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瓶七式拳

湯瓶七勢拳又名湯瓶拳、七勢拳、騎勢拳,流行於河南、陝西等地的回族之中,被稱為“中原第二狠拳”。

據傳為為元代回族軍隊在隨忽必烈南征北戰的戰爭中創造出來,也有說法是源自明朝抗擊倭寇的回族將士。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湯瓶壺為標記。湯瓶七勢拳在回族中曾經有較為廣泛的民眾基礎。湯瓶七勢拳練習前先口誦“台斯迷”,意為“奉普慈特慈的真主尊名”。該拳起勢和收勢皆為湯瓶式,開始和結尾均冠以“接都阿 ”(Du‘a’,阿拉伯語音譯,意為“祈禱”)。湯瓶七勢拳是既能修身養性、強身健體,又可套用於實戰,防身自衛。拳術套路多走直線,器械多打四門,攻防性強,勁道剛柔,招法虛實變化大,身法張合吞吐,步法進退趨避,架勢偏低,以根子腿為主,練下盤功夫。基本功有腿功(靴功、懸功、踢腿、彈腿)、腰功(蛋環腰、甩腰、翻腰、滾腰)、站功(腦後掌、恨地無環、護心掌、霸王舉鼎等)、演腳步(弓步、馬步行進間習練)、鼎功(頭、肩、手、肘、指),八段勁(錦)。湯瓶七勢拳是回族獨有的拳術,歷來密不外傳,外人很少見到。又因其對基本功要求較高,習練艱難,現在已少有人習練。

中國回族傳統拳法

中國回族穆斯林的武術,同其他文化一樣,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中華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回族穆斯林武術的主要項目,有散打、長兵、短兵、拳術等幾十種。所練項目既有中華武術的共同特色,也有與回族風俗習慣緊密相連的民族特色。
滑拳 回回十八肘 楊氏教門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