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

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

成立於1984年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始終以“躋身世界一流經管學院之列,造就未來中國乃至世界範圍的商業領袖,貢獻學術新知,以推動民族經濟的偉大復興”為使命。歷經26載的發展壯大,清華經管學院在學科水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方面保持著國內領先水平,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最優秀的經濟管理學院之一。

學院概況

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方面的教育實踐可以追溯到1926年經濟系的設立。1928年陳岱孫教授擔任經濟系系主任。1952年國家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經濟系併入

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

其他院校。1979年,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清華大學設立經濟管理工程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於1984年正式成立,朱鎔基教授擔任首任院長(任期:1984-2001)。學院現任院長是錢穎一教授(任期自2006年10月始)。

清華經管學院以培養適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的經濟和管理人才為宗旨,借鑑、引進國內外優秀經濟管理學院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和經濟的迅速發展,為經濟管理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建院二十多年來,學院規模逐漸壯大,各項工作穩步提高。

清華經管學院現有管理科學與工程系、金融系、經濟系、會計系、企業戰略與政策系、市場行銷系、人力資源與組織行為系、技術經濟與管理系等8個系,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等4個一級學科均有博士點。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數量經濟等3個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點。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辦事機構也設在清華經管學院。
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科整體水平排名第一,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整體水平排名第二。清華大學MBA教育項目在全國MBA教學合格評估中排名第一。
2007年至2008年2月間,清華經管學院連續獲得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認證、AACSB會計認證、歐洲管理髮展基金會(EFMD)的EQUIS認證,成為目前中國內地率先獲得AACSB和EQUIS兩大全球管理教育頂級認證的商學院,也是亞太地區同時擁有這三項國際認證的三家商學院之一。

人才培養

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

作為我國培養經濟類、管理類精英人才的搖籃,清華經管學院擁有優秀的師資隊伍。截至2009年11月,學院共有全職教師135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53人,助理教授37人,119人在國內外一流大學獲得博士學位。4位教授獲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學院每年開設的經濟與管理課程有340多門,每年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政府高官、企業領袖為學生舉辦的各類課外學術報告和專題講座150餘場。

學院具有完整的學科設定和人才培養體系,以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的一流經濟管理人才為目標。學院現有在校學生3932人(截至2009年9月統計數據),其中本科生920人,研究生549人,工商管理碩士(MBA)學生1427人,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1036人,是國內最大的MBA和EMBA培養基地。另有經濟學雙學位本科學生432人。清華經管學院的畢業生是國內外諮詢、會計、金融、信息等專業機構以及各類企業青睞的對象。

清華經管學院的國際化辦學理念和優秀的辦學環境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目前在校的外國學生有281位,其中攻讀學士學位的有55位,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有33位,攻讀MBA的有111位。攻讀EMBA的有82位。清華經管學院還和82家國際知名商學院簽署了學生交換協定,每年可以為各種學生提供多達300個國外商學院交換學習的機會。
高層管理教育是建設世界一流經濟管理學院的重要內容之一,學院是國家經貿委確定的企業領導幹部工商管理培訓單位之一。十多年來,學院接受國家經委、計委、教委、中組部、經貿部等十幾個部委和北京、福建、雲南、山東、甘肅、重慶等多個省市以及一些大型企業的委託,先後舉辦各類高級管理培訓項目500多期,3萬多名學員從清華經管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科學研究

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

清華經管學院科研實力雄厚,科學研究是其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學院設有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現代管理研究中心、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中國創業研究中心、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中國零售研究中心、現代管理與創新研究基地、中國公有資產研究中心、中國財政稅收研究所、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領導力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家開發銀行規劃研究院、醫療管理研究中心、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等多個重要的研究中心。其中,現代管理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同時也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學院還擁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套用經濟學等4個博士後流動站。

建院以來,學院從國家經濟建設與管理實際出發,始終注意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提出的理論與實際課題,開展科學研究,並積極承擔國家、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研究課題。到2009年10月,清華經管學院累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達204項、國家各部委縱向項目400多項,主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獲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1項,以及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近年來學院申請到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平均每年1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平均每年2項,每年獲得的國家基金資助項目數在全國同類學院中連續多年位居第一。眾多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各部門、省市科技進步獎、優秀成果獎等多種獎勵。

