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銀行

1921年以後,歷經譚趙戰爭、北伐戰爭,湖南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成立銀行。 1933年起開始發行紙幣,分支機構發展到14個,遍布全省各地,總資本增至302萬元。 湖南省銀行信用較好,成立9年內,每年獲利至少10萬元,1936年高達79萬元,相對穩定了湖南的金融市場。

清末民初,湖南先後出現了陳寶箴朱昌琳朱恩紱父子開辦的湖南阜南官錢局、俞廉三開設的湖南官錢局、(後由譚延闓改為湖南銀行)、張敬堯開設的裕湘銀行。民國初期軍閥混戰導致各銀行相繼倒閉或停業。
1921年以後,歷經譚趙戰爭、北伐戰爭,湖南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成立銀行。直到1928年魯滌平主持湘政後,才決定成立湖南省銀行,額定資本200萬元,次年1月15日在長沙藩正街正式開業,趙恆任行長,經營存款及儲蓄、國內匯兌、放款及票據貼現、買賣生金銀及外幣、信託及投資、代公司行號收解款項,並受省政府委託發行總兌換券,受中央與地方政府委託代理公庫、經營公債與證券等。1933年起開始發行紙幣,分支機構發展到14個,遍布全省各地,總資本增至302萬元。湖南省銀行信用較好,成立9年內,每年獲利至少10萬元,1936年高達79萬元,相對穩定了湖南的金融市場。
長沙解放後被人民政府接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