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岩海棠禽兔圖

清華岩海棠禽兔圖

清華岩海棠禽兔圖所屬清朝時期文物之一,故宮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藝術賞析

作者極盡造境之能事,以生動的筆法勾畫出機靈的山鷂與溫順的黑兔之間發現與防範的瞬間動態,營造了緊張、驚險的場面,可謂是傳神寫意的經典之作。畫上自識“丙子春正月,新羅山人呵凍寫,時年七十有五”。鈐“華嵒”、“秋岳”二印。丙子年為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

濃密繁盛的秋海棠看上去非常爽眼,花青加淡墨點出的片片葉子清亮、透明,大小疏密得當,迎讓穿插自然,且筆意瀟灑,烘托著粉白色的海棠花和粉紅色的果子,那充盈的水色之光,令人想到果子的鮮美。這些為黑兔的隱藏提供了合理的環境,又從另一面反襯出山鷂的機警,可謂藏露結合巧妙。頂端稀疏的樹枝用乾筆渴墨簡括勾出,線條長而有彈性,上面落著一隻犬山鷂,這種反差處理,給人以不堪搖墜的動感。

清代花鳥畫在雍正乾隆之際出現了轉折。這個時期畫壇出現了一個重要的畫家群體——“揚州畫派”,他們的作品不守成法、標新立異、豪放自由,呈現出極強的文人筆調和不俗的個性風格,給中國畫壇帶來極大的震撼。這些畫家是以“揚州八怪”著稱的汪士慎、黃慎、金農、李鱓、鄭板橋、李方膺、閔貞、羅聘,以及華岩、高鳳翰、邊壽民等人。實際上所謂“八怪”不是指某八位畫家,而是指當時包括這些人在內的群體畫風。

在這個多擅花鳥畫的群體中,華岩可謂花鳥、山水、人物畫兼能。他的花鳥畫影響之大可與惲南田相比。其創作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善於汲取民間藝術的營養,他的花鳥畫縱逸跌宕,富有變化,生氣勃勃,風格獨具。

畫家簡介

華岩自畫像華岩自畫像

華岩 (1682-1756),字德嵩,號秋岳,另新羅山人、新羅生、布衣生、白沙道人、離垢居士等,別號東園生、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白砂里人。自幼酷愛繪畫,後因家貧失學,備受世俗冷落,遂發奮自強,離家飄泊,流寓於杭州,結交了很多文人學士,眼界大開。36歲時曾北上入都,得交當路巨公,名聞於上,但並不得意,據戴熙《習苦齋畫絮》載:“華秋岳自奇其畫,游京師無問者。一日有售贗畫者,其裹華筆也,華見而太息出都”。他的中晚年一直頻繁往來於杭州、揚州,以賣畫為生。在揚州他結識了金農、高翔、李鮮、鄭板橋及鹽商巨子馬曰琯、馬曰璐兄弟,彼此交流切磋,詩畫酬答,使其繪畫修養得到多方面的拓展,成為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華岩的花鳥畫最負盛名,他吸收明代陳淳、周之冕、清代惲壽平諸家之長,形成兼工帶寫的小寫意手法。他善於捕捉自然生物中天趣和人們真切細膩的體驗,將花鳥的動人姿態和感受中豐富而健康的情趣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多姿的形象。在畫法上,既有細節描寫的精微性,又不失筆墨上的簡逸生動,禽鳥毛羽細緻蓬鬆的毫毛畢現。這種清新俊秀,率意疏容的花鳥畫風格,對後世產生了積極影響。華岩在人物方面成就也很突出。他的人物畫得意於陳洪綬、王樹轂、馬和之、自成一種減筆畫法。形象有所誇張而又不變形,線條似馬和之的“蘭葉描”,簡練柔勁,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不僅個性鮮明,而且富有意境。華岩的山水兼法院體,吳派、董其昌諸家,不拘一格,一般比較簡略率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