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九龍祥雲規矩端硯

硯呈規矩形,10×10.6×2.9厘米。端硯之所以名貴,其一是因為材質優良。其坑種有老坑(也稱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等幾十種之多。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淨、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還具有呵氣可研墨,磨墨細無聲,貯水不損耗,發墨不傷毫,冬天不結凍的特點。

基本信息

文物特徵

硯呈規矩形,10×10.6×2.9厘米。

規矩者,方圓也,此硯寓方於圓,取天地之意。色紫,質潤無雜。通體滿工刻龍紋,四側兩兩相對為雙龍戲珠;硯底內圓外方,方框內有祥雲環繞,圓極規準,內刻海水五爪立龍,龍姿威猛,栩栩如生。墩式四足上飾雲紋,足底刻篆書“雍正年制”四字。硯池與硯體平行,也為規矩形。池與緣之間環以墨渠,池線瘦挺,硯緣一周飾圓弧紋。龍騰紫雲,呈祥瑞之氣。

文物價值

端硯之所以名貴,其一是因為材質優良。其坑種有老坑(也稱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等幾十種之多。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淨、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還具有呵氣可研墨,磨墨細無聲,貯水不損耗,發墨不傷毫,冬天不結凍的特點。唐劉禹錫《唐秀才贈端州紫石硯以詩答之》詩讚曰:"端州石硯人間重。"在文人墨客眼裡,端硯被視為珍寶。蘇東坡云:“我生無田食破硯。”所謂“墨硯精良,人生一樂”,說明人們對硯台的重視和珍愛。除了“終身以俱”以外,還把名硯作為珍藏和傳世之作。

其二是石品花紋豐富多姿。端石具有獨特、豐富的石品,端硯問世之初即以其硯石中天然生成的絢麗石品花紋傾倒了世人。唐代詩人李賀的《青花紫石硯歌》,其標題就點出了端硯的珍貴石品"青花"。端硯的珍罕石品大都集中於老坑、坑仔岩、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還有××眼、冰紋、魚腦凍、蕉葉白、天青、金銀線等。端石石品花紋的豐富,可謂“文斑絢麗、玉德金聲”。

其三是雕刻工藝精湛。古今端硯的藝術價值均體現在構圖設計與刀法琢工之上,制硯技術是我國民族雕刻中的一種獨特形式。硯的造型,體現著雕刻、繪畫、書法、篆刻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修養。既要隨石賦形,因材施藝,又要兼顧實用,依據研磨和貯墨的需要進行設計。由於雕刻工藝的精湛,加上絢麗的紫色天然端石材,使得端硯奇巧而有靈氣。李賀詩曰:“端州硯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至於硯石的某種缺陷或石疵,能工巧匠會施以繁美華麗的雕飾或獨特造型,取得掩瑕為瑜的效果,使古人視為石疵的硯石變為難得的端硯特有石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