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縣

清平縣

清平縣:漢置貝丘縣,北齊省。隋初復置,開皇十六年(595)改為清平縣,屬清河郡,故治在今臨清市城東20公里水城屯村。宋元豐四年(1081)因漯河決城毀,治所遷至明靈寨即今高唐縣清平鎮。明、清皆屬東昌府。民國年間,先後屬濟西道、東臨道、德臨道。1946年8月,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冀南行署第七分區政委肖永智,曾改名永智縣。1949年8月恢復清平縣,屬平原省聊城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同年縣政府遷至今臨清市康莊鎮。1956年清平縣建制撤銷。其轄區分別劃歸臨清縣和高唐縣。清平縣亦是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故鄉。

基本信息

界定

清平縣現在位置

清平和臨清時,有的朋友認為清平就是老臨清,或著認為臨清歷史上叫過清平。關於這個問題,查找了一些歷史資料,說明:
一、關於臨清縣(州)歷史上的的名稱和地理位置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據臨清縣誌記載,在南北朝的北魏臨清故城在今河北臨西縣倉上。(現在還有上世紀80年代立的臨清故址石碑)。隋、唐、五代、宋各朝臨清縣址沒變。金天會5年(1127)縣治由倉上遷至曹仁鎮即現在的臨清青年辦事處舊縣村。元代時沒變。明洪武2年(1369)縣治由曹仁鎮遷至中州紙馬巷。今考棚街紙馬巷南首的文昌閣上還有象徵性的“縣治遺址”。明景泰元年(1450)磚城砌好後,縣衙遷入磚城內。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修建跨汶衛二水土城延綿二十餘里,與磚城相接。往後臨清城再無遷址。
二、提到清平縣歲數大些的人都會說道我們臨清現在的康莊鎮。它是清平縣的縣治所在地。不錯,這只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事(1939-1956)。
據《臨清縣誌》建置沿革記載清平縣是由貝丘縣變置而來。貝丘,西漢置。隸屬河北清河郡。治所在今大辛莊辦事處近古村西南。貝丘縣公元2年置569年廢置存約596年。隋開皇十六年(596)改貝丘縣置清平縣,屬清河郡,治所遷至今臨清戴灣鄉水城屯村,唐屬河北道博州。宋元豐四年(1081)徒治明靈寨。即現在高唐縣的清平鎮。屬河北東路博州。金屬大名府。元屬中書省德州。明屬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清屬山東東昌府。民國時期先屬山山東濟西道,後屬東臨道、德臨道。1928年廢道制後屬山東省政府。1939年縣署遷至康莊。為什麼清平縣暑從明靈寨遷至康莊呢?臨清縣誌沒有詳細記載。據肖寨鄉李窪村70多歲的老人講:‘明靈寨的囚地不好,囚犯常常不知原因的大批死亡。只好遷徒治所。1956年撤消清平縣。

自然資源

據勘察,油、氣儲集地段分布在莘縣、高唐大部,聊城、臨清中部,茌平西部和冠縣東部。中原油田三部油區該區位於東濮凹陷北沿,分布在莘縣西南部古雲、大張兩鄉,南北長3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