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廳糧油高產創建栽培技術規程

一、雙季早稻

(一)品種

選用耐肥、抗病、抗倒的高產早稻或超級早稻品種。採取種子直銷的方式供種,做到一片一種。

(二)育秧

1、曬種選種。浸種前搶晴天曬種1~2天,用清水選種,將浮在水面上的半壯谷全部撈出用網袋分裝,單獨浸種。
2、浸種催芽。用米鮮胺、強氯精或其它藥劑殺菌浸種12小時,用清水洗乾淨種子,再浸種2天左右,注意換水,在控制溫度、濕度條件下催芽。軟碟秧、旱育秧播種破胸谷,濕潤秧播種“根長芽半”的芽谷。
3、秧田整地
軟碟育秧。選擇地下水位較低、地勢較高、平坦、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稻田或菜園地作秧床,秧田面積與本田比例1:25左右。秧田有濕潤秧床和旱育秧床兩種方式。濕潤秧床乾耕乾耙水整再按要求寬度分廂;旱育秧床乾耕乾整,按要求寬度開好圍溝、廂溝,廂面上細下粗、平整鬆軟,播種前苗床土澆足底水,使5厘米以上土層濕透待播。
濕潤育秧。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肥力較高,田面平整的稻田作秧田,秧田與本田的比例為1∶7~8。在播種前10天左右翻耕整田,按要求寬度分廂,推平廂面。
旱育秧。按當地傳統方式整地。
4、播種。軟碟育秧,每畝大田備353孔軟碟80個以上,超級早稻用308孔軟碟90個以上。每個軟碟備營養土1.5~2公斤。3月中下旬播種,每孔播2粒谷左右,每畝大田用種2公斤左右,均勻播種。在秧廂兩邊插竹片起拱蓋膜,用泥土壓緊。濕潤育秧一般在氣溫穩定通過11℃時播種,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採用地膜覆蓋保溫育秧;旱育秧一般在氣溫穩定通過8℃時播種,播種期比濕潤育秧提早10~15天。
5、秧田管理。軟碟育秧苗期堅持旱育,濕潤秧床堅持水不上廂面,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排乾水,3葉期後實行淺水管理。旱育秧床播前澆透底水,達到土壤水分飽和,出苗至3葉期控制澆水,不旱不澆水。3葉期後檢查床面是否土壤濕潤,水分不足要及時補澆水。澆水要一次澆透。如果在播種後遇連續低溫(日均溫≤13℃)陰雨,揭開兩端通風除濕。每平方米施敵克松2.5克(800倍液)防治綿腐病、立枯病等病害。注意防止晴天高溫灼苗,及時通風煉苗。當膜內溫度高於30℃時,揭開兩端通風散熱。移栽前1天下午澆水濕潤盤土。

(三)拋移栽

1、翻耕整地。冬乾田在年前翻耕烤田,在4月上旬到中旬
整地;綠肥田在4月10日~15日翻耕整地;冬水田、馬鈴薯田在4月底翻耕整地;油菜田在5月初翻耕整地。
2、拋移栽期。應在當地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5℃時進行,旱育秧和塑盤秧在3.9~4.3葉期移栽或擺栽;濕潤育秧在5~6葉期移栽,秧齡期為25~30天。前作為三熟制油菜田要求在5月10日以前移栽,其它要求在4月30日以前移栽。
3、拋移栽規格。軟碟秧要求分廂拋栽,一般廂寬2米左右,廂間留25厘米左右寬的走道,溝深10~12厘米。拋秧分次進行,第一次拋總苗數的70%,第二次拋剩下的30%,然後移密補稀。濕潤育秧每畝栽插2萬穴,要求划行插秧,或者拉繩插秧,即株距5寸,行距6寸。提倡寬行窄株插秧,行距7.5寸,株距4寸,或寬窄行插秧,寬行距10寸,窄行距5寸,株距4寸,每穴2粒穀苗。旱育秧較濕潤秧稀植,每畝大田插植1.8~2萬蔸,基本苗8~10萬。

