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官立窯陶瓷藝術製作中心

湖南醴陵官立窯陶瓷藝術製作中心繼承和發揚了“湖南官立瓷業學堂”(的精髓,是以研究開發醴陵釉下五彩陶瓷文化為目標,集生產經營、技術服務、文化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官立窯公司簡介

湖南醴陵官立窯陶瓷藝術製作中心繼承和發揚了“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創辦於1906年)的精髓,是以研究開發醴陵釉下五彩陶瓷文化為目標,集生產經營、技術服務、文化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崇尚人文理念,創造藝術氣息。官立窯是一家集高端禮品瓷和茶器、香器、陳設藝術品的開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釉下五彩陶瓷機構。自面市以來就以赫起的聲譽在業界證明了自身的實力。
堅持把藝術生活化,把生活藝術化。官立窯品牌旗下自主經營生產的四大釉下五彩陶瓷品系列有:藝術禮品瓷、茶器、香器、陳設藝術品……每一件瓷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原創,每一件創作都恪守精益求精的標準。官立窯兼具實用藝術與文化的品牌內涵,以堅持原創、勇於探索、敢拼敢贏的風貌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伴隨著品牌的快速成長,步伐堅定的官立窯正在締造一個屬於新時代的神話。

歷史的釉光——釉下五彩

醴陵的陶瓷生產始於東漢,1900年在新陽鄉楠竹山發現東漢制陶遺址,文化層厚達一米,可知當時制陶已具相當規模。民國版《醴陵縣誌》記載,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醴陵開始生產粗瓷,光緒年間達到鼎盛,全縣有龍窯二百多座,產品遠銷海內外。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湖南鳳凰人熊希齡懷著“振興實業”的理想,向湖南巡撫端方提出“立學堂、設公司、擇地、均利”四條改進醴陵瓷業的倡議,且得到了大力支持。次年,開設“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大力培養本土瓷業人才,使醴陵瓷業鼎盛至今。
醴陵瓷業不惜工本製造上等瓷器,並且很快取得成就。所產釉下五彩瓷器燒成高溫度,胎質瓷化強度高,敲擊發聲清脆悅耳,釉面玻璃化程度強,明亮潤滑,保護著釉下畫面不受外界的磨損;釉層下運用多種礦物質養料發色,色彩豐富而且穩定、五彩繽紛,作品畫面猶如罩上一層透亮的玻璃紗,色彩顯得格外清新、柔和、明亮、別具一格,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宣統年間,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相繼奪得南洋勸業會、義大利都朗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等一系列榮譽,被西方媒體譽為“東方陶瓷藝術頂峰”,還形象地評價為“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與此同時,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逐漸完善,形成包括制泥、制釉、成型、彩繪、燒成五大工藝七十二道工序組成的完整體系。

新生的窯火—紅色官窯

新中國成立後,醴陵釉下五彩瓷制泥、制釉、成型、彩繪和燒成等各方面技藝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提高。從1958年開始,醴陵瓷廠曾先後多次完成為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生產釉下五彩日用瓷器、為首都軍事博物館、釣魚台國賓館、毛主席紀念堂等單位生產宴會瓷和陳設瓷的任務。醴陵釉下五彩瓷至今仍然被國家有關單位選為重要場館陳設瓷、國家宴會用瓷和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的禮品瓷。醴陵因此被譽為“紅色官窯”。

多次的燒制—火中取寶

醴陵釉下彩的“三燒制”是其精工細作中過程的一個環節,但是現在許多高檔釉下彩作品都要靠多燒制來完成。官立窯主要採用“四燒制”,即第一次用800~900℃的低溫將泥坯燒成素坯,增強坯體強度,然後施釉再次煅燒,再用陶瓷顏料在釉坯上作畫,畫完後再上釉,而後入窯用1400℃高溫進行第三次燒制,出窯後對其進行校形、潔面,再次入窯用高溫煉出。有時,為了確保個別高檔製品的白、潤、透、薄,還要進行五次六次的燒制。
釉下彩瓷的每一件作品均有極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其製作經多道複雜的工藝流程而艱難製成。每經過一次高溫燒制,都要多承擔一次風險,因此稱其為“火中取寶”。

五彩的特點—綠色神韻

第一,無鉛毒,耐酸鹼、耐磨損,不褪色,永久保存。釉下五彩的基礎顏料是用金屬氧化物或它們的鹽類為著色劑,與一定量的矽酸鹽原料配製而成。醴陵釉下五彩顏料本身不含鉛毒,這種顏料不需要釉上顏料那樣採用含鉛很高的熔劑輔助發色和降低焙燒溫度,而是在1380—1400℃高溫燒煉中,彩料中的熔融物與熔融狀態的坯釉互相粘合著。同時,覆蓋的釉層能抵抗自然酸鹼的侵蝕,耐磨損、永保花色清晰、鮮艷、明亮。所以,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種理想的“綠色”陶瓷。
第二,色彩繽紛、濃而不俗、淡而有神。這是釉下五彩瓷獨特的色彩效果。醴陵釉下五彩是對傳統釉下彩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其色澤極為豐富,幾乎涵蓋所有色系,而且每種顏色還因為製作工藝和原料的不同具有差異,經窯變後產生的色澤變化更為豐富。
第三,畫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瑩潤澤,具有飽滿的水份感。由於醴陵釉下五彩採用了一些特殊的裝飾技巧,如雙勾分水法,使色彩平坦無痕,色彩濃淡過渡自然,再加上高溫燒結後的釉層,使畫面平坦光滑,有如玉一般的潤澤和光彩。給人靜中有動的感覺,看得見、摸不著,美中藏秀,光影閃動,令世人驚讚。
第四,裝飾紋樣造型簡練,結構嚴謹。醴陵釉下五彩瓷從歷史到現代,其裝飾構圖的顯著特點之一是紋樣造型簡練、結構樸實嚴謹。這一特點的形成與它特有的那種雙勾分水彩飾技法有著密切的聯繫。醴陵釉下五彩彩繪中最常用的一種技法,像工筆國畫,先用線條勾勒圖形輪廓,再以分水法(又叫灌水法)填以色彩,並且分水不僅要求色彩平坦,而且要重選出多種層次,運用罩色與接色等多種技法,使圖案呈現出豐富的色調,這就要求操作者具備相當的線條功力和高超的填色技巧,而構圖的簡練,結構的嚴謹是實現這一理想裝飾效果的基本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