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月季園

淮安月季園

淮安市月季園創建於1987年,現擁有月季120餘畝,種植各類月季700餘種,包括大花月季、豐花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地被月季五種類型。其中,擁有“大富貴”、“睡美人”等珍貴古老月季20餘種,居全國月季專類公園之首,也是蘇北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的專業月季公園。2011年9月,總投資1800萬元的市月季園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重點打造了月季觀賞、婚紗攝影、溫室花卉等特色功能區。

簡介

淮安月季園位於楚秀園內東南部,西與動物園接壤,占地4.9公頃,是集生產、科研、觀賞為一體的

淮安月季園

月季專類園。淮安月季,歷史悠久,據清劉傳綽(月季花譜)記載,淮安月季盛於清同治初年,淮揚間始廣植之,奇葩異品,多系種出。陳植《觀賞樹木學》中記載:“月季之植,始於江蘇清淮,而漸次播及大江南北”。在長期的栽培繁育中,淮安保存了較多的古老月季品種。1986年12月,經市人大審議通過,將淮安人民喜愛的傳統名花──月季定為市花。1986年底,開始建設月季園,並廣泛蒐集和引進月季種。

歷史

1988-1989年,兩次邀請省內月季行家對輔地月季品種進行初步鑑別。1992-1993年又兩次邀請中國月季協會的宗榮林、黃善武、李洪權等7位專家進行再鑑別在500餘個月季品種中,正名238種,現代月季品種和中國古老月季22種,成為全國月季正名工作做得較早、古老月季品種保存最多的月季園。1991年3月,應日本邀請,市園林處主任朱仰石和劉白赴日本考察花卉生產、行銷情況,這樣大大促進了月季園的建設進程。1991年在借鑑國內外月季園規劃布局特點基礎上,結合本地自然環境,動用中國傳統造園手法,規劃與自然相結合,突出台地布局特徵,按月季系統、色別,配置定植月季品種310種800餘株。同時,按總體規劃陸續建成亭橋曲池、仙子雕塑、歐式景盆、木蔭花架陳列館以及鋪裝道路等初步形成“艷麗芬芳杏花村”、“奼紫嫣紅品種園”、“清淮之光山水苑”、“悠久歷史古名葩”等景點。1992年底,月季園已擁有調控生產溫房和塑膠大棚等生產基礎設施,有較強的技術骨幹力量,以及先進的生產繁殖出口月季技術,並形成一定生產規模,開創了中國月季園大苗出口的先河。1993年被定為中國月季八大中心之一,1997年底,淮安月季園已成為淮安市花卉基地,江蘇省傳統名花委員會的辦事機構也設於此。現擁有中心基地4公頃,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體10多家,占地30多公頃,擁有現代化的溫室設備400多平方米,鋼架管棚2000多平方米,國內外現代月季500多個品種,古老月季品種20多個,綠化苗木、溫室花卉、盆景盆樁、觀葉植物應有盡有。月季園現有職工30餘人,其中初級以上職稱的大、中專畢業生15名,各類園藝中級工、高級工20人,技師3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