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潭

源潭鎮歷史悠久,物阜民豐。 源潭東南3公里處泌陽河北岸有一高10餘米,徑圍7米,主幹六枝,蓬罩3畝的古銀杏樹一棵,屬縣級保護文物。 歷史悠久的源潭鎮,人文薈萃。

源潭鎮是中原歷史名鎮,距縣城北13公里,緊靠312國道,豫49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素有“小上海”之美稱,屬中國農科院開發基地。全鎮轄41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61個自然村,464個村民小組,8.4萬人,15萬畝耕地,境內唐河、泌陽河、毗河、桐河四條河流呈扇形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小辣椒、棉花、大蒜、優質梨、優質桃等久負盛名,譽滿省內外,特別是小辣椒深受國內外各地客商的青睞。
源潭鎮歷史悠久,物阜民豐。現有文物有清代時修建的山陝會館,1987年被定為省被定為省級保護文物。源潭東南3公里處泌陽河北岸有一高10餘米,徑圍7米,主幹六枝,蓬罩3畝的古銀杏樹一棵,屬縣級保護文物。
潭鎮位於唐河縣北部,素有唐河的“北大門”之稱,豫道49線貫穿南北並於312國道相交匯,南距寧西鐵路20公里,西距南陽飛機場40公里,許平南高速公路40公里。目前,全鎮形成了以國道、省道、縣鄉公路為骨架,以鄉村道路為支撐點的乾支相連、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又稱關帝廟,廟前院東西分豎鐵旗桿各一尊,用生鐵鑄成,六稜柱形,高約75米,直插雲端,底座有生鐵鑄獅子各一尊,背馱旗桿,昂首翹頭虎視眈眈。中間有二人環抱旗桿相視默語,栩栩如生,給後人留下鐵旗桿兩摟粗的典故。山陝會館坐落在今唐河第二高級中學院內,占地5000平方米,坐北向南,進二院,面臨大街,大門上有戲樓,下有甬道,二層台閣,明柱挑角翹沿大三間。大殿屋面七脊八獸飛沿挑角,大脊正中立1.5米高之綠琉璃樓閣廟宇,供姜太公神位。大殿東西建配殿。塔山處為登樓之階,至今無損。配殿略低於大殿,亦為二層樓房,東配殿脊檁字跡清晰可辯:“大清道光二十四年...”。西配殿因脊漏木朽字跡剝落。屋面為灰色瓦桶砌成,更突出了大殿的雄姿。現廟內僅剩大殿,東西配殿,東廊房和鐵旗桿。1987年定為省級保護單位。
王命寺
在姬莊村委轄區,原名溝萊村。明嘉靖南陽府志載:唐縣城北五十里寺,系皇帝族叔出家奉旨所建,稱“王命寺”。寺內和尚借帝王之威,為非作歹,騙奸民女,鄉民紛紛告狀,時知縣李錦,人稱李青天,攜狀進京面呈皇上。皇帝有意袒護其族叔,說:“出家之人,罷了”。縣令回歸一路苦思,將計就計將“罷了”當作“耙了”。隨命捕役抓盡和尚,並將其深栽地上,用牛拉鐵耙將和尚耙死,爾後盡毀寺廟,眾人拍手稱快。皇帝得知此事,暗自淚下,無法挽回,只好罷休,便留下了“王命寺的和尚—罷了(耙了)”的典故。故此,原溝萊村隨更名王命寺,至今。
銀杏樹(白果樹)
源潭鎮東南3公里處泌陽河北岸有一棵銀杏樹。高10餘米,徑圍7米,主幹六枝,蓬罩周圍3畝,站樹下大聲喧話,則有呼呼應聲,晨起樹冠上有霧氣縈繞,眺似白雲浮蓋。歷年來民眾為保護銀樹不遭砍伐,編出種種迷信傳說,威懾砍伐者,便其茁壯生長數百年至今。據傳,明崇禎年間,浙江一老漢名何士貴來此,在泌陽河上擺渡,一日在河水中撈到一株銀杏樹苗,老漢將樹栽在岸上,成活後,生長旺盛,枝葉繁茂,高高聳立在何莊南的泌陽河岸上,出唐河縣城向北行走,就可看到高大的白果樹,現屬縣級保護文物。
潛山縣源潭鎮
潛山縣源潭鎮,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東北麓,隸屬於歷史文化名城安慶市,被譽為潛山“東大門”的源潭鎮地處桐、懷、潛三縣(市)交界,扼黃柏山區咽喉,209省道和高界公路在境內交匯,距合九鐵路安慶西站、滬蓉高速公路入口均為18公里,距合肥、九江也僅100分鐘車程,水路距長江碼頭50公里,便捷的區位優勢為源潭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鎮總面積162平方公里,轄18個村(居)委會,總人口6.7萬人。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86億元,財政收入8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近3000元。