學院每年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50部左右。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名列國內經管學院前列。

國際化進程

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

2000年10月成立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由50餘位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董事長、總裁或執行長,世界知名商學院院長,以及我國政府及財經部門的領導人組成。學院首任院長朱鎔基擔任顧問委員會名譽主席。美國財政部長、高盛公司前首席執行官亨利·保爾森先生是顧問委員會的首任主席(2000年-2002年),英國BP集團前執行長約翰·布朗勳爵是顧問委員會的第二任主席(2003年-2007年),沃爾瑪百貨公司執行長李斯閣先生是第三任主席(2007年-2009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全球領導力項目負責人兼教授、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院理事會主席約翰·桑頓先生為現任主席。顧問委員會在成立以來,努力實踐它的使命,為把清華經管學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經濟管理學院,積極出謀劃策。委員會提出學院發展的戰略規劃建議,幫助學院建立廣泛的國際合作關係,並幫助學院建立了若干研究機構,對學院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眾多跨國企業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合作,支持建設了若干國際水準的研究中心和專業實驗室,提供了大量專業性講座以及學生實踐的機會。

學院十分重視國際交流,已與世界60多所知名高校及國際組織建立了廣泛聯繫,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哈佛大學商學院史丹福大學商學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管理學院、法國HEC、INSEAD等。學院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德國的其他一些大學以及香港、台灣的多所管理學院也有密切的聯繫與合作。合作內容包括學者互訪、講學、合作科研、學生交換等。二十多年來,學院先後派出百餘名教師赴外進修、訪問、講學和參加學術活動,為學院借鑑國際最先進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步入新世紀,清華經管學院正以堅實的步伐朝著世界一流的經濟管理學院邁進。

學院使命

躋身世界一流經管學院之列,造就未來中國乃至世界範圍的商業領袖,貢獻學術新知,以推動民族經濟的偉大復興。

學院發展

源流

1926年經濟學系創建。
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

1928年陳岱孫出任經濟學系系主任。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經濟學系併入其它高校。

前身

1979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工程系建立;
開始招收管理工程專業研究生。
198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1981年開始舉辦企業管理幹部研究班。

歷程

1984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立,朱鎔基擔任首任院長。
1986年獲得“系統工程”和“技術經濟”博士授予權;
“經管老樓”落成並投入使用。
1991年全國試辦MBA學位教育,清華開始招收首屆MBA學生。
1997年學院遷往由利國偉夫婦捐資建成的偉倫樓
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合作的“國際MBA”招收首屆學生。
1998年獲得“數量經濟學”和“企業管理”博士授予權。
2000年顧問委員會成立,朱鎔基院長擔任名譽主席;
獲得“工商管理”博士授予權。
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

2001年趙純均擔任第二任院長;
“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數量經濟學”三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與哈佛商學院合辦的“清華-哈佛高層經理研修項目”正式開辦。
2002年成為首批正式開展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位教育的學院之一;
由伍舜德先生捐資的舜德樓落成並投入使用。
2003年獲得“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4年隆重舉行建院20周年慶典活動。
2005年常務副校長何建坤兼任第三任院長。
2006年錢穎一擔任第四任院長;
得“理論經濟學”和“套用經濟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7年通過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的認證,成為中國內地首家獲得此認證的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數量經濟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8年通過歐洲質量發展認證體系EQUIS的認證,成為中國內地首家獲此認證的大學商學院。
2009年實施新版清華MBA;實施新版本科培養方案。

歷任院長

朱鎔基教授清華經管學院首任院長(任期:1984-2001) 朱鎔基教授清華經管學院首任院長(任期:1984-2001)
趙純均教授 清華經管學院第二任院長(任期:2001-2005) 趙純均教授 清華經管學院第二任院長(任期:2001-2005)
何建坤教授清華經管學院第三任院長(任期:2005-2006) 何建坤教授清華經管學院第三任院長(任期:2005-2006)

