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敬亭

游敬亭

3、合沓:沓,合。 4、隱淪:沉淪,埋沒。 13、無睽:睽,張目注視。

作者簡介

梅予援,詩人梅庚之孫,梅立本的父親,乾隆六年(1741)舉人,次年中進士,步入仕途,官徐州教授。梅予援在任勤政廉明,躬親恤隱,最終積勞成疾,死於任上。乾隆皇帝感念他的勞績,讓他的兒子梅立本於乾隆十七年(1752)在北京參加了順天府的恩科鄉試,中了舉人,又得以於乾隆十九年(1754)由內閣中書入直。

作品原文

游敬亭山
南齊·謝朓
茲1山亘2百里,合沓3與雲齊。
隱淪4既已托,靈異5居然棲。
上千蔽白日,下屬帶回溪。
交藤荒且蔓,樛杖6聳復低。
獨鶴方朝唳,飢鼯7此夜啼。
渫雲8已漫漫,夕雨亦淒淒。
我行雖紆組9,兼得尋幽蹊
緣源殊未極,歸徑窅10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凌丹梯11。
皇恩意已矣,茲理庶12無睽13。

南宋.謝朓南宋.謝朓

作品注釋

1、茲:這,這個,此。如,茲日,茲行。唐· 李白《送友人》:“揮手目茲去。”
2、亘:空間和時間上延續不斷。如,橫亘。綿亘數千里。清· 沈暭旦《摸魚子》:“看橋亘長虹。”
3、合沓:沓,合。如,天與地沓。楚辭·屈原·天問》:“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4、隱淪:沉淪,埋沒。李善註:“隱淪,謂幽隱沉淪也。” 章炳麟 《獄中聞沉禹希見殺》詩:“不見 沉生 久,江湖知隱淪。”
5、靈異: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奇異的生命潛意識形態,把這種形態稱其為人類的靈異現象(靈魂事件)。這裡指神靈。
6、樛杖:樛,向下彎曲的樹木。如,樛木樛枝。杖,扶著走路的棍子。樛杖,向下彎曲像棍子的樹木。
7、鼯:鼠名。鼯鼠,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長,前後肢之間有薄膜,能從樹上飛降下來,住在樹沿中,晝伏夜出。
8、渫云:飄散的雲。明陳子龍《上巳城南雨中》詩:“渫雲行瀰瀰,平田紛漠漠。”
9、紆組:系佩官印。謂身居官位。 晉 陸雲《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超踐皇闥,紆組垂纓。”
10、窅: 眼睛瞘進去,喻深遠意。如,窅眇,窅冥。唐· 韓愈《本政》:“茫乎天運,窅爾神化。”
11、丹梯:指高入雲霄的山峰。王琦注引呂延濟曰:“丹梯,謂山高峯入雲霞處。”唐李白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詩:“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12、庶:表示希望發生或出現某事,表示猜度語氣。
13、無睽:睽,張目注視。無睽,不張目注視。

作品賞析

首聯“開元名勝昔曾聞,載酒尋秋花氣薰” ,寫遊覽的時間\地點\環境。作者與朋友們在一個秋日的下午帶著酒來到了開元寺水閣秋眺,因為詩人早已聽說開元寺水閣是有名的名勝。來到這裡果然花香撲鼻。
頷聯“古塔漸看沉暮靄,危台猶復護殘雲” ,寫作者看到與想到的有關開元寺的情形。這時遊人們看到的古塔漸漸被黃昏時的雲霧包圍,“沉暮靄” ,沉入暮靄中去。“危台猶復” ,這是寫開元塔的幾次重修"時壞時修”,開元塔經歷代多次重修,塔形及其結構都有較大變化,唯有塔頂三截插瓶護環上盤掛的粗鐵鏈,自北宋以來一直保持著原樣,如今已經修復,明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寓宣時,曾作《開元寺浮屠》一詩。詩云:“坐對芙蓉塔,延觀柏梘雲。青霞城北涌,翠瀲水西分。巔樹疑嵐濕,岩花入瞑薰。風鈴流梵響,玉漏自聞聲。”
頸聯“情轔5曲沼魚苗聚,目逐遙天雁字分” 進一步寫作者所看到的有開元寺的美景。開元寺內鐘聲悠揚,寺外曲池迂迴,游魚成群,這一聲悠揚的鐘聲就繫著人們多少情懷。向下看,因為寺後有水閣,下臨宛溪河,開元塔影倒映句溪河,形成“句溪塔影”,為宣城勝景之一。清時劉方藹有《句溪塔影》詩:“中漏江城塔,波痕回不迷,倒懸如水立,光刺與天齊。梯浪分層級,攀鱗儼上躋。漫夸東海市,清白瑩靈犀。” 向上看,因 開元古塔高34米,六面九層,造型優美,全塔以磚砌成,每層底座都以疊澀菱牙磚跳砌成。成雁字遙天。
尾聯“但可題詩聊寄興,風流何必鑲參軍” ,由寫景變成抒情。 “但可題詩聊寄興” ,這是說在這裡題題詩就可以聊寄雅興。因為歷史上多少文人雅士在這裡題詩寄興,歷代文壇巨匠李白、杜牧、白居易、文天祥、梅堯臣、湯顯祖以及佛門高僧黃櫱、鑒真等曾經先後登臨,並留有大量詩文。唐朝杜牧《開元寺水閣》詩云:“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元代大詩人汪士琛《開元閣》詩云:“寺古陵陽第一峰,寶扉珠樹碧玲瓏。鶴巢宵漢浮屠頂,僧舍煙霞丈室中。高閣鐘聲聞遠近,上方燈影徹西東,一從杜牧題詩後,翰墨誰能繼古風”。明代戲劇家、詩人湯顯祖,《開元浮圖》詩曰:“對座芙蓉塔,延觀柏瑎雲。青霞城北角,翠瀲水西分”等等。“風流何必鑲參軍” ,要想風流,何必去模仿參軍郭璞呢?。”據城縣誌》載:永寧二年(305年),郭璞任宣城郡參軍,於永寧寺側建九級磚塔一座。初名就叫永寧寺塔。“參軍” , 這裡有所指,信手拈來 。
這首詩不是單純的遊覽,也不是單純的敘述,而是親歷江南秋天景色的美妙,目諸江城樓台\古塔的美景,見景生情,見景歸思,層層推進,完成全詩的主旨,表達人們遊覽的另一種情趣。本詩將敘事\寫景,抒情融而為一,相互關連而有層次分明,這樣使人們不僅與詩人領略遊覽的快樂,而且造就另一番情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