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雕

淺雕是在木板上雕刻出較淺的、簡潔明快的線條。在雕刻技法上屬於“陽刻”,其工藝性質與篆刻藝術中的“白文印”相同,具有典雅古樸的藝術效果。它具有工具少,操作方便,表現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圖案設計不受規格制約等特色。適合於裝飾大面積板面,如櫥門板、屏風、掛屏、隔堂板、大型室內壁畫等。
淺雕,在古建築中似乎用得更少,因為它最適合表現在大面積的板料上。不過像江南園林中也有小少古建築的木裝修上,運用淺雕來進行裝飾。如蘇州園林中,不少廳堂的隔堂板上(亦稱屏風)淺雕著山水、花卉、書法,所雕之處漆以嫩綠色,底色為深棕色。其中拙政園內“三十六鴛鴦館”中,隔堂屏風的花窗裙板上有淺雕蘭花、竹、石、博古等圖案,很具特色。
在明清許多成功之作中仔細觀察,以浮雕與透雕組合最多,聰慧的工匠把浮雕與透雕組合起來,兩者優點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透雕加浮雕使家具紋飾豐滿,明式家具使用極多。爾後又發展了攢插加浮雕工藝,它的好處除了省材,還能克服木材纖維橫向不如縱向易雕、相對也不結實的弊端.因而清代的扶手椅大量使用了這種工藝。有些扳材並不厚重,由於使用了雙面雕,透雕加浮雕的手法,使紋飾圓潤,視覺感覺立刻變得豐厚。工匠利用視覺差,在展現家具美的同時,亦節省了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