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張崟桂陰涼適圖

《清張崟桂陰涼適圖》是張崟創作的中國古畫,作品創作於清代,收藏與廣州美術館。作品描繪了深秀郁然涼爽愜意的樹陰之景,是一幅體現畫家獨特風格的典型之作。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這幅《桂陰涼適圖》便是一幅體現畫家獨特風格的典型之作。畫面中那茂密如雲、蓬勃茂盛的桂樹叢,那層層疊疊、交織錯落的葉子,宛若一個大華蓋把炎炎的秋日嚴密地阻隔開,只留下涼爽愜意的樹陰,一股清爽的涼意撲面而來。整個畫面顯得溫馨、靜謐而又充滿生氣。樹陰下一位長者安坐在長椅上,看那豐滿儒雅的體態和安逸的神情,一定是位悠然自居、淡泊名利的高雅之士,他泰然自若地享受著綠陰下的清涼與舒適。在他身後有一人,侍者打扮,似乎在等待主人的吩咐。

畫面的布局尤為獨特,作者以藝術家獨特的審美意趣,對自然景物作了精心的剪裁、概括和提煉。為了突出樹陰所帶來的涼爽感,作者尤其突出桂樹冠的描繪,並使其占據畫面的絕大部分,重點加以刻畫。正是作者熟練的技巧和精到的眼力把密林的這種深秀郁然的幽韻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觀賞者很自然地從畫面上感受到曾經使畫家激動的那種濃郁茂然之美。相對來說,畫面的主人公則只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間,但在周圍濃墨攢點的樹石襯托下,顯得頗為醒目。在人物身邊的樹石刻畫上,畫家有意運用了粗筆濃墨,與包圍在中心的人物的精細筆法形成鮮明對比,更有助於人物突出,這正是畫家的匠心之處。

此畫為豎構圖,疏密有致,層次豐富。筆墨多用工整筆法,刻畫細膩富有變化。樹葉畫法運用多種表現方式,或雙勾畫夾葉,或中鋒畫介子葉,或濃墨工謹勾勒,或淡墨隨意點簇。雖方法多樣,但疏密聚散,秩序井然,濃淡相宜,繁而不亂。枝與枝間高低參差,前後穿插,變化中又顯出雜而不亂的條理性。人物刻畫甚為精工細緻,衣紋線條流暢,筆法勁健而富有起伏變化,把人物超然脫俗、高雅風趣的獨特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設色蒼潤淡雅,墨韻雋逸超脫,正與這位長者超然物外的幽雅情調相協調。筆情墨韻之間自有一種獨到的意趣與韻味。畫面左上角款署:“己卯(公元1819年)仲秋,寫於安蔬草堂。張崟。”鈐有“夕庵”、“張崟之印”二章。

作者簡介

清代畫家張崟是乾、嘉至道光初年活躍於鎮江地區的重要畫家。工花卉、竹石、佛像,尤擅山水,特長於畫松,在當時曾有“張松”之譽。山水初學文徵明,後學沈周,對宋元諸家也有所借鑑。在繪畫上比較注重對自然山水的直接體驗,每出遊遇賞心處,即流連忘返,經月不歸。畫法上喜用點簇,具有澤潤蔥蘢、賦予生機的特色。作品風格淡雅工細,既蒼深而又秀潤。當時以他為中心的畫家群體曾有“京江畫派”之稱。

張崟(1761—1829),字寶厓,號夕庵,晚號且翁,丹徒(今江蘇鎮江)人,曾為貢生。其流傳作品還有《春流出峽圖》、《薄霧初收圖》、《東山草堂圖》、《南村圖》、《天目山獨樂圖》扇面等,並著有《逃禪閣詩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