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設計與控制

《混凝土設計與控制》是2005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Steven H. Kosmatka,Beatrix Kerkhoff,William C. Panarese。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混凝土設計與控制混凝土設計與控制
混凝土設計與控制》是美國波特蘭水泥協會編寫的一本有關混凝土的經典著作。

《混凝土設計與控制》的英文版在美國已再版14次、發行上百萬冊,是介紹混凝土基本原理和反映混凝土新技術最為全面的著作之一,適合從事混凝土工程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學校土木工程以及相關專業師生參考,對從事混凝土材料研究與技術開發的科研人員也有很大參考價值。

全書共分18章。其中第1章是對混凝土的總體介紹,通讀後就會對混凝土材料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隨後章節按照混凝土的組成材料、配合比設計、拌合澆注、養護和硬化後性能的順序安排,最後3章介紹了混凝土質量控制的有關方法以及特種混凝土技術與套用,附錄列出了很多有用的網際網路址。

本書通俗易懂,採用了大量高質量的照片和生動的示意圖,不僅介紹了混凝土的有關基本知識,還特別介紹了涉及混凝土工程的相關技術。

作者簡介

科斯馬特卡(Steven H. Kosmatka)現為PCA(波特蘭水泥協會)副主席。Kosmatka畢業於美國北達科他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主要從事混凝土性能研究和混凝土質量控制,監督指導PCA建設技術中心、PCA研究項目、產品標準、培訓和水泥生產等多方面的工作。Kosmatka是本書主要作者,參加過其他50部有關水泥與混凝土技術著作的寫作,是ACI(美國混凝土學會)123、225、121和211的委員。

柯克霍夫(Beatrix Kerkhoff)現為PCA水泥與混凝土技術的協調員,參與了多部PCA出版物的寫作,也是《Concrete Technology Today》雜誌的編輯。她2001年加入PCA,此前在VDZ(德國水泥協會)進行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再生集料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歐洲的混凝土與集料標準的編制工作。

目錄

第1章 混凝土基本原理

1.1 新拌混凝土

1.2 硬化混凝土

1.3 耐久性

參考文獻

第2章 波特蘭水泥、混合水泥和其他水硬性水泥

2.1 水泥工業的起源

2.2 波特蘭水泥的生產

2.3 波特蘭水泥的類型

2.4 水硬性混合水泥

2.5 水硬性水泥

2.6 水硬性礦渣水泥

2.7 改性波特蘭水泥

2.8 特種水泥

2.9 水泥的選擇和確定

2.10 波特蘭水泥的化學組成及其水化

2.11 水泥的物理性質

2.12 熱分析

2.13 虛擬水泥試驗

2.14 運輸和包裝

2.15 水泥的儲存

2.16 熱水泥

參考文獻

第3章 粉煤灰、礦渣、矽灰和天然火山灰

3.1 粉煤灰

3.2 礦渣

3.3 磚灰

3.4 火山灰

3.5 刈新拌混凝土的影響

3.6 對硬化混凝土的影響

3.7 混凝土配合比

3.8 來源與儲存

參考文獻

第4章 混凝土拌合用水

4.1 鹼性碳酸鹽和碳酸氫鹽

4.2 氯化物

4.3 硫酸鹽

4.4 其他普通鹽類

4.5 鐵鹽

4.6 無機雜質

4.7 海水

4.8 酸性水

4.9 鹼性水

4.10 沖洗水

4.11 工業廢水

4.12 生活污水

4.13 有機雜質

4.14 糖

4.15 淤泥或懸浮顆粒

4.16 油

4.17 海藻

4.18 與外加劑的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5章 混凝土集料

5.1 集料的特性

5.2 潛在的有害材料

5.3 鹼-集料反應

5.4 集料的分選、處理與存放

5.5 其他來源的集料

參考文獻

第6章 混凝土外加劑

6.1 引氣劑

6.2 普通減水劑

6.3 中效減水劑

6.4 高效減水劑

6.5 用於流動性混凝土的塑化劑

6.6 緩凝劑

6.7 水化反應調節劑

6.8 速凝劑(早強劑)

6.9 腐蝕抑制利

6.10 減縮劑

6.11 鹼集料反應抑制劑(ASR抑制劑)

