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坂村

湖坂村

湖坂村為福建德化縣水口鎮政府所在地,與仙遊、永泰縣交界,座擁石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岱仙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岱仙山莊、寶仁堂等旅遊景區(點),是福建省德化縣擁有旅遊資源較豐富的鄉村之一。

基本信息

1、福建省仙遊縣蓋尾鎮湖坂村

湖坂村為福建省仙遊縣蓋尾鎮政府所在地,湖坂依山傍水,風景迷人,東與莆田城廂區華亭鎮接壤,北與杉尾村接壤,南靠雲頂山,西為前連村,木蘭溪貫穿全境。湖坂村有3個自然村(蓮坂、黃舍、湖裡)組成,現有人口7000餘人。該村老人發揮餘熱,積極組織並參與修橋鋪路,現全村均已經鋪上水泥路。村內各項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潔衛生。

2、福建省德化縣水口鎮湖坂村

村情概況

湖坂村一角
湖坂村為福建德化縣水口鎮政府所在地,與仙遊、永泰縣交界,湖坂村黃姓始祖美山十八公於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自莆田涵江東里遷入承澤,傳至第十五代基開五房,湖坂開基祖四房立齋公於明朝尤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自承澤遷入湖坂建“湖山堂”。湖坂村海拔250米。有黃、蘇、陳、肖、楊、林、李、塗、張姓氏村民721戶2557人,分布於水口、科坑、溪頭、涌口、摘錦、謝地、西峰格7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全村土地面積2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45畝(水田1899畝,旱地146畝),果園5029畝,油茶1260畝,毛竹1824畝。1988年與縣林業局合資創建德化縣水口湖山林場,面積10103畝。湖坂村文物景觀有千年大鐵樹、岱仙瀑布等。
湖坂村有男女勞動力1195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有剩餘勞動力近700個常年或季節性外出打工。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791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786萬元,農業產值1005萬元;村財收入4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47元。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湖坂大圳建於1966年,長7公里;文革大圳建於1967年,源頭始於岱仙漈途經驚險陡峭的油漏漈;1997年在南岸圳鋪設“U”型水槽,全長3.5公里。1983年,興建湖坂電站,裝機250千瓦,2001年技改,裝機2000千瓦。1994年,創辦竹木加工廠,用地面積2.5畝。1984年建成衛生所綜合樓,面積130平方米,1987-1990年興建水口中心國小教學綜合樓,面積1581.48平方米,1996年又擴建教學實驗綜合樓,面積288.8平方米。1988年,新建村委會辦公大樓,面積495.58平方米。

旅遊資源

湖坂村黃姓始祖美山十八公於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自莆田涵江東里遷入承澤,傳至第十五代基開五房,湖坂開基祖四房立齋公於明朝尤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自承澤遷入湖坂建“湖山堂”,從此在水口湖坂村世代繁衍,安居樂業。
湖坂村座擁石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岱仙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岱仙山莊、寶仁堂等旅遊景區(點),是我縣擁有旅遊資源較豐富的鄉村之一。
石牛山風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生態旅遊資源優勢明顯,是一個風景優美、資源豐富、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這裡有單級落差184米,堪稱“華東第一瀑”的岱仙瀑布,而主峰海拔1781.6米,有“天下第一奇石山”之稱的石牛山,更是以“峰險、石怪、樹奇、洞幽”而名聞天下。
岱仙湖國家水利風景區位於湖坂村境內,水庫與山地風光相接、自然與人文資源並舉。船島山、下獅山、背腰裡內湖、大雲山內湖、葫蘆坑內湖、虎尾山農田,給岱仙湖自然風光增添無限魅力;龍山宮、無事亭、烈士紀念碑、古渡石碑更為岱仙湖人文風光增加無限價值。
該湖座擁1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1600萬立方米庫容,有清澈的水質、寬闊的水面,也擁有綺麗多姿的岸線風光,山地景色無論是遠觀還是近賞都擁有別樣的風情。岱仙湖休閒娛樂區擬開發成以水上休閒娛樂和水岸度假觀光為主體功能的綜合性旅遊休閒度假區。共包括“四區一帶”五大功能區,分別為龍山宮休閒服務中心區、下獅山休閒度假區、牛姆籠運動休閒區、鎮區及虎背山休閒娛樂區和七里洋水面觀光休閒帶。並建有垂釣及賽艇訓練基地,有環湖公路15公里。人行道3公里,建設賓館、農家別墅、會務中心、商場等服務接待設施。

3、福建省安溪縣藍田鄉湖坂村

地處藍田鄉政府駐地東南13.3公里處,國光山東北坡。原屬九磜,1986年析出為獨立村。村委會設在原湖坂國小。村民多為江姓。湖坂村乃安溪縣唯一的江姓自然村,自元朝初期由同安縣江佛智裔孫江怡則移入安溪縣藍田鄉湖坂村,始建橋仔頭祖祠居住,清代以前屬還一里,民國時期屬藍進鄉、華嶺保,解放後劃歸長坑區藍田公社,後曾一度隸屬於長坑公社藍田點,於1992年後編為藍田鄉湖坂村,屬村級建制。湖坂村面積3600畝,現人口有500多人,100多戶。湖坂村屬亞熱帶氣候,海拔大約700米左右,常年盛產毛竹,高山烏龍茶。村民主要以製作竹木家具及茶農具為主要經濟來源,安溪名茶“鐵觀音”的重要製作工具“竹篩”、“殺青篩”等大部分傳統制茶工具都產自湖坂村。解放後,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我村文化教育及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在上級黨委、政府的英明領導下,經村兩委與全體村民的不懈努力,現已實現了本村三向交通樞紐(通往尚卿、西坪、藍田)的公路硬化設施,以及現代化的教育、通訊平台,村民生活已逐步達到小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