(四)施肥

1、秧田。秧田整地時每畝施用配方肥10~20公斤,在耕田時翻入土壤,全層施用;畝大田的苗床面施1包壯秧劑,用釘子耙將表層鬆土來回混合耙勻。播種後在秧苗2葉1心期畝施尿素5公斤。拔秧前4天畝施尿素5 公斤。
2、大田。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按每100畝左右取代表性土壤和丘塊的土樣進行化驗,根據測定的地力水平、肥料效應田間試驗參數和作物目標產量需肥規律確定農戶具體施肥方案。一般每畝施欄肥1000~1250公斤,配方肥50~60公斤。欄肥、配方肥翻耕時全層施用。分櫱肥在拋插後5天左右每畝追施尿素5~7公斤和氯化鉀4~5公斤。曬田復水後畝施氯化鉀3~5公斤,看苗畝施尿素3~5公斤。當倒二葉伸出一半時,酌施保花肥。齊穗至齊穗後3天,每畝用穀粒飽1包(50克)對水50公斤噴施。

(五)灌溉

移栽後保持淺水層,分櫱期間淺水或濕潤灌溉,當田間群體苗數達到預期有效穗數的85%時,在稻田中開腰溝和圍溝,排水露田或曬田10~13天,以控制無效分櫱。曬田結束後實行淺水勤灌,抽穗期間保持淺水層。抽穗後乾濕交替間歇灌溉,收割前7天斷水,準備收割。

(六)病蟲草防治

採取專業化統防統治。防治稻瘟病、螟蟲、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具體防治時間和藥劑以當地農業部門通知為準。儘量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

(七)收割

齊穗後25~30天,成熟度達90%時收割,防止刈青。

二、一季中稻

(一)品種

選用抗稻瘟病強的高產遲熟超級稻品種。採取種子直銷的方式供種,做到一片一種。

(二)育秧

1、種子準備。播前曬種1天左右,用清水選種,將浮在水面上的半壯谷全部撈出用網袋隔開一起浸種。
2、浸種催芽。濕潤育秧,浸種催芽按常規方法進行,浸種時間一般為2~3天,用米鮮胺、強氯精或其它藥劑浸種殺菌。在控制溫度、濕度條件下催芽。旱育秧播種破胸谷,濕潤秧播種“根長芽半”的芽谷。
3、秧田整地。同早稻。
4、播種。採用濕潤育秧,在海拔500~700米地區遲熟品種於4月13日左右播種,海拔800~1000米地區“穀雨”邊播種,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提倡在低海拔地方借田育秧,秧齡控制在30~35天。大田每畝用種量0.8~1.0公斤。採用旱育秧方式,播種期可比當地濕潤育秧提早10~15天,在日均溫穩定通過8℃時播種。每平米苗床播種40~45克。

(三)移拋栽

根據不同品種的分櫱特徵,確定適宜的基本苗數。一般來說濕潤育秧,6~7葉移栽,帶1~2個分櫱。每畝插基本苗8萬左右。土壤肥力較低、插秧較遲的田,每畝插基本苗8~10萬。在此範圍內,遲熟類型品種可適當稀,中熟類型品種可適當密。旱秧冬閒田5.0~6.0葉移栽,前作為油菜的田6.5~7.0葉移栽,每畝栽插4~6萬苗。

(四)施肥

1、秧田。基肥畝施配方肥20公斤,全層施用。畝大田苗床面施壯秧劑1包,用釘子耥耙將表層鬆土來回混合耙勻。3葉期畝施尿素5公斤;插秧前4天畝施尿素5公斤。
2、大田。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按每100畝左右取代表性土壤和丘塊的土樣進行化驗,根據測定的地力水平、肥料效應田間試驗參數和作物目標產量需肥規律確定農戶具體施肥方案。一般畝深施碳銨40~50公斤、磷肥50公斤、氯化鉀8~10公斤,在整田時全層施用;在插秧後5~7天畝施尿素5~6公斤;在6月中旬曬田復水後畝施尿素5~6公斤,氯化鉀8~10公斤;在7月上旬畝施尿素2~3公斤。

(五)灌溉

插拋秧後宜採用淺水返青,濕潤分櫱,每畝苗數達到20萬苗時開始露田或曬田,採取多次輕曬。曬田結束後實行淺水勤灌,抽穗期間保持淺水層。抽穗後乾濕交替間歇灌溉,收穫前7天左右斷水。

(六)病蟲草防治

全面推廣病蟲草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具體防治時間和藥劑以當地農業部門通知為準。

