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世界貿易大廈

深圳世界貿易大廈

深圳世界貿易中心大廈,現名為深圳招商銀行大廈,地處深南大道中段,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地下2層、地上54層,標準層高4米,設備層高6米,建築總高度近225米。是按照世界標準設計、硬體配套設施最先進的地標性建築。

基本信息

簡介

深圳世界貿易中心大廈深圳世界貿易中心大廈

深圳世貿中心大廈(招商銀行大廈)位於深圳福田區,香蜜湖度假村旁,是一座集金融商場、辦公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智慧型樓宇。大廈樓高263米,共53層另3層地庫,頂層設停機坪,地庫設有銀行金庫、保險庫、車庫。該工程採用勁性鋼砼組合結構,地上54層,建築高度237.1米,總建築面積115000平方米。屬甲級智慧型辦公樓。

建築結構

深圳世界貿易中心大廈深圳世界貿易中心大廈

該建築6層以下為群樓,其上為塔樓。7層平面為正方形,向上漸變至49層平面成八邊形,四面向內傾斜88.5,削角面向內傾斜85.3,其形近似呈稜錐體。49層至51層為空中花園,圓形幕牆外環繞回馬廊,可遠望深圳市全景,南隔深圳灣遠眺香港風光。52層(正八邊形平面)至54層又漸變成正方形平面呈倒稜錐體。上邊長為45米,四面外傾斜18米,四角挑出13.7米,挑出斜面外傾52.2,稱塔樓上的博士帽。
結構設計為鋼骨砼框架—筒體結構,鋼結構用量近一萬噸。工程於1998年6月開工,2001年9月竣工。 江蘇華建總承包。鋼結構由中建二局陽光公司負責詳圖設計、製作、安裝,工程總量為10800噸,產值達1.2億元。

該工程為超高層鋼結構框架形式,由鋼柱、鋼樑及鋼桁架組成。曾獲“深圳市建築工程金牛獎(市優質工程第一名)”、廣東省“優良樣板工程”、“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等榮譽。

外形含義

從機場高速下深南大道,招商銀行大廈是外地客人看到深圳的第一座高樓,有人驚奇“深圳也有摩托羅拉?”有人詫異“這個大樓真像個博士帽。”小朋友會好奇“這是麥當勞嗎?”“說總行大廈像什麼的都有,但我最喜歡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麗滿的比喻:裝錢的子。作為銀行,我們最終目的就是要創造利潤、提高效益,做最好的‘裝錢斗子’。”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曾這樣對媒體說。
“關於招行大廈象徵性的諸多說法說明這座大樓受到關注的程度。一提起這座樓,大家馬上就能想到招行。”張永勤頗有些得意的回憶,曾有人建議大廈上要標明“招商銀行”這幾個字,當時他堅決反對,因為大廈獨特的設計和表現出來的理念本身就是招行的代表。“這棟大廈本身就是招行的名字。”他的堅持終於在今天得到印證。

這棟由美國著名設計師李名儀設計的超高層建築,參照世界500強的標準興建,從而成為國內硬體配置最好的商務建築。而令外界最為稱道的則是招行大廈鮮明的建築特色,漏斗狀的立面形態恰似中國古代錢幣的造型,巧妙的融合招商銀行的企業標識。此外,有網友評價招行大廈立面好像是一頂中國古代的官帽,從外形上看亦不無道理。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姿揉合中國古代經典建築元素,招行大廈籍此成為深圳重要的金融地標,可謂奠定車公廟中心西區成熟商務圈的最為重要的核心力量。
馬蔚華行長反覆強調的“裝修也要體現企業文化”,為達到這個要求,很多辦公區域的裝修方案都被推翻重來。而招商銀行大廈一樓營業部的瀑布正是馬蔚華的點子,看起來就像是水從頂部流下向四面蔓延,正契合了銀行匯聚資金之意。