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成員(按姓名拼音字母序):
白重恩、陳國青、陳劍、陳曉、高建、李稻葵、李子奈、錢穎一、仝允桓、魏傑、
夏冬林、楊百寅、趙平
主任:陳國青
副主任:李稻葵、趙平
學術委員會本科教學工作組(按姓名拼音字母序):
組長:白重恩
成員:陳劍、陳曉、李稻葵
學術委員會秘書:孫榮玲

組織結構



會計系
企業戰略與政策系
經濟系
金融系
人力資源與組織行為系
技術經濟與管理系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市場行銷系
經濟法教研組
教學機構

教學辦公室
MBA教育中心
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教育中心
高級管理培訓中心
研究中心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技術創新研究中心
現代管理研究中心
中國企業研究中心
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
中國創業研究中心
中國金融研究中心
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零售研究中心
現代管理與創新研究基地
中國公有資產研究中心
中國財政稅收研究所
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
領導力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國家開發銀行規劃研究院
醫療管理研究中心
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
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綠色跨越研究中心
中國企業成長與經濟安全研究中心
圖書情報中心和實驗室
校圖書館經管分館
電子商務實驗室
管理信息系統實驗
企業資源規劃實驗室
行為與溝通實驗室
行政管理與服務機構
黨委辦公室
院長辦公室
國際事務辦公室
教師人事辦公室
人力資源辦公室
校友辦公室
合作發展辦公室
科研事務辦公室
質量評估與認證辦公室
溝通與學院形象管理辦公室
信息辦公室
行政辦公室
財務辦公室

學位評定分委員會(16人)

委員:李子奈仝允桓錢小軍錢穎一陳國青楊斌宋逢明藍伯雄白重恩
夏冬林金占明陳國權胡左浩廖理蔡繼明張阿玲
主席:李子奈
副主席:仝允桓、錢小軍
秘書:朱玉傑

交流合作

以我為主博採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

國際合作是清華經管學院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與一批世界一流商學院在管理教育方面建立了合作,汲取一流商學院的成功辦學經驗,來加強自身教育體系的建設。學院還同國際上知名頂尖的公司和非盈利機構在研究和教學支持方面進行了極為廣泛的合作,為學院培養面向國際的優秀管理人才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國際合作夥伴與合作項目

清華經管學院長期以來和國外一流的商學院保持廣泛的高水平的合作,合作夥伴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國際MBA培養、中國金融中心建設、師資交流)、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高層經理管理培訓、師資交流)、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師資交流、保險專業課程合作)、巴黎HEC商學院(高層管理培訓、師資交流)、美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合作研究、師資交流、學生交流STEP項目)美國華盛頓奧林商學院(師資交流)、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偉毅商學院(師資交流、案例培訓)、美國百森商學院(創業和風險投資方面的高層培訓項目)、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體育管理碩士項目、傳播管理項目)、世界銀行(澳大利亞董事學院合作的上市公司董事培訓項目),以及歐亞美其他國家的知名院校的廣泛合作。

國際知名公司為學院的實驗室建設提供支持

加拿大CIDA項目支持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實驗室;
德國的SAP公司聯合西門子公司支持的企業資源規劃(ERP)實驗室;
美國英特爾公司支持的電子商務實驗室;
英國路透集團為金融工程實驗室捐贈“市場2000金融信息服務系統”;
皇家飛利浦電子集團捐贈了計算機顯示器設備。

合作與發展辦公室

為適應與外部的合作需要,學院成立了合作發展辦公室,作為將外部資源引進到學院,並將學院的資源介紹到外部的重要渠道,使學院在建立研究中心、設立講席教授、資助學生交換項目和設立學生獎、助學金等方面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使學院與外部社會互惠合作、共同發展的紐帶與橋樑。

中國建設銀行清華講席教授基金

為支持經管學院培養高素質的經濟、金融和管理人才,中國建設銀行於2007年7月在經管學院設定“中國建設銀行講席教授基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