(七)收割

齊穗後30~35天,成熟度達90%~95%為收割適期。

三、雙季晚稻

(一)品種

晚稻品種應根據早稻品種熟期和晚稻安全齊穗期來確定,選用耐肥、抗病、抗倒中遲熟超級雜交稻或高產雜交稻,實行滿負荷搭配。採取種子直銷的方式供種,做到一片一種。

(二)育秧

1、曬種選種浸種。按每畝大田1.5~1.8公斤備好雜交稻種子。選種、曬種同早稻。用強氯精液或其它藥液浸種8~10小時,洗淨後再用清水間歇浸種至破胸。
2、秧田整地。同早稻。
3、播種
(1)播種期。按照湘北、湘中、湘南分別在9月13日、9月15日和9月18日前齊穗的要求,根據所用品種生育期確定各地晚稻播種期。
(2)播種量。軟碟育秧,每畝用353孔或308孔軟碟80個以上。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10~13公斤,播種時應分廂控制,精播勻播。
4、秧田管理。播種至3葉前濕潤灌溉,3葉期後淺水勤灌,防止硬板。3葉1心期移密補稀。
5、秧齡。晚稻秧齡應控制在20~28天。晚稻長秧齡拋秧大苗,應採用以下措施控制秧苗老化拔節:減少播量,雜交稻每孔播1~2粒;通過控水控制秧苗過快生長;用15%多效唑配成200ppm溶液浸種12小時,或在苗期噴施250~300ppm濃度多效唑。

(三)移拋栽

晚稻應在早稻收穫後搶住高產季節及時整地移拋栽,移栽以5×7寸為宜,每蔸2~3粒穀苗;拋秧每畝1.8~2.0萬蔸,8~10萬畝。

(四)施肥

1、秧田。基肥畝施配方肥20公斤,全層施用;畝大田苗床面施壯秧劑1包,用釘子耥耙將表層鬆土來回混合耙勻。3葉期施“斷奶肥”,一般畝追尿素3~5公斤;移栽前5天左右施“送嫁肥”,畝施尿素4~5公斤。
2、大田。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按每100畝左右取代表性土壤和丘塊的土樣進行化驗,根據測定的地力水平、肥料效應田間試驗參數和作物目標產量需肥規律確定農戶具體施肥方案。一般採取早稻秸稈還田;基肥畝施配方肥50公斤左右,對缺鋅的稻田畝施鋅肥1公斤。移栽或拋栽後4~5天施分櫱肥,畝施尿素6~8公斤。曬田復水後畝施尿素、氯化鉀2~3公斤。始穗期畝用穀粒飽1包兌水50公斤葉面噴施,是否補施尿素視苗情而定。

(五)灌溉

移拋栽後立苗前保持水層,拋後4~5天灌深水施用除草劑並保水4天,分櫱期淺水灌溉,間隙露田促根系下扎;達到計畫苗數的80%時開始曬田,待田間開絲坼時復水;孕穗抽穗期淺水灌溉,灌漿結實期乾乾濕濕壯籽,收割前5~7天斷水。

(六)病蟲草防治

全面推廣病蟲草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秧田重點注意防治稻薊馬、稻飛虱。移栽後3~5天活蔸後施用除草劑。應注意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具體防治時間和藥劑以當地農業部門通知為準。

(七)收穫

晚稻充分成熟後收穫。

四、雜交玉米

(一)品種

選用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雜交良種。適宜湘西北山區種植的優良品種有湘玉10號、臨奧1號、三北2號、聯農1號、正大999、潞玉13(長玉13)、潞鑫4號、科玉6號湘康玉1號等品種;適宜湘中湘南丘陵區種植的優良品種有臨奧1號、三北2號、聯農1號、科玉3號、科玉2號、潞玉13(長玉13)、潞鑫4號、正興3號中科10號洛玉1號等品種。

(二)選地整地

1、地塊選擇。宜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較好的旱地(田)或緩坡地。播種前進行精細整地,保持土質鬆軟、細碎平整。
2、整地起壟。玉米種植包括清種(同一季節一塊地只種一種作物)和間套作(花生、黃豆、紅薯等)兩種模式,無論清種或間套作在冬前要將土壤翻耕凍坯,播種前及時耙碎。採用寬窄行栽培,對於清種模式,按廂寬2.4~2.6米分廂,開溝起壟,四周開30cm寬的排水溝,一般採用玉米4行壠,寬行80厘米,窄行40~50厘米;對於套種模式,按1.3米分壠,土面0.7米,溝寬0.6米(溝底0.45~0.50米)土面行距0.4米,播種時兩行的玉米呈s型播種,壠邊可以套種紅薯、大豆、花生等,收穫後可將玉米稈的1/2放於溝內,並噴灑碳銨或尿素3~5公斤,將土蓋上。