建設背景

深圳世界貿易中心大廈深圳世界貿易中心大廈
從1994年到1996年的兩年時間裡,招行先後考察了現在的愛華電子大廈、福田醫院、深國投大廈、科技園區、上海賓館附近等多個地區選址,還曾經考慮過租用世貿廣場等已建成的寫字樓。但最終都因不符合要求而放棄,1996年,招行最終選定了現在的地址。
隨後,王世楨開始與美國著名設計師李名儀接觸。曾參與招商銀行大廈設計全過程、現任李名儀/廷丘勒建築師事務所中國區負責人的張永勤對記者介紹,他們建築師事務所曾設計過IBM總部及曼哈頓地區不少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大樓,設計風格以簡潔、穩重為主,王世楨認為招行一定要邁向國際化,於是和他們開始了接觸。
1996年年底,張永勤從紐約第一次來深圳。來到農科所附近,看著周圍的果園、魚塘,他始終無法把眼前的場景與一棟現代銀行大廈聯繫起來。今天,招行大廈昂然卓立,成為福田區新地標,周邊樓盤規劃井然,“現在看來很佩服招行的眼光。”
1996年12月8日上午,做為不多的幾個見證人之一,高軍參加了招商銀行大廈(當時的名字叫世貿中心大廈,直到後來使用時才改為招商銀行大廈)的奠基典禮。低調奠基後,設計方帶著6米高的模型到廣州接受風洞試驗,到哈爾濱進行地震測驗,通過了嚴格的安全檢測後,1997年招商銀行大廈正式開工建設。

設計理念

4米的層高結構與國際標準的電梯

深圳世界貿易中心大廈深圳世界貿易中心大廈

電梯的高度和寬度是與香港中環的中銀大廈、長江實業大廈同樣標準的;層高結構4米,在當時內地銀行都沒有這種標準的;招行大廈的玻璃幕牆,材料和顏色和上海金茂大廈一樣;樓頂有一個完全按照國際標準設計的直升機停機坪,這么高的大廈萬一有什麼事故發生,可以同時從上下逃生。
“根據招行的要求,在設計的時候沒有將其當成本地銀行,而是按照世界500強的標準來設計的。”與招行溝通後設計方很快有了初步構想,既要體現銀行穩固、牢靠的特徵,又要展現出蓬勃向上的氣勢,還要體現出匯聚財富的好意頭。

招商銀行大廈由五層裙房和48層塔樓兩部分組成,厚重的花崗岩裙房基座和輕盈飆升的塔樓形成鮮明對比,顯示著銀行穩固根基上扶搖直上的發展前景。塔樓由方形的底盤逐層攀高逐層變化,直到頂上形成一個中國寓意吉祥的等八邊形,穩定中又上升,再向上是一個反向的部件,又使塔樓返回到方形,意示著銀行的發展最終回歸社會服務於廣大客戶的信念。塔樓自下而上漸變漸收的造型,使傾斜的玻璃幕牆塔面交替顯現三角形和梯形。塔體玻璃幕牆在一天之中,隨著陽光照射角度強度的不同,將產生光澤色彩豐富多變、極富特色的玻璃反射效果,藍天白雲映射在玻璃幕牆上,雲影樓影相得益彰。高層主體頂部採用自下而上放大鑽石型體樓冠,四周飾以與主體玻璃幕牆相同的玻璃裝飾材料。白天,塔冠在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與塔體交相輝映,通體生輝;夜晚,華燈初照,塔冠玲瓏剔透,整棟大廈光華萬千。

建設歷史

■1996年,招商銀行首任行長王世楨開始與李名儀接觸;
■1999年12月封頂,2001年10月竣工;
■2001年12月2日,“招商銀行總行喬遷暨招商銀行大廈正式啟用慶典儀式”隆重舉行;
■2004年1月,招商銀行大廈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設計人

李名儀李名儀

招商銀行大廈由市民中心設計者、著名設計師、美籍華人李名儀設計。李名儀,紐約李名儀/廷立勒建築事務所的主人,祖籍寧波,1937年出生上海,1976年入籍美國。因為父親在香港辦實業,幼年的他在港讀書,打下了中華文化的基礎。

1959年,李名儀於美國恩姆赫斯特學院美術系畢業之後,他又“半路出家”,改行到耶魯大學學習建築,1963年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學位。他比貝聿銘梁思成整整年輕一輩、人們認為,在貝聿銘先生之外,他可能是美籍華人建築師中迄今最有實際成就的一位了。三十年來,李先生為曼哈頓設計的IBM大廈、列克辛頓599號大廈以及亞洲協會等等,光彩出眾。他在美國其他地方和亞、澳設計的聯邦司法大樓、達拉斯藝術博物館、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幾十個建築,也獲得了許多的獎項和讚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