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

渤海人((698年-926年)是唐朝時期,以粟末靺鞨族和高句麗為主體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渤海國的組成民族。渤海人是7世紀〜13世紀間居住於東北地區東部和朝鮮東北部的民族,也是 渤海國的主體民族。金朝滅亡後,金朝的渤海貴族在蒙古帝國統治下與女真人、契丹人、高麗人一起被歸為漢人(原金國統治地區的各民族的統稱),渤海人之名漸漸從歷史消失。

簡介

渤海國其民族主體是粟末靺鞨和高句麗,再長達 200多年的歷史裡國內少數民族有 靺鞨族, 契丹,突厥, 女真族等。

渤海民族的起源與成立

渤海國建國時粟末靺鞨和高句麗遺民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於渤海的建國者大祚栄,《舊唐書》稱他為高句麗別種,而渤海人的風俗習慣和高句麗、契丹相同。

渤海國滅亡後的民族歷史

有關渤海國滅亡後渤海人動向的史料極為有限。根據《遼史》和《高麗史》的記載,渤海國滅亡前發生的政治鬥爭中失敗的貴族流亡到高麗。渤海被契丹滅亡後,大光顕等遺民繼續抵抗契丹,試圖復國,失敗後率數萬民眾亡命高麗。

另外《金史》中,記載與過去渤海為敵的黒水靺鞨發展為女真族,滅遼國建立金朝後,完顏氏自稱是渤海王大氏的子孫[來源請求]。一部分被遼國囚禁的渤海人與金朝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上合作,金朝優待了這些渤海人。這可以從金國渤海貴族中出大臣和皇后輩出來推察。

金朝滅亡後,金朝的渤海貴族在蒙古帝國統治下與女真人、契丹人、高麗人一起被歸為漢人(原金國統治地區的各民族的統稱),渤海人之名漸漸從歷史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