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厚

溫厚

溫厚(wēn hòu),是指富足,溫和寬厚,猶暖和。

基本信息

解釋一

溫厚溫厚
猶暖和。
禮記·鄉飲酒義》:“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而盛於東南,此天地之盛德氣也,此天地之仁氣也。”
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上》:“及宿止,冬讓溫厚,夏讓清涼。”
劉炎《邇言》:“淮堧千里,濱接魯鄧,昔為奧區,今為極邊……豈天地溫厚之氣,有時而轉徙耶?”

解釋二

富足。
漢書·張敞傳》:“偷盜酋長數人,居皆溫厚,出從童騎,閭里以為長者。”顏師古註:“溫厚,言富足也。”
元柯丹邱《荊釵記·慶誕》:“所喜者家庭溫厚,骨肉團圓。”

解釋三

溫和寬厚。
後漢書·王暢傳》:“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惡嚴刻,務崇溫厚。”
陳亮《廷對策》:“寬簡之勝於微密也,溫厚之勝於嚴厲也,其功皆可言,而皋陶不言之功則既廢矣。”
三國演義》第十回:“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老舍《趙子曰》第四:“莫大年呢,是天生的溫厚,橫眉立目耍刺兒玩花腔是不會的。”
父親是一個十分溫厚的人。牛漢《我的第一本書》。

解釋四

指詩司溫柔敦厚,合於《》教。
宋蘇轍《答顏復國博》詩:“詩詞溫厚新成格,道論精微近入禪。”
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中》:“詩之難,其《十九首》乎!畜神奇於溫厚,寓感愴於和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