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井低對比度油層成因機理與評價方法

測井低對比度油層成因機理與評價方法

本書從岩石物理理論與成因機理研究出發,系統研究了油藏中電測井的回響,建立測井解釋油氣層的模型與方法,以及黏土附加導電與電化學束縛水及鑽井液侵入油、水層的系統岩石物理模型與數值分析和相應解釋及定量評價方法;介紹了正在發展的低滲透砂岩複雜孔隙結構與電性質關係研究,包括具微裂縫的低滲透砂岩電各向異性雙側向測井的回響與三維正、反演計算方法,西部山前泥岩電測井反映擠壓地應力與儲層發育的岩石物理研究認識。可供石油勘探技術人員及大專院校相關師生參考使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測井低對比度油層成因機理與評價方法》從岩石物理理論與成因機理研究出發,系統研究了油藏中電測井的回響,建立測井解釋油氣層的模型與方法,並進一步總結了它們的分布規律與油藏模式。對於構造油藏與低孔滲砂岩的岩性油藏分別建立了油藏中飽和度一電阻率分布規律,在此基礎上,建立黏土附加導電與電化學束縛水及鑽井液侵入油、水層的系統岩石物理模型與數值分析,及相應解釋與定量評價方法。介紹了正在發展的低滲透砂岩複雜孔隙結構與電性質關係研究,包括具微裂縫的低滲透砂岩電各向異性雙側向測井的回響與三維正、反演計算方法,西部山前泥岩電測井反映擠壓地應力與儲層發育的岩石物理研究認識。《測井低對比度油層成因機理與評價方法》可供石油勘探技術人員及大專院校相關師生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歐陽健,江蘇蘇州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1961—1993年先後在勝利油田、海洋石油與塔里木油田等單位從事測井技術與油氣層解釋評價工作。歷任測井公司主任工程師、副經理、總工程師、油田副總工程師,1992年在塔里木石油會戰中獲中國石油首批授予“石油工業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並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1993年在塔里木油田被評為中國石油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4—1998年,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勘探局副總工程師,現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室。1997—2003年,組織與參加中國石油的低阻與低滲透砂岩油層的測井解釋攻關。歷次所負責項目於1979年、1993年、2006年分別獲得石油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創新一等獎”。

圖書目錄

緒言

第一章

毛管壓力理論分析油藏中飽和度(電阻率)分布規律

第一節 毛管壓力理論分析油藏中驅替力與飽和度(電阻率)

