會試,被賜予陸軍炮兵科舉人,並授副軍校。返省後被提為督練公所督辦兼陸軍國小監督。1911年10月29日太原起義成功後,被選為山西省副都督兼山西軍政部部長。清政府見山西軍政強大,即派兵人晉鎮壓,娘子關失守後,溫率本部軍士南下,成立了山西河東軍府、政府。南北議和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清兵撤離山西,即率部回太原,由於受閻錫山壓制,於是通電下野,舉家定居北平。抗戰期間,侵華日軍曾多次威逼利誘,要其執掌山西,但其堅決不當漢奸,均予以拒絕。抗戰勝利後,軍調部王世英到北平與溫多次交談,後溫壽泉利用人事關係,設法營救劉少白、劉亞雄等人安全脫險。1948年,解放軍解放北平期間,溫同傅作義多次商討,極力向傅作義進言起義,和平解放北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