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逸夫樓

簡介邵逸夫在廣東省湛江市捐建了四所中國小“逸夫樓”,分別是湛江市四中、市十中、市十六小和晨光國小。 湛江市十中,該棟“逸夫樓”樓身以白色磚瓦裝飾,大樓的一面呈波浪曲線設計,莊端大氣。 為確保工程質量,先後成立了兩個領導小組:“湛江市邵逸夫捐資建教學樓基建領導小組”,“霞山區四中教學樓基建設領導小組”。

簡介

邵逸夫在廣東省湛江市捐建了四所中國小“逸夫樓”,分別是湛江市四中、市十中、市十六小和晨光國小。這些教學樓集中在1994年至1996年間建成並投入使用,教學樓設計新穎、活潑,外立面裝修明朗、大方,體現了濱海城市特色。雖時隔將近20年,但設計風格未輸近年所建的教學樓。

特色

“逸夫樓”在校園內占據了顯要的地位,其獨特的建築風格成了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部分學校甚至把逸夫樓作為主教學樓。
在湛江市十六小門口,可以看到紅色的大門三方掛著“湛江市逸夫國小”幾個顯眼大字。
1994年,國家教委、省教育廳批准將邵逸夫贈款中的50萬港元撥給市十六小建教學樓,該棟“逸夫樓”面積約1000平米,成為主教學樓,校該一度將校名改為“逸夫國小”。
湛江市晨光國小,這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和革命傳統的老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首批100所“誦讀中華經典詩文實驗學校”,全國20所“特色創新學校”。該校同樣受過邵逸夫的恩惠,“逸夫樓”於1996年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所學校的光輝歷史因為“逸夫樓”的存在而顯得更加引人注目。
湛江市十中,該棟“逸夫樓”樓身以白色磚瓦裝飾,大樓的一面呈波浪曲線設計,莊端大氣。當年,邵逸夫曾為該樓的建設捐贈了50萬港幣。
據記載,當時,湛江市第四中學的辦學條件具有一定的基礎,但由於資金不足,校舍、設備仍較簡陋,跟不上形勢發展。為了更快提高教學質量,擬建一棟七層高教學樓。
為確保工程質量,先後成立了兩個領導小組:“湛江市邵逸夫捐資建教學樓基建領導小組”,“霞山區四中教學樓基建設領導小組”。這兩個小組皆由市、區委主要領導擔任。
在《建設工程規劃書》中,詳盡地描述了該棟教學樓的建築體型、布局、相關設施等:該棟逸夫樓預計投資200萬元左右,一部分資金由邵逸夫先生捐資80萬元港幣,另一部分工程款由地方財政撥款。
市四中的逸夫樓於1993年12月動工,1994年6月竣工,建築面積約3200平米。因其建設風格獨特,工程建築過硬,1995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針對該棟逸夫樓的工程項目頒發了一等獎獲獎證書。“為了這個獎項,我們校長當時還到內蒙古領獎,我們被獎勵了3萬元獎金。”該校一名老員工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