(三)播種

1、播種期。當氣溫穩定通過10℃(地膜玉米為8℃)時為玉米的安全播種期,湘西北山區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除高寒山區可以適當推遲外,最遲不能超過4月5日。湘中湘南丘陵區可以提早到3月上旬。地膜玉米各區均可提早10天播種。
2、播種量。每畝播種量為1.5公斤,每穴2粒,保證一播全苗。
3、播栽密度。大穗型品種適宜的密度為每畝2800株;中大穗品種植株相對較矮,適宜的密度為每畝3000株左右;緊湊型品種適宜的密度在一般每畝4000株左右。但湘中湘南丘陵區由於氣候條件與山區不同,與湘西北山區同類型的品種密度應適當增加300~500株/畝,緊湊型品種4500株/畝左右,其他品種3200株/畝左右。

(四)田間管理

1、查苗補缺。玉米出苗3~4葉時應進行間苗、補苗;間苗時多留苗20%,缺蔸的從多余苗蔸帶土移栽補缺。拔節前再去弱留強,每穴只留單株苗。
2、中耕除草。玉米芽前除草可用乙草胺在播種後至出苗前進行噴霧封閉土壤。中耕一般在5~8葉期進行,苗旁淺鋤,行間深鋤,結合中耕培篼。若芽前除草效果差,而又未中耕的要採用苗後除草劑除草,一般用苗後喜、苗後樂或玉力等玉米專用除草劑除草,於玉米2~5期均勻噴霧。
3、施肥
(1)基肥。畝用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尿素1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和氯化鉀15公斤(配方肥50公斤),增施鋅肥1公斤。
(2)壯稈肥。在玉米拔節階段,即6~7葉全展期,每畝施用尿素5~10公斤。各期追肥,均應施在離玉米莖基部10厘米以外、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免傷根傷苗。
(3)穗肥。在10葉至11葉全展期,是形成大穗、決定穗粒數的重要時期,每畝應重施尿素15公斤。
(4)壯籽肥。一般每畝用磷酸二氫鉀250克或穀粒飽100克兌水75~100公斤,在授粉後5~10天搶晴天均勻噴葉
4、病蟲草防治。重點防治地老虎、玉米螟、蚜蟲、紋枯病和莖基腐病等。苗期地老虎用速滅殺丁或青蟲地虎通通殺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用敵殺死等藥劑防治。蚜蟲用蚜虱淨或吡蟲啉防治,紋枯病用5萬單位井崗黴素、莖基腐病用70%甲托或50%多菌靈進行防治。

(五)收穫

當玉米籽粒基部形成黑層、秸桿80%穗皮黃而不乾,植株苞葉變黃鬆散時及時收穫,將玉米果穗連苞葉一起採收。過早、過遲採收均影響產量。稻田秸桿粉碎還田,旱土秸桿砍倒順放溝中
腐熟,增加土壤有機含量,增加下茬作物肥效養分。

六、油菜

(一)品種

選擇“雙低”(芥酸含量低於1%,硫含量低於30mol/g)“雙高”(高產、含油量高於40%)品種。一般宜選擇產量高、抗倒性強的中、遲熟雙低雜交油菜品種,但發展“稻稻油”模式宜選擇早熟或極早熟油菜品種。主要選擇通過國審或省審的湘雜油系列、灃油系列、中油雜系列、油研系列、華油雜系列等品種為主。

(二)播栽準備

1、選地。選擇土壤肥力較好、土層深、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高、排灌方便、前作未種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塊或地塊。
2、曬地。前茬作物收穫後要適當曬地,如稻田油菜濕度大,在水稻收割前7~10天排水曬田。
3、整地。通過機械旋耕或傳統翻耙田塊,深度達20厘米左右,按2.5米左右包溝分廂,開好“三溝”,溝寬30厘米,廂溝深25厘米,腰溝、圍溝各深30厘米,做到溝溝相通,廂面平整。
4、除草。一般採用化學除草,常用除草劑有吡氟乙草靈(蓋草靈)、百草枯、胺苯·草除·喹(仙耙)、吡氟禾草靈等,具體參照產品說明使用。

