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氏族遷徙源流

湖南氏族遷徙源流

《湖南氏族遷徙源流》,是嶽麓書社於2010年1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嶽麓書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精裝: 1317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7613411

湖南氏族遷徙源流湖南氏族遷徙源流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湖南氏族遷徙源流(套裝共2冊)》包括:湖南氏族遷徙源流(一)、湖南氏族遷徙源流(二)。湖南人來自天下,江、浙、皖、閩、贛東方之人居其什九;江西一省又居東方之什九;而廬陵一道,南昌一府,又居江西之什九。江西人之來移湖南也,大都以稼穡耕墾;江蘇、安徽、河南、山東人之來移湖南也,大都以官作宦,以經商服賈。而長沙都會之地,五方雜處,尤多江、浙、皖長江下流之人。

編輯推薦

《湖南氏族遷徙源流(套裝共2冊)》是由嶽麓書社出版的。

目錄

A
艾1
安2
敖3
B
柏5
包6
鮑7
貝7

邊8
卞8
賓9
卜9
C
蔡11
曹16
岑24
柴25
昌25
常25
巢26
車27
陳27
諶80
成81
程84
池88
侴88
儲88
楚89
褚89
淳于90
崔90
D
戴92
鄧98
狄129
刁130
丁130
定136
董136
杜139
段144
頓149
F
樊149
范151
方155
房159
費159
豐張160
封160
酆161
馮162
鳳167
奉167
伏168
扶169
符169
傅172
G
乾178
甘178
淦180
高181
戈185
葛185
耿186
龔186
辜192
古192
谷196
顧198
關199
官200
管200
畢200
貴201
桂201
咼202
郭202
虢211
H
海212
韓212
郝213
何214
賀235
洪256
侯258
呼261
胡261
花287
垡287
皇甫288
黃288
霍323
J
吉324
計324
季325
賈325
簡326
翦328
蹇328
江329
姜334
蔣337
焦347
金348
靳351
荊351
敬352
K
康352
柯353
孔354
寇356
蒯356
匡356
鄺359
曠360
況361
L
來362
賴362
藍364
郎367
勞367
雷368
冷374
黎375
李381
厲451
利451
連451
練452
梁452
廖456
林466
藺472
凌472
劉474
柳551
龍553
隆565
婁566
占566
魯573
陸575
路577
呂577
羅580
駱615
M
馬618
麥623
滿623
毛624
梅630
蒙632
孟632
米634
苗634
繆635
閔635
明636
莫637
壘641
沐641
穆642
慕容642
N
倪642
聶643
甯647
牛649
0
歐649
歐陽650
P
潘663
盤670
龐673
裴674
彭675
蓬698
皮699
平699
蒲700
溥700
Q
戚700
漆701
祁701
齊701
綦702
錢703
喬705
譙705
秦706
覃708
青712
卿712
丘713
邱713
仇717
裘718
屈719
瞿720
璩722
全722
闕722
R
穰723
讓724
冉724
饒724
任726
榮729
容730
茹730
阮731
S
賽732
沙732
陝732
單732
商732
尚733
上官733
邵734
餘735
由735
沈737
盛740
師743
施743
石744
時748
史748
首752
舒753
帥756
司馬756
宋756
蘇763
粟769
眭770
隋771
孫771
T
談777
譚778
湯794
唐801
陶829
滕833
田834
鐵841
仝841
童841
塗844
屠846
庹847
W
萬848
汪853
王856
危918
韋918
魏919
溫922
文925
翁934
鄔935
巫936
吳937
伍958
武962
X
奚964
習964
席965
夏965
向972
項978
蕭978
解1003
謝1003
辛1024
……
Y
Z

序言

1933年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曾著《湖南人由來考》一文,譚先生是浙江嘉善人,但卻是第一位研究湖南氏族遷徙的學者。其文以五種湖南方誌中的氏族志,即道光《寶慶府志》、光緒《邵陽縣鄉土志》、光緒《武岡州鄉土志》、光緒《靖州鄉土志》、光緒《湘陰縣圖志》為依據,其中《寶慶府志》中包括邵陽縣氏族142族,新化縣氏族130族,武岡州氏族85族,新寧縣氏族16族,城步縣氏族24族,總計一府五州縣共397族。又邵陽縣依《邵陽縣鄉土志》增加23族,《武岡州鄉土志》另列48族,《靖州鄉土志》列51族,《湘陰縣圖志》列233族,此一府(寶慶府)、一州(靖州)、一縣(湘陰縣)共得752族。譚先生又將氏族表中凡稱“世居某縣某里”者概認為土著,則七州縣中僅有土著9族,即邵陽墨溪黃氏、邵陽同莊李氏、新化石界扶氏、城步黔寧王沐氏、城步涼國公藍氏、城步潁國公楊氏、靖州楊氏、姚氏、湘陰中塅焦氏。
譚文通過對以上一府一州一縣共700餘個氏族的遷徙狀況統計分析,最後得出如下結論:
1.湖南人來自天下,江、浙、皖、閩、贛東方之人居其什九;江西一省又居東方之什九;而廬陵一道,南昌一府,又居江西之什九。
2.江西人之來移湖南也,大都以稼穡耕墾;江蘇、安徽、河南、山東人之來移湖南也,大都以官作宦,以經商服賈。而長沙都會之地,五方雜處,尤多江、浙、皖長江下流之人。

文摘

醴陵灌沖蔡氏始遷祖維標公,清乾隆間自廣東梅州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12200人。
醴陵蔡家棚蔡氏始遷祖仲德公,清康熙間自福建龍巖遷此。族人分布於老鴉山、赤竹嶺。至1948年,全族人121000人。
攸縣淥田蔡氏譜稱宋靖康年問,上蔡人吉公南渡任江西洪州通判,再任潭州通判。十四傳至元末明初朝端公,諱忠,號雪松,卜居於攸縣淥田桑田。因幾經兵寇,舊譜不存,故以朝端為一世祖,至今已傳25代,嗣孫3萬餘人。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首修族譜,清光緒十年(1884)七修,1942年又八修草譜,未及付梓。2001年九修。明萬曆間建宗祠於桑田黃岡嶺。門聯:湖湘望族,科第世家。譜分上蔡長衡籍,志載三朝科第家。南乾山川吳入楚,中州閥閱祖而孫。排行:朝元常琮蔡,國蔡思承而,祖來上蔡,貽謀允臧,言本道德,行由典章,詩書世澤,禮義家常,子孫益振,源遠流長。該族名人蔡思穆,官浙江巡按御史;蔡承甲,明萬曆進士,官廣東惠州知府;蔡福斑,清康熙進士,官內閣中書;蔡會文,紅軍將領,1936年犧牲;蔡人昌,國民革命軍中將;蔡儀,著名美學理論家;蔡章生,海軍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
邵陽蔡氏始遷祖元七公,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自益陽泥潭十八都遷寶慶,定居城北新寧都,今江北、田江渡等地皆其後裔。清鹹豐九年(1859)為避戰亂,蔡正陵一家遷居小東路蔣家沖,即今郊區蔣河橋鄉蔡鍔村,其子蔡鍔,倡導反袁護國運動。
邵陽回族蔡氏始遷祖能公,字澄遠,原籍江南淮安山陽縣,明洪武二年(1369)奉命自南京鎮守寶慶,授指揮僉事,卒葬邵陽縣西門外演武場。生子四人:莫、華、禧、禮。族人分布於九公橋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