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湘夫人圖

湘君湘夫人圖

湘君湘夫人圖是明朝的作品,作 者是文徵明,此畫是根據屈原《楚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繪的。作品簡介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圖》畫幅的中間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後。此圖畫法簡潔明快,無背景襯托。

基本信息

《湘君湘夫人圖》畫幅的中間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後。此畫是根據屈原《楚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繪的。此圖畫法簡潔明快,無背景襯托。人物的衣紋作高古遊絲描,細勁而舒暢,有益表現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動態,給人以飄飄若仙之感。

名畫檔案

名 稱:《湘君湘夫人圖》
作 者:文徵明
創作時間:明
尺 寸:縱100.8厘米,橫
35.6厘米
材 料:紙本,設色
收 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名畫賞析

文徵明擅畫山水、人物和花卉,尤以山水名重於世。他在直接繼承老師沈周簡樸渾厚的畫風基礎上,廣泛學習宋元諸家,而且對南宋畫風也兼容並收。文徵明習趙孟 ,除研習趙孟書畫名跡外,對趙孟“畫貴有古意”的思想領會也很深,在他的繪畫中到處充溢著古樸文雅之氣。他的山水畫題材大多描寫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與風度,完全摹仿趙孟,人物仿李公麟,遠承古代傳統,筆法工細流暢。
文徵明早年所作山水畫多謹細,他吸收了大量的青綠畫法,由於他強調古雅的書卷氣,青綠山水在他的筆下不僅沒有匠作之氣,反而更顯古樸雅秀。在他的畫中,也吸收了“水墨蒼勁”的南宋畫風,但他把南宋畫風的外在效果經營轉化成了筆墨內在的追求,比前人更富有深意。文徵明中年之後的畫風較粗放,晚年則粗細兼具。文徵明常常作寫意蘭竹和意筆花卉,筆墨清潤雅麗、瀟灑可人,書卷氣息濃厚,為當時寫意花卉畫家爭相效仿。總體來說,文徵明的畫特點粗放,粗筆有沈周溫厚淳樸之風,又有細膩工整之趣;細筆取法於王蒙,取其蒼潤渾厚的格調,又有高雅的風采。長於用細筆創造出幽雅閒靜的意境,也能用瀟灑、酣暢的筆墨表現寬闊的氣勢。文徵明一生窮究畫理,致力實踐,聲譽卓著,與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並長達50年之久。《湘君湘夫人圖》中的湘君與湘夫人,是根據屈原《楚辭·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中的人物所繪。畫上方作者書《湘君》、《湘夫人》兩章,後署“正德十二年丁二月已未停雲館中書”。正德十二年(1517 年),文徵明48歲。畫幅上有文徵明、文嘉、王登題跋。從文徵明和王登的題跋可知,文徵明曾請仇英以“湘君、湘夫人”作畫,仇英的畫並沒有令文徵明感到滿意,所以自己才重新創作了這幅《湘君湘夫人圖》。由此可見,文徵明的確在追求一種趙孟所倡導的“古意”,與仇英有不同的審美趣好。
湘君和湘夫人為湘水之神,也有的史書上稱是堯的兩個女兒。作者自稱此圖是仿趙孟和錢選,其實他所仿的不是形跡上的臨摹,而是精神上的追尋。此畫中人物造型看似來自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圖中人物唐妝打扮,高髻長裙,帔帛飄舉,衣裙舞動,形象纖秀,有飄飄御風之態。圖中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後,前者手持羽扇,側身後顧,似與後者對答,神情生動。畫面不設背景,作者利用畫面的空白,襯託了人物款款而行的動態,格調清古幽淡。人物設色以朱紅白粉為主調,淡雅清秀,精工古雅,線條作高古遊絲描,細勁流暢,極具古典之美。

畫家小傳

文徵明(1470~1559 年),原名璧,字征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江蘇蘇州人。詩文書畫俱佳,是“吳中四才子”之一。54 歲以貢生薦試吏部,任翰林院待詔,3 年後因不滿朝廷的明爭暗鬥而辭官南歸。文徵明尤長於書畫,是“吳門四家”之一。傳世人物作品有《湘君湘夫人圖》、《真賞齋圖》等。
他的繪畫作品有《雨余春樹圖》、《影翠軒圖》《洞庭西山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松壑飛泉圖》、《石湖詩圖》、《失竹》、《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塞村鍾馗圖》、《松聲一榻圖》、《好雨聽泉圖》、《蘭竹》、《梨花白燕圖》、《水亭詩思圖》、《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

藝術價值

文徵明人物畫中的代表作;
文徵明早期僅存的人物畫名作;
吳門畫派的典型人物畫

吳門畫派

聰穎博學,詩、文、書、畫都名聞一時。畫學沈周,兼有李唐、吳仲圭、趙孟頫黃公望筆法。畫山水、人物、花卉都極出色。畫風細緻溫雅,筆墨精銳,氣韻神采,獨步一時。他的子女都善於書畫,門人傑出的也多,形成了“吳門派”。又寫沈周、唐寅、仇英齊名勝古蹟,並稱“明四家”。其畫特點粗暴,粗筆有沈周溫厚淳樸之風,又有細膩工整之趣;細筆取法於王蒙,取其蒼潤渾厚的構調,又有高雅的風采。長於用細筆創造出幽雅間靜的意境,也能用瀟灑、酣暢的筆墨表現寬闊的氣勢。畫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練,風格秀麗。畫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葉離披,備天然之妙。書法亦豐富多彩,造詣很高,他的字寬寬展舒和,具有溫和雅尊遒的豐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書畫、印章均為名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