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村民居

湖村民居

湖村民居位於績溪縣東南部,距縣城18公里,隸屬伏嶺鎮。湖村的歷史文化氛圍極為濃郁,水口、水街、祠堂、民居、古樹、古橋古墓觸目可見,更為珍稀的是,該村的徽派磚雕門罩達14座之多,這在傳統徽州一府六縣自然村中是絕無僅有的。

湖村,位於績溪縣東南部,距縣城18公里,隸屬伏嶺鎮。湖村的歷史文化氛圍極為濃郁,水口、水街、祠堂、民居、古樹、古橋古墓觸目可見,更為珍稀的是,該村的徽派磚雕門罩達14座之多,這在傳統徽州一府六縣自然村中是絕無僅有的。人們珍視它。保護它,並冠以“磚雕藝術走廊”之美稱。1998年5月,湖村民居被安徽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有關史料記載:湖村肇基發祥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裡居住的是胡氏家族和章氏家族,打破了傳統徽州聚族而居的村落特徵,開同村多姓之先河。定居湖村的胡氏始遷祖是胡萬通,他是績溪縣龍川胡氏家族的第33代孫。這樣說來,湖村與龍川就有了根系本同的血緣關係了。胡萬通“生而英偉,才幹過人;義方是訓,術業堪輿”。他之所以要離開山清水秀的龍川而定居湖村,自有其道理。在胡萬通看來,湖村的自然地理風貌“別有一壺洞天”。“山川秀麗,水口迴環;獅象捍門,龜蛇攔水。北列銀屏之峻,南排珥筆之奇;堂開曠大,水出之玄。且來龍祖山高聳尊岩,像若真武臨座。蓋山亦與水而俱秀,人必與地而俱靈。如此優美的地理位置,堪稱風水寶地的居住環境,胡萬通當然鍾愛有加了。自此,湖村胡氏奕世相傳,恪守族規,本分做人。雖無達一官顯宦標著千古,卻有儒士賢能名傳後世。諸如“金玉其質,松柏其姿。服因食力,孝友怡怡”的配祖胡社克;“熟默五經,得力《左傳》,學究天人,仗義施善;教子有方,成名揚顯”的胡郁文;“穎慧明敏,過目不忘。初試案首,入泮游庫。博通經史,古作妙長”的胡佩蘭,等等。
較胡氏稍後定居湖村的章氏家族,本是邑中瀛州章氏的後裔,亦為名門望族,代有人出,譽稱鄉里。湖村章氏祖祖輩輩以農為本,商賈兼營。漢口、蕪湖、寧國、杭州、淳安等地均有章氏商賈的足跡。由於湖村商業活動頻繁,商業信息活躍,一度成為商賈的中轉站。勤勞節儉的章氏商賈,師傳徒授,父傳子授,一代接一代,在資本的不斷積累中形成一股較為強大的勢力,成為遠近聞名的徽州商幫中的一支,為其建造祠堂、豪宅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湖村章氏人仕者不多,清代僅有兩位舉人:一是同治年間的武舉章剛,另一位是光緒年間的文舉章獻琳。儘管如此,章氏家族頗為自豪,為他倆各制一匾,曰:文魁、武魁,懸掛章氏宗祠內,也算是“文武雙全”,無愧於列祖列宗了。
胡、章兩姓共居湖村,各立宗祠,各祭己祖,倒也和睦。一些重大的節日盛會,胡、章兩家總會心平和作,從不抬己壓人。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的祖訓得以恭身實踐。湖村自古就有觀音勝會的大型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每次連續5天。所謂觀音勝會,就是將觀音菩薩請到湖村來扶正避邪,保佑人了興旺。主要活動內容除了向菩薩許願外就是唱大戲,日一本,夜一本,有時還得加上兩段小劇目。來湖村唱戲的都是當地有名的大戲班,以京劇為主,兼唱一些徽腔。場面十分熱鬧、壯觀。所有費用四甲承擔,即每甲一日,最後一日是還願,所需費用由四甲共同承擔。湖村至今仍流行的“鞦韆”、“台閣”民間活動,就是由觀音勝會演變而來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