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油料作物研究所

湖南農業大學油料作物研究所,本所從事油料作物研究歷史悠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油料作物的教學科研工作,1970年開始油菜新品種選育研究。1985年油菜育種栽培學科列為湖南省重點學科,並建立湖南農業大學油料作物研究室,1992年建立湖南農業大學油料作物研究所,2002年經湖南省批准成立湖南油料作物改良中心,2003年經農業部批准成立國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

基本情況

(一)沿革

(二)研究方向

1.油菜傳統育種, 主要從事高產、優質、抗病新品種選育和雜種優勢利用。

2.油菜生物技術育種,包括小孢子培養和雙單倍體育種、轉基因育種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等

3.芸薹屬植物細胞遺傳學研究,包括核型、帶型和分子原位雜交等。

4.油菜種質資源研究,包括十字花科近緣種的遺傳特性和遠緣雜交創造新種質的研究。

5.油菜生理生態、栽培理論與栽培技術研究,包括油菜光溫生態特性、產量品質形成特點及高效種植方式等研究。

(三)人員組成

本所現有教學、研究人員12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7人,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常年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40人左右。負責人官春雲院士。

(四)研究條件

本所現有實驗室面積1300平方米,下設物理分析室、化學分析室、顯微分析室、組織培養室、分子育種室、生長室、計算機室和資料室等,儀器設備總值1000多萬元。有校內試驗基地60多畝,種子倉庫800平方米。

成果和獲獎

共獲獎1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部科技進步一、二等獎4項。此外,還鑑定成果4項。

1. 雙低油菜新品種湘油15號選育研究(2002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雙低油菜新品種湘油13號選育研究(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3. 雙低油菜新品種湘油11號選育研究(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4. 單雙低油菜高產保優栽培及配套技術研究 (1990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5. 新疆野生油菜種質資源發現與研究(1993年獲新疆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6. 油菜光溫生態特性研究(199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7. 油菜生長發育規律及高產栽培理論研究(1987年獲湖南科技進步三等獎)

8. 雙低油菜品種湘油11號推廣(1995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9. 優質油菜品種湘油14號(1997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0.DB43/080-12-93單低、雙低油菜系列標準(1995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1.油菜良種湘農油2號(1979年獲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四等獎)

12.油菜化學殺雄利用雜種優勢研究(1998年獲湖南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3.遺傳學在油菜育種上的套用(1987年獲湖南農業大學科技進步三等獎)

14.轉基因抗蟲油菜新品系的獲得(2000年通過省科技成果鑑定)

15.優質細胞質雄性不育系681A的選育和利用(2000年通過省科技成果鑑定)

16.油菜高產優質高效栽培管理專家系統(1999年通過省科技成果鑑定)

17.菜油兩用油菜新品種選育(2003年通過省科技成果鑑定)

推廣情況

育成品種、組合10個,累計推廣 980萬公頃,其中湘油11號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雙低油菜品種,湘油13號、湘油15號和湘雜油1號是我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雙低油菜品種,曾被國家科技部、農業部等列為九五、十五重點推廣品種,在湖南80%以上油菜栽培我中心育成的品種,湘油15號畝產一般在150公斤以上,湘雜油1號單產創268公斤的湖南紀錄。此外,還育成油菜雄性不育三系1套,轉基因油菜品系3個,2003年已由國家轉基因農作物安全辦公室批准進行田間試驗。

1. 湘農油1號(1978年通過技術鑑定),3萬公頃

2. 湘農油2號(1978年通過技術鑑定),10萬公頃

3. 湘農油3號(1978年通過技術鑑定),2萬公頃

4. 湘油11號(1987年湖南省審定,1991年國家審定),40萬公頃

5. 湘油13號(1994年湖南省審定),300萬公頃

6. 湘油14號(1995年湖南省審定),10萬公頃

7. 湘雜油1號(1995年湖南省審定,2004年浙江省審定),100萬公頃

8. 湘油15號(1997年湖南省審定,2001年江西省和國家審定),500萬公頃

9. 湘農油571(1998年國家審定),50萬公頃

10. 湘雜油6號(2003年湖南省和國家審定),50萬公頃

11.湘雜油631 (2005年湖南省審定) 10萬公頃

12.湘雜油753(2005年湖南省審定) 10萬公頃

13.湘雜油780(2005年湖南省審定) 5萬公頃

14.優質細胞質雄性不育系681A三系(2000年通過技術鑑定)

15.T6(轉Bt基因抗蟲油菜品系)

16.15A(轉Barnase不育基因油菜品系)

17.742R(轉Barstar恢復基因油菜品系)

專著論文

(一)專著

1. 官春雲。油菜品質改良及分析方法。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

2. 官春雲。油菜生態及遺傳育種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1990。

3. 李 栒。染色體遺傳導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1。

4. 官春雲。油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

5. 官春雲,李 栒,李文彬。芸薹屬植物的生物工程。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

6. 劉忠松,官春雲,陳社員。植物雄性不育機理的研究及套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7. 官春雲。植物育種的理論與方法。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

8. 官春雲主編。優質油菜。三峽出版社,2005。

此外,參編《油菜的遺傳與育種》(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實用油菜栽培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中國油菜栽培學》(中國農業出版社,1990),《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中國農業出版社,1988)等。

(二)論文(2000年以來)

官春雲 王國槐 等。轉基因抗蟲油菜品系選育和性狀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年 26卷 5期,335-336。

官春雲,劉忠松。21世紀初湖南油菜生產發展趨勢。作物研究,14(2):51-52,2000。

王國槐, 陳社員。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681A選育研究。作物研究,14(4):31-32,2000。

官春雲。油菜中內源赤黴素嫁接轉移研究。生命科學研究,2000年 4卷 3期,228-230。

官春雲,陳社員,等。雜交油菜湘雜油1號的高產分析。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1年 23卷 4期,41-43。