一、毛管壓力理論

二、低幅度油藏中電測井反映飽和度(電阻率)分布實例

第二節 中國I類砂岩儲層油氣田飽和度(電阻率)與驅替力關係

一、中國I類砂岩儲層油氣田飽和度(電阻率)變化實際觀察研究

二、低幅度油藏中有效驅替力與規模低阻油層形成分析

第三節 構造油藏中飽和度一電阻率分布理論在低阻油層解釋中的套用

一、規模低阻油層分布區域研究並指導測井識別低阻油層

二、建立低幅度油藏飽和度分布與鑽井液侵入影響電測井的正演模型與評價方法

第四節 低滲透岩性油藏的油氣排烴力與油層飽和度(電阻增大率)研究

一、烴源岩異常高壓與油氣的二次運移與聚集

二、烴源岩剩餘異常高壓力與油層含油飽和度(電阻增大率)分布模式

第二章

泥質砂岩中黏土附加導電性質與電化學束縛水研究

第一節 黏土礦物的基本性質

一、黏土礦物的基本結構

二、黏土礦物的電荷

三、陽離子交換性吸附

四、陽離子交換容量

五、擴散雙電層理論

第二節 黏土礦物導電性質及泥質砂岩導電模型

一、黏土礦物的附加導電性質

二、泥質砂岩導電模型

三、國內關於黏土附加導電作用的實驗研究成果

第三節 低礦化度條件下蒙脫石等黏土礦物的電化學束縛水

一、多礦化度液體相對滲透率實驗

二、多礦化度半滲透隔板毛管壓力實驗

三、多礦化度核磁共振測井橫向弛豫時間T2實驗結果

四、具有擴散雙電層的毛細管滲流特性分析

第四節 測井解釋黏土附加導電與束縛水

一、指數m*的確定

二、指數n*的確定

三、B值的確定

四、Qy值的確定

五、waxman—smits模型評價低阻油氣層套用實例

六、岩石束縛水飽和度與地層水礦化度的關係以及與粒度的關係

七、低孔低滲油氣層不動水(束縛水)飽和度評價方法及推薦圖版

第三章

鑽井液侵入油氣層電測井回響特徵研究

第一節 鑽井液濾液侵入油、水層機理研究及電測井回響數值模擬

一、鑽井液侵人油、水層機理研究及電測井回響數值模擬

二、鑽井液侵入儲層的徑向電阻率分布特徵

三、低阻環帶簡化電阻率剖面模型

第二節 鑽井液侵入油、水層電測井回響特徵研究

一、淡水鑽井液侵入油、水層雙感應測井雙側向測井回響特徵研究

二、鹽水鑽井液侵入油、水層雙側向測井回響特徵研究

第三節 鑽井液侵入油氣層電測井岩石物理經驗校正

一、開展低幅度圈閉—低阻油層成因分析與鑽井液侵入影響電測井的岩石物理研究

二、開展低幅度圈閉—低阻油層的測井識別方法

三、在岩石物理研究的基礎上建立鑽井液侵入校正方法

第四章

油氣層飽和度等儲層參數定量評價方法和技術

第一節 岩心刻度測井建立解釋模型與方法

一、前期研究與可行性分析

二、測井解釋模型建立

三、測井計算儲層參數的成果檢驗

四、套用實例與效果

五、含氣砂岩的測井孔隙度模型

第二節粒間孔隙砂岩油層與孔隙性灰岩測井飽和度評價簡介

一、評價油層含油氣飽和度的幾種主要方法

二、測井解釋飽和度方法

三、測井解釋飽和度套用實例與效果

四、儲量參數中對油層有效厚度的主要影響因素研究

第三節 測井解釋的體積模型

一、孔隙度體積模型

二、泥質含量模型

三、滲透率統計模型

四、最最佳化方法計算儲層參數簡介

第五章

低阻油層的測井識別與評價方法

第一節 鹽水鑽井液侵入形成低幅度一低阻油層的測井識別與評價

一、鹽水鑽井液侵入的低阻油氣層成因機理分析與岩石物理研究

二、鹽水鑽井液侵入低幅度一低阻油層測井識別方法

三、鹽水鑽井液侵入低幅度一低阻油氣層測井定量評價方法

第二節 淡水鑽井液侵入形成低幅度一低阻油層的測井識別與評價

一、淡水鑽井液侵入的低阻油氣層的成因機理分析與岩石物理研究

二、淡水鑽井液侵入低幅度一低阻油層的測井識別方法

三、淡水鑽井液侵入低幅度一低阻油層的測井定量評價方法

第三節 蒙脫石等黏土形成低幅度一低阻油層的測井識別與評價

一、蒙脫石等黏土形成低阻油層的岩石物理研究

二、蒙脫石等黏土形成低阻油層的測井識別方法

三、蒙脫石等黏土形成低阻油層的測井定量評價方法

第四節 天然水淹油層的測井識別與評價

一、測井解釋TZ4油田天然水淹油藏

二、測井解釋x區塊AG組1-2油組天然水淹油藏

第六章

低孔低滲油層岩石物理與電性研究

第一節 低孔低滲儲層複雜孔隙結構分析與電性研究

一、低孔低滲複雜孔隙結構砂岩油層測井低對比度特點

二、低孔低滲油層的複雜孔隙結構分析與儲層分類

三、國內外研究低孔低滲砂岩及複雜孔隙結構儲層岩電特徵及進展

第二節 低孔低滲複雜孔隙結構儲層電學性質數值模擬

一、國內外數值模擬方法簡介

二、基於複雜孔隙結構的地質模型、導電模型建立和混合介質電性的數值計算

方法

三、數值模擬計算結果檢驗

四、計算結果分析

附錄1 粒間孔隙等球形顆粒含水純砂岩的電學性質計算

附錄2 Maxwell—Garnett(M—G)模型一低頻電流場的雙重孔隙介質的簡化模型評價

附錄3裂縫一粒間孔隙雙重孔隙介質電導率模型(Rasmus理想模型)評價

附錄4混合介質電學性質的時域有限差分計算方法

附錄5塔里木油田與吉林油田低滲砂岩樣品半滲透隔板法岩電實驗與常規實驗對比

第七章

低對比度油層的油藏模式與低孔滲油層測井解釋方法

第一節 低幅度圈閉一低阻油層的油藏分布模式

一、較大構造油藏中規模低阻油層的分布模式*

二、低幅度油藏中低阻油層的分布模式

第二節 低滲透構造一岩性和岩性油藏模式及分布

一、吉林油田低滲透岩性及構造~岩性油藏中低對比度油層的油藏模式

二、長慶油田低滲透岩性油藏中低對比度油層的油藏模式

第三節 岩性油藏的生油岩排烴力與低孑L滲複雜孔隙結構油層的測井解釋

一、分地區與油層組按孔滲性質與孔隙類型對砂岩油層分類解釋方法

二、岩性油藏生油岩排烴力—飽和度/電阻增大率(複雜孔隙結構)模式的研究

三、岩性油藏低孔低滲複雜孔隙結構油層的測井解釋方法研究

四、低孔低滲複雜孔隙結構油層測井儀器適應性研究

第八章

低孔滲油層核磁共振測井與雙側向測井解釋方法

第一節 複雜孔隙結構的低孔低滲油層核磁共振測井解釋方法研究

一、利用核磁共振測井資料進行儲層孔滲性質分類

二、核磁共振測井在低孔低滲砂岩中有利儲層分析

三、核磁共振測井評價岩石孔隙結構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裂縫性灰岩與裂縫性低孔滲砂岩油層的雙側向測井回響研究與解釋方法

一、裂縫性灰岩的雙側向測井定量解釋簡介

二、裂縫性砂岩的地層電各向異性的地質模型和電導率模型研究

三、裂縫性砂岩的雙側向測井定量解釋

第九章

山前電測井解釋擠壓應力與儲層的關係

第一節 山前局部構造與擠壓應力關係簡述

一、構造應力場概念與分類

二、構造應力場定量分析方法

三、構造應力場分析的地質模型

四、構造應力場的數值模擬與定量分析

第二節 複雜構造帶灰岩和泥岩電阻率與聲速反映擠壓應力

一、局部擠壓帶內碳酸鹽岩層段的電阻率與應力分布

二、中國西部山前擠壓構造帶泥岩層段的電阻率、聲波時差與應力分布

第三節 山前泥岩電阻率反映擠壓應力機理與定量評價探討

一、泥岩性質研究

二、泥岩黏土礦物的性質

三、泥岩黏土礦物的導電實驗研究

四、山前擠壓地應力與泥岩導電性的初步認識

五、塔里木盆地測井計算地應力的統計模型

第四節 山前擠壓地應力與儲層發育的關係

一、塔里木盆地庫車山前擠壓地應力與砂岩儲層發育的關係

二、吐哈盆地、柴達木盆地擠壓地應力與砂岩儲層發育的關係

三、複雜構造擠壓帶碳酸鹽岩儲層與地應力(鄰近灰岩測井電阻率)的關係

附圖

參考文獻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