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書院

淮海書院

淮海書院坐落在橫縣名勝海棠橋畔,是海棠歷史文化公園的主要景觀。書院分為橫縣歷史文化陳列展和茉莉花文化展兩部分,藏品涵蓋了從新石器時代的石斧到明清時期的瓷器,總計600多件館藏文物,其中包括國家一級文物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罐、南朝人乘飛獸飾錢紋銅鼓和南明王朝“援江將軍之印”。

簡介

淮海書院位於廣西橫縣。清康熙四十年(1701)知州柯宗仁建義學於馴象衛舊署,常親自訓迪諸生。督學靳讓題額為“浮槎堂”。雍正二年(1724)知州劉斌重修,請本州舉人陳翊熹、金嗣英主教。乾隆十一年(1745)知州謝鍾齡重修,增至學舍10間,額題“秀林書院”。四十年知州宋思仁又增置田產,收租以為書院經費,請本州舉人蒙武賁掌教。嘉慶六年(1801)廣西巡撫謝啟昆令知州楊學貽於院右建屋3間,祀宋紹聖間貶至橫州的秦觀(淮海),遂改名淮海書院。後復名“秀林”。鹹豐、同治間,停學10多年。同治十三年(1874)知州楊椿、掌教鄧岳霖建試場。光緒二十五年(1899)掌教施獻璜募捐重修院內桂香樓,添建兩廳,左名“尚志堂”,右名“崇實堂”,東西各增設學舍5間。每年春考取生童各2名。二十六年知州武傳緘改定每年春考取生童26名住院就讀,每名每月津貼一伙食燈油費錢1000文;掌教每月考試院內生童,評為甲、乙等者酌給獎勵。三十年知州賴宏與地方紳士會議,決定分上、中、下戶募捐,拆毀試場,改建為師範講習所。三十三年改為兩等國小堂。民國間改建縣立第一高級國小。1929年改建縣立中學。1958年改為橫縣中學。淮海祠至今尚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