(三)播栽育苗移栽油菜

1、壯苗培育
(1)苗床準備。選擇地勢較高、土質肥沃、疏鬆透氣的稻田或旱土作苗床,苗床與大田面積比為1:5~7,每畝苗床用火土灰或土雜肥40~50擔、人畜糞25~30擔、磷肥25公斤、氯化鉀5~6公斤混合堆漚7~10天后作基肥。苗床按1.5米分廂開溝,廂面整碎整平。
(2)播種期。湘西北棉地油菜、旱地油菜、一季稻油菜宜9月5~15日播種,湘中南一季稻田油菜宜9月10~20日播種,雙季稻田油菜宜9月20~30日播種。
(3)播種。每畝苗床播種量400~500克,拌適量細土或草木灰,按50%、25%、25%的比例分三次均勻播於床土。
(4)管理。出苗前遇乾旱早晚澆稀薄糞水抗旱,每天至少一次,齊苗後及時間去過密幼苗,保證每畝苗床有10~15萬苗。3葉期定苗,移栽前7~10天,每畝用15%多效唑40~50克兌水50公斤噴霧,同期每畝施尿素5~7公斤(遇天旱時應兌水1000~1500公斤潑澆)或適量稀薄人糞尿作追肥,搞好蚜蟲和菜青蟲的防治。
2、基肥。一般每畝1000公斤土雜肥、50公斤45%的複合肥、10公斤磷肥和0.5~1公斤硼砂,充分拌勻後於油菜移栽前施於移栽穴邊。
3、移栽
(1)移栽期。油菜苗5~7葉即可移栽大田,苗齡一般30天左右。湘西北10月上旬、湘中南10月中旬開始移栽,10月底
確保栽完。
(2)移栽密度。一般每畝栽5000~8000株,土壤肥力較差的應當適當增加密度。為保證密度,可採取“一穴雙株”栽培技術。一穴單株移栽壟寬壟寬2.2米栽5行,株距0.19~0.30米。一穴雙株移栽畝栽7000~8000株(3500~4000穴),壟寬2.2米栽5行,穴距0.37~0.43米。
直播油菜
1、播期期。中、晚稻收割後儘早播種,湘西北宜10月15日以前播種,湘中南宜10月25日以前播種。
2、播種量。播種量以每畝200~250克為宜,密度為2萬株/畝左右。播種期推遲,播種量適當增加,10月中旬以後播種,播種量可增加到每畝300克,密度達到2.5萬株/畝。
3、播種方法。根據面積和播種量,按廂定量種子,播種可採取條播、穴播、撒播等方式,化學除草後1~3天開條播或穴播。條播行距為33 厘米,穴播行距為30 厘米,然後用乾細土20公斤、硼砂1公斤和種子等量撒施在條播溝或穴內。撒播直接將混合乾細土的種子撒在廂面上。播種同時施足基肥,一般每畝用500公斤土雜肥、50公斤磷肥和1公斤硼肥拌合後撒在廂面、條播溝、穴內蓋種。

(四)田間管理

1、查苗補缺
(1)育苗移栽油菜查苗補苗。移栽返青成活後,及時查苗
補苗,保證大田基本苗
(2)直播油菜查苗補種。出苗後(2~3片真葉時)對叢生苗進行間苗,每平方米留30~40株,發現缺苗嚴重的地方用同一品種浸種催芽及時補種。間苗後每畝用尿素5~8公斤、鉀肥3公斤選晴天無露水的傍晚或雨天撒施。
2、除草。栽後7~10天或直播苗6~7葉期進行一次化學除草。
3、施肥
(1)提苗肥。栽後10~15天后(直播苗2~3葉時),畝用尿素5~8公斤兌水30~40擔淋施。
(2)臘肥。越冬前每畝用10~15公斤尿素、5~10公斤鉀肥在晴天無露水的傍晚撒施。
(3)硼肥。2月下旬,每畝用50~100克硼砂或適量硼酸兌水50公斤選晴天進行葉片噴施,如用硼砂,先用40℃溫水溶解後再用稀釋。
4、抗旱。當久旱無雨,油菜植株下部發紅,全株暗綠無光澤時,要及時澆水。澆水時於清水中加人少許人糞尿,澆灌時水灌至廂溝三分之二處停止進水,等廂面濕潤後將余水排乾。
5、凍後處理。葉片、蕾薹受凍後,選晴天高溫時,用刀割除凍薹,清除凍葉,追施適量速效氮肥。
6、清溝排漬。春後要及時清溝排漬,確保田間無漬水。
7、病蟲草防治。蟲害主要防治菜青蟲和蚜蟲,可畝用10%
的吡蟲啉2包(400克)兌水兩桶噴霧治蚜蟲,畝用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2兩或50%的甲胺磷乳油2兩噴霧治菜青蟲。病害主要防治菌核病,堅持以預防為主的防治措施:一是春後清理好三溝,3月中下旬及時摘除病老黃葉;二是在初花期畝用2兩多菌靈兌水50公斤噴霧。

(五)收穫

當主花序角果全部、全株和全田角果達70~80%現黃,主花序下部角果呈黃色,種子呈固有顏色時即應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