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冷凍

深度冷凍

深度冷凍和 普通冷凍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氣體在膨脹過程中的自冷作用來取得低溫,差別僅在於製冷溫度不同。液氧、液氮、液氫、液氦的製造,需要深冷技術;空間科學、磁流體發電和核聚變等的研究,也需要極低溫度的環境;在基本粒子和核物理的研究中,已需要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現已能達到2×10-7K。在此流程中,氣體被分為兩部分:液化部分 (分率為x)沿路線A-B-C-D-E 進行,作為產品分離出來;未液化部分(分率為1-x)沿A-B-C-D-F-A路線循環,起著製冷劑的作用。

簡介

深度冷凍 :

shēn dù lěnɡ dònɡ

又稱“深度製冷”、“低溫製冷”。製取-100?°c以下低溫的製冷技術。可用來液化氣體和分離氣體混合物。

詳細說明

簡稱深冷,將低溫區的溫度降到低於150K的製冷過程。深度冷凍和 普通冷凍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氣體在膨脹過程中的自冷作用來取得低溫,差別僅在於製冷溫度不同。臨界溫度(見p-V-T關係)低於150K的氣體,須在深度冷凍下才能液化,在某些氣體液化過程中,直接利用待液化氣體的一部分作為深冷的製冷劑,這時深冷技術也就是氣體液化技術。液氧、液氮、液氫、液氦的製造,需要深冷技術;空間科學、磁流體發電和核聚變等的研究,也需要極低溫度的環境;在基本粒子和核物理的研究中,已需要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現已能達到2×10-7K。 深度冷凍液化氣體的過程,可用簡單的林德循環(見圖)說明:狀態A的氣體(p1、T1)經多級壓縮,壓力增到p2,溫度經冷卻後回復到T1;狀態B(p2、T1)的氣體,在換熱器中預冷到T2,成為狀態C(p2、T2);再經節流閥膨脹到蒸發溫度T3的濕蒸氣區(狀態D);用氣液分離器分出飽和液體(狀態E),分離後的乾飽和蒸氣(狀態F)送至換熱器中作為冷卻流體,去預冷狀態B的高壓氣體,本身則被加熱回復成狀態 A的氣體,和補充的氣體一起再次進入壓縮機,完成循環過程。在此流程中,氣體被分為兩部分:液化部分 (分率為x)沿路線A-B-C-D-E 進行,作為產品分離出來;未液化部分(分率為1-x)沿A-B-C-D-F-A路線循環,起著製冷劑的作用。採用能作外功的膨脹機代替節流閥,可以降低能耗,因此,工業深冷裝置的流程中,多用膨脹機。

近20年來,由於空間技術和國防工業的需要,深度冷凍技術發展很快。液氧和液氫可作火箭推進劑中的氧化劑和燃燒劑,液氦的產量迅速增長。為了實現天然氣的液化和大噸位液化天然氣的運輸,研製了每小時能處理幾十萬立方米氣體、工作溫度低於130K的大型機組。在化學工業中,從合成氨尾氣中分離回收氫,從焦爐氣中分離製取氫,石油裂解氣的分離等都要運用深冷技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