源潭鎮是個工業主導型鄉鎮。近年來,全鎮上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以民營園區為載體,廣開招商門路,大力扶持民營經濟,實施“工業立鎮”的戰略,推動鎮域經濟大發展。目前,全鎮已形成刷製品、制香業、勞保用品、塑業製造、磁材加工、建築建材、生態農業,三大支柱產業,四大板塊經濟,有工業企業四十多家,家庭工廠二千多個,其中:規模以上的企業九個,年銷售收入逾千萬元企業4家,工業企業的興旺,民營經濟的發展,對地方的各項事業的進程帶來了蓬勃的生機。2005年末,綜合實力已躍居全縣前列。起步區1平方公里的民營經濟園區已實現“五通一平”,區內兩縱四橫六條水泥路不僅為起步區勾劃了框架,更成為源潭經濟發展的新載體。目前,落戶園區的企業有佳美製衣、恆昌塑鋼、金森林化、安徽六順達公司等11家企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已成潛山東部經濟發展的熱土。
在城鎮建設方面,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集鎮。發動公眾參與、聘請具有一級資質的省城鄉規劃院、省建工學院專家,綜合多方面意見,編制了城鎮總體規劃。在改善投資硬環境上下功夫,先後投資5000多萬元,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分期建成,道路框架基本拉開,鎮區規模迅速擴展,開發興建了朝陽門商品街、福源步行街、長安街等八大專業市場。集鎮規劃區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4平方公里,鎮區人口2.3萬人,城鎮化率達35%,源潭鎮連續四年榮獲安慶市“宜城杯”競賽三等獎和二等獎,先後被列為全省小城鎮重點中心鎮、省市綜合改革試點鎮。
源潭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著力實施“山上辦綠色銀行,山下建優質糧倉,水面興特色養殖”戰略,農業經濟亮點頻現。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近年來,全鎮新發展經果林3800畝,大棚蔬菜500畝,茶園480畝,中藥材170畝。查沖生態農業基地成為休閒、娛樂、旅遊觀光的好場所。東畈村葉典村三妙居委會養豬、養鴿重點戶年平均創收5萬元以上。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收割和軟碟拋秧、免耕技術等先進農業生產科技在全鎮廣泛擴廣。經過不斷調整結構,目前,源潭優質糧油、蔬菜、畜禽、林果、茶桑等五大優勢產業爭妍鬥豔,基本形成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新格局,通過不懈的努力,源潭鎮已先後榮膺國家級“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全國文明創建先進鎮,全省“六個好鄉鎮黨委”,安慶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鎮”等稱號。
歷史悠久的源潭鎮,人文薈萃。距今7000萬年的“潛山安徽龜”化石,出土於源潭鎮黃鶴塘水庫東西側,使潛山成為國際動物學家公認為“亞洲哺乳類的發源地”。1918年秋,文學大師張恨水在源潭徐家樓與原配徐文淑相親;源潭小路口是黃梅戲藝術家韓再芬故里;法蘭西總統譽以“頂碗皇后”的夏菊花喝著源潭鎮魯坦河水長大。風景如畫的紅旗水庫坐落在境內,古色古香的釣魚寺至今流傳著姜太公在這裡釣魚的故事,美麗的查沖生態園向八方遊客敞開了胸懷。與此同時,源潭鎮地處大別山邊緣,氣候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