6.12 色彩外加劑(著色劑)

6.13 防潮劑

6.14 抗滲劑

6.15 泵送劑

6.16 粘結外加劑和粘結劑

6.17 砂漿外加劑

6.18 發泡劑

6.19 消泡劑

6.20 殺菌劑和殺蟲劑

6.21 增稠劑(混凝土水下澆注外加劑)

6.22 外加劑和膠凝材料之間的相容性

6.23 化學外加劑的存儲和配送

參考文獻

第7章 纖維

7.1 使用纖維的優缺點

7.2 纖維的類型、性能及其對混凝上的影響

7.3 多重纖維體系

參考文獻

第8章 引氣混凝土

8.1 引氣混凝土的性能

8.2 引氣材料

8.3 影響引氣量的因素

8.4 引氣量檢驗

8.5 推薦引氣量

參考文獻

第9章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設計

9.1 拌合物性能選擇

9.2 配合比

9.3 拌合物配合比設計實例

9.4 小型工程用混凝土

9.5 設計回顧

參考文獻

第10章 計量、攪拌、運輸和吊運

10.1 計量

10.2 攪拌

10.3 運輸和吊運混凝土

參考文獻

第11章 混凝土澆注與表面修飾

11.1 澆注前的準備

11.2 混凝土澆注

11.3 水下澆注混凝土

11.4 特殊澆注工藝

11.5 混凝土振搗密實

11.6 混凝土地面

11.7 硬化混凝土上的澆注

11.8 混凝土板和牆內的連線縫

11.9 混凝土板縫的設計

11.10 地面板縫的填充

11.11 無縫樓板

11.12 拆模

11.13 修補、清理和表面修飾

11.14 特殊表面修飾

11.15 防護措施

參考文獻

第12章 混凝土養護

12.1 養護方法和材料

12.2 養護期和溫度

12.3 密封劑

參考文獻

第13章 炎熱天氣的混凝土成型

13.1 何時採取預防措施

13.2 混凝土高溫的影響

13.3 混凝土組成材料的冷卻

13.4 摻合料

13.5 成型前的準備

13.6 混凝土的運輸、澆注與修整

13.7 塑性收縮開裂

13.8 養護和保護

13.9 外加劑

13.10 水化熱

參考文獻

第14章 寒冷氣候的混凝土成型

14.1 凍結對新拌混凝土的影響

14.2 低溫下混凝土強度的發展

14.3 水化熱

14.4 特種混凝土外加劑

14.5 引氣混凝土

14.6 混凝土溫度

14.7 監控測試

14.8 地面混凝土澆注

14.9 地上混凝土的澆注

14.10 保溫棚與保溫材料

14.11 加熱器

14.12 加熱時間

14.13 拆模和重新支撐

14.14 成熟度概念

參考文獻

第15章 混凝土的體積變化

15.1 早期體積變化

15.2 硬化混凝土的濕度變化(乾燥收縮)

15.3 硬化混凝土的溫度變化

15.4 翹曲(彎曲)

15.5 彈性和非彈性變形

15.6 化學變化及其影響

參考文獻

第16章 混凝土控制試驗

16.1 試驗分類

16.2 試驗頻次

16.3 集料試驗

16.4 新拌混凝土試驗

16.5 硬化混凝土試驗

參考文獻

第17章 高性能混凝土(HPC)

17.1 高早強混凝土

17.2 高強混凝土(HSC)

17.3 高耐久性混凝土

17.4 自密實混凝土

17.5 活性粉末混凝土

參考文獻

第18章 特種混凝土

18.1 結構輕混凝土

18.2 絕熱、中強輕混凝土

18.3 蒸壓多孔混凝土

18.4 高密度混凝土(重質混凝土)

18.5 大體積混凝土

18.6 預置集料混凝土(灌漿混凝土)

18.7 無坍落混凝土

18.8 碾壓混凝土

18.9 水泥土

18.10 噴射混凝土

18.11 補償收縮混凝土

18.12 透水混凝土

18.13 白色與彩色混凝土

18.14 聚合物-波特蘭水泥混凝土

18.15 鋼絲網水泥

參考文獻

附 錄

術語表

公制轉換關係

ASTM標準

AASHTO標準

水泥與混凝土的資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