劉忠松,官春雲,等。甘藍型油菜與芥菜型油菜種間雜交研究。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3:82-86,2001。

唐湘如, 官春雲。施氮對油菜幾種酶活性的影響及其與產量和品質的關係。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1年 23卷 4期,34-37。

廖桂平,官春雲。不同播期對不同基因型油菜產量特性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2001年 12卷 6期,853-858。

官春雲。油菜轉基因育種研究進展。中國工程科學,4(8):34-39,2002。

官春雲, 李家洋,等。甘藍型油菜fad2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反義表達載體的構建。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2年 24卷 2期,1-4。

劉忠松, 官春雲, 陳社員, 李 栒, Tom Osborn。芥菜型油菜與甘藍型油菜種間雜種後代的RAPD 分析。中國農業科學 35 (8) :1010 – 1015 ,2002。

廖桂平,官春雲。油菜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管理多媒體專家系統。作物學報,28:140-142,2002。

林良斌, 官春雲,等。轉基因抗蟲油菜中Bt殺蟲蛋白基因穩定遺傳和高效表達及抗蟲性研究。作物學報,28:175-178,2002。

劉忠松 官春雲 等。油菜轉基因的遺傳研究。作物研究,16(3):114-115,2002。

官春雲,李方球,李栒等.雙低油菜湘油15對菌核病抗性的研究.作物學報, 5:715~718,2003.

李栒,官春雲,陳社員等。油菜小孢子培養培養與雙單倍體育種研究Ⅱ.影響甘藍型油菜與芥菜型油菜種間雜種胚產量的因素。作物學報,2003,5:744~749.

陳社員,官春雲,王國槐等.雙低湘油15號油菜新品種選育.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何業華,熊興華,官春雲,等. 根癌農桿菌介導TA29-Barnase基因轉化甘藍型油菜的研究. 作物學報,2003,29(4):615~620。

王國槐,官春雲,陳社員,等. 十字花科芸薹屬種間雜種營養優勢的利用研究. 作物學報,2003,29(1):54~58。

鍾軍, 李栒. 四種提取芸芥基因組DNA方法的比較. 生物技術通報,2003年第3期.

官春雲,陳社員。雙低油菜湘油15號種植密度的調查。作物研究,2003年 17卷 3期,136-137。

劉忠松,2003,油菜抗除草劑研究,作物研究,(2)70-72。

李健,官春雲,李栒,陳社員。轉Bt基因抗蟲油菜花粉對蜜蜂生存的影響。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3年 25卷 2期,78-79 。

Guan CY, Wang GH, Chen SY, et al. Discove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double-low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681A and three-line system in Brassica napus. Proceedings of 11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2003, 1:326~328.

Chen SY, Guan CY, Tian SL, et al. Relationship of trace pollen with agronomic characters in 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of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Proceedings of 11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2003, 1:333~335.

Wang GH, Guan CY, Chen SY, et al. Development of Brassica edible and forage interspecific hybrids using rapeseed male-sterile lines. Proceedings of 11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2003, 1:354~356.

Li Xun,Guan Chunyun. Studies of microspore culture and doubled haploid breeding on rapesee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microspore derived embryos of F1 hybrids between Brassica napus and B.juncea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BP3.22, 2003,Denmark.

Liu Zhongsong et al. Interspecific crosses of Brassica juncea and B.napus and RAPD analysis of their derived progenies.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BP9.23, 2003, Denmark.

官春雲,陳社員,李栒,2004,輻射育種獲得油菜高油酸育種材料。中國作物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劉忠松,官春雲,陳社員,2004,油菜甘芥雜交育種程式探討及種質創新。中國作物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李栒,2004,蘿蔔粉授在油菜柱頭上的反應。中國作物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官春雲,李方球,李栒,2004,芸芥(Eruca sativa)對菌核病的抗性研究。中國農業科學,38(8):1138-1143。

官春雲,陳社員,李栒,2004,油菜轉基因育種研究,中國作物學會油料專業委員會2004年會。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齊紹武,官春雲,2004,甘藍型油菜品系一些酶的活性與抗菌核病的關係。作物學報,30(3):270-273。

官春雲。Breeding of rapeseed by genetic transformation。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 2005年 01期。

孫萬倉, 官春雲。芸芥(Eruca sativa Mill.)與芸薹屬(Brassica L.)3個油用種的遠緣雜交。作物學報,31:36—42,2005。

鍾軍,李枸, 官春雲,等。芸芥抗菌核病相關基因的分子標記。作物學報,31:395—397,2005。

吳明亮,官春雲,湯楚宙,謝方平,楊文敏,趙進輝。2BF-6型稻茬田油菜免耕聯合播種機的研究。農業工程學報,2005年 03期。

陳社員,官春雲,等。雙低雜交油菜新品種湘雜油6號的選育。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 2005年 02期

張志元,官春雲,等。油菜種子內生菌的檢測及殺菌消毒處理方法。湖北農業科學,(1):52—55,2005。

張志元,官春雲。無菌苗法在鑑定油菜菌核病抗(耐)性上的套用。湖北農業科學,(2):50—53,2005。

鄭卓,李栒,官春雲。新疆野生油菜與甘藍型油菜屬間雜種分子鑑定。作物研究 , 2005年 02期。

Li Xun, Guan Chunyun. Pollen fertility, anther colour, transfer embryo mode and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of hybrid F1 between Brassica napus and Brassica juncea. Brassica, 7(1-2):37-43,2005.

Liu Z., C. Guan, F. Zhao and S. Chen。Inheritance and mapping of a restorer gene for the rapesee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681A。Plant Breeding 124, 5—8,2005